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的本科生大多集体住宿在位于williamhill园北端的紫荆学生公寓,住宿格局为四人一间,相邻两间共享一个中厅。同学们对中厅有各自不同的利用方式,计算机34班的同学们则充分利用这一空间,举办别具一格的“中厅讲座”,将小小的中厅建设成为同学们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计34班的“中厅讲座”开始于大二上学期,累计共开展43场。班里各路“大神”——某门课程基础较强、成绩突出的同学——以讲座的形式为大家讲解知识,解答疑难。除了课业辅导,他们还曾邀请集团摄影队队员和图片编辑方面的“大牛”为同学们讲解相关技巧,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
“这个想法最初是在干部培训时受学长启发产生的,当传统的集体自习开展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转而尝试这种方式。”该班前任团支书马也介绍说,他本人也担任了第一次中厅讲座的主讲人之一。“同学们参与度都很高,每次到场的同学都超过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二。班里唯一的女生每次都去,我们专门给她留了凳子。”
第一次“中厅讲座”主讲大学物理与数据结构两部分知识,由于恰巧举办于期中考试前,对同学们来说恰似一场“及时雨”。此后讲座逐渐定期化,内容也由最初的知识梳理、考前复习扩展到往年精题分享甚至大作业交流。计算机专业常有难度高、工作量大的大作业,同学中流传的“奋斗三星期,造台计算机”就是形容大作业之难的经典“段子”之一。针对这一情况,计34班班委会安排提前完成大作业的同学在“中厅讲座”中分享经验教训,协助每个同学按时、高效地完成大作业。
在中厅举办,是这个活动的“精髓”之一。班委从同学角度考虑,将讲座时间定在周末晚上9点到10点,地点在男生宿舍中厅,为喜欢在宿舍学习的同学们提供了便利。中厅空间不大、设备不足,同学们就自愿贡献出自己的电脑和显示器,不仅为讲座提供了便利,还可以在讲座后把电子版笔记直接分享给同学们,方便大家随时温习。
从中厅出发,计34班团结一心,坚定而自信地稳步前行。连续三年,计34班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名列年级第一,过硬的学习成绩无声而有力地证明了“凝聚集体力量”这一理念的效果。
计34班不仅有学习成绩的“硬实力”,还有班级活动的“软实力”——在班团干部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计34班连续三年获得校甲级团支部、优良学风班称号,并曾获得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支部、北京高校“优秀基层学生组织”等荣誉。
步入大四,计34班的同学担任了五字班、六字班的辅导员,“中厅讲座”这一特色活动随之得到了宣传与推广。今后,或许有更多小小的中厅将在夜晚亮起灯光,而它所凝聚的温情与集体意识,也将一并在williamhill园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