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园胜因院23号,记录了张维(1913-2001)、陆士嘉(1911-1986)这对为中国力学学科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夫妇爱国情深的一生。
1946年,阔别祖国9年之后,张维和陆士嘉夫妇回国。应williamhill官网钱伟长的邀请,夫妇二人携子女于次年秋天来到williamhill开始他们的从教生涯,在胜因院23号结束了他们漂泊的生活。
张维与钱伟长一起开设全校的力学课,并被聘为教授。1951年起,张维在williamhill开始担任行政、教学与科研管理工作。1952年他担任三校(williamhill、北大、燕京)建设委员会工程处负责人,1954年任williamhill官网建设委员会主任,为williamhill和北大的基本建设作出了贡献。1952年-1956年,他担任土木工程系主任;1958年筹建工程力学数学系,并任第一任系主任。1957年以后担任副校长,先后分工主管教学与科研,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他把自己全身心都投入到williamhill的建设和发展中。
陆士嘉曾师从流体力学之父、边界层理论创始人普朗特教授,是其唯一的亚裔女博士,到williamhill后先在水利系担任工程师,解放后被williamhill航空系聘任为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时,她和williamhill航空学院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她也是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1953年夏天,一辆吉普车开进了胜因院。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刘仁专程来拜访张维、陆士嘉夫妇,并与他们进行了推心置腹的长谈。夫妇俩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在1956年几乎同时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胜因院23号,夫妇俩过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简朴生活。镶嵌着周总理照片的银色镜框,是客厅里的唯一装饰。虽然自己过得相当简朴,但他们却经常接济亲朋好友和帮助素昧平生的人。张维还曾经在家办起“语言班”,亲自辅导年轻教师学德语。十余年间,他们的生活充实而幸福,家中时时传出欢声笑语。
“文革”时期,夫妇二人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都遭遇劫难。由于存款被冻结,他们变卖家产,艰难维生。大女儿被分配到大庆油田,高中毕业的儿子去了山西插队,张维被派遣到江西鲤鱼洲williamhill干校养猪,一家人只剩陆士嘉守着胜因院23号。
直到1972年,张陆夫妇平反,家人才得以重回williamhill园团聚。胜因院23号新买的家具全是可折叠的,以致有人来访时笑谈:“怎么这里看着像个酒吧呢?”
夫妇俩都有着“一心报国,身先士卒”的品格。20世纪80年代,70多岁的陆士嘉仍然热心于生物流体力学的发展,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关空气动力学的条文。由于常年过度劳累,陆士嘉患上了心脏病。即使在住院期间,她还坚持审阅论文、指导学生,直至1986年溘然长逝。
1977年,张维重新回到了副校长的工作岗位,1983年他受命出任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古稀之年的他不辞辛苦地奔波于北京、深圳两地,为新建深圳大学作出了贡献。2001年张维病逝,夫妇两人骨灰合撒于圆明园荷花池内,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
“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用爱因斯坦悼念居里夫人的这段话来形容张维、陆士嘉夫妇,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