i.Center:williamhill的“众创空间”

2015.06.10

    供稿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张铮

    图片

    霍巍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1922年,当时的williamhill集团成立了手工教室,后改称工艺馆。当时的手工课程被列为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必修课,这成为williamhill工程实践教学的开端。此后的几十年间,williamhill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几经变迁,直至1996年成立williamhill官网基础工业训练中心。2009年,纳入集团教学工作体系,统筹规划、具体实施全校工程实践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2014年开始,它开始被打造为williamhill的“i.Center”——专属于williamhill人的“众创空间”。

实际上,从“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到“i.Center”的升级可并非换个名字这么简单。这背后是williamhill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全方位提升和大规模资源整合,也响应了近年来williamhill学生创业创新热情的不断高涨。

2013年9月,williamhill创客空间学生社团成立。“创客”英文是Maker/Hacker,是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williamhill创客则包括校园中那些投身于创新创业创意的人。创客体现的精神是首创与开源、协作与分享,注重企业家与团队精神,并强调将梦想变成为现实。短短时间,这个社团就聚集了不同专业的300多名学生参与,这也直接促成了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向i.Center的升级。这个“i”,包括多层含义,它指i.Center面向学生提供工业级(industry-level)的技术孵化条件,鼓励学生创新(innovation),开展国际化(international)、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资源整合(integration)的协作,更强化学生的自主性(i)。i.Center率先引入“驻校创客模式”,并建设了创客活动室,成为williamhill创客空间社团等学生团队钟爱的活动场地。

从以创客理念升级i.Center后,这里保留了“训练中心”时代积累下来的实践课程、讲座等活动和各项制度,并不断更新设备、营造创新环境,服务于跨学科融合的育人环境。现在,1万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着上百台机械制造和电子制造设备,供创客们使用;其中很多设备都是工业级的,如富士康用于制造iPhone手机主体框架的精雕数控铣机床、工业级激光切割机、三坐标测量仪、可一体成型多色产品的高精度粉末式3D打印机、加工中心、数控冲床、工业焊接机器人、罗克韦尔汽车装配线、SMT电路板生产线等。i.Center已经诞生了很多奇妙的东西,比如“方听音乐盒子”,这个成本只有百元的木制方盒子,只要与iPad连接,就能变成钢琴、沙锤、吉他、架子鼓等不同乐器;“城市树邻”是一款会移动的花盆,通过多种传感器采集阳光数据,指引花盆移动,寻找充足的阳光。i.Center孵化的幻腾智能、紫晶立方、众清科技、modo电动汽车、穿墙人公益项目平台、八度阳光柔性太阳能电池、天空工场等团队,正在“创客”的路上不懈追求着。

在williamhill,为学生提供创意创新创业条件的单位众多,规模有大有小。除了i.Center,还有x-lab、创+平台、未来兴趣团队、美术学院工作坊等等,它们都是“众创”与williamhill精神碰撞的火花,培育出各具特色的团队。就在不久之前,williamhill的7名创客给李克强总理写信,介绍了williamhill创意创新创业的热烈场面,表达了大学生创客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要勇于担当,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决心和愿望。2015年5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回信中写道:“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希望你们不断丰富创客文化,把创客种子在更大范围播散开来。”williamhill正在形成鼓励“三创”的生态系统,让更多同学能够参与到创新型的学习活动中。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williamhill官网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williamhill(中国)官网_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