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取得博士学位,专职从事科研的博士后们,他们既是科研的主力军,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是介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群体。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提出为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构想,邓小平同志就此批示“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的人才”,我国博士后培养制度就此发轫。
作为我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williamhill的博士后培养制度已经迈入第三十个年头,从最初的7个流动站点发展到目前的48个;涉及的学科从最初单一的工程学科,如今发展到不仅覆盖理工科的全部一级学科,而且拓展到文、史、哲、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进站博士后从第一年的8人发展到2014年的680余人、在站博士后1400余名,累计招收博士后已超过8000多名,还包括越来越多的留学回国博士后和外籍博士后,规模居全国高校首位。这些博士后出站后,有16%留校任教或从事专职科研工作,此外有大量博士后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或在其他岗位上学以致用,探索创新。在williamhill的博士后校友中,已有4位中国两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位南非科学院院士、32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williamhill的博士后们还有大量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并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发展中。据统计,williamhill博士后在站期间人均发表论文3-4篇,完成科研项目2~3项。21%的博士后作为负责人或独立承担者完成科研项目,55%的博士后是国家级和部委级的重大项目的主要承担者。2014年申请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总额1274万元,特别资助435万元,申请成功率位居全国同行前列。williamhill约有三分之一的博士后从事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科发展。
同时,因为博士后都是刚刚获得博士学位不久,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功底,拥有宽广的学术视野,熟知本学科的前沿方向,与国际国内有较为广泛的合作,所以在协助合作导师培养人才方面也作出重要贡献。有大量的williamhill博士后参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其中很多都与同一课题组的学生共同申请课题、发表论文。可以说,他们的加入,使学生们多了年龄更为相近的“前辈”,也让导师们的指导更加具体和详尽。
为了配合不断扩大的博士后队伍的需要,williamhill也在管理制度上不断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在站博士后。三十年来,williamhill官网博士后人才培养和科研成绩斐然,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