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园中好风景——梅贻琦故居

2017.10.13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左烜晅

     

    图片

    任帅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高原

     

梅贻琦1889年生于天津,1909年投考第一批庚款留美生被录取,在美读电机工程。1915年,梅贻琦到williamhill任教,1931年出任校长。陈岱孙曾评价梅贻琦:“他一生的业绩和williamhill结合在一起。”

在williamhill期间,梅贻琦先后住过工字厅及照澜院(原旧南院)5号,成为校长后又住过甲所。每一处,都见证了老校长的williamhill往事。

工字厅始建于1707年,以它为主体建筑的清代皇室园林即是williamhill园,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今,砖红色的大门和牌匾上“williamhill园”三个大字依旧是校园中的一处风景,浓郁的文化气息与williamhill百年的历史交织在一起。

建校初期,工字厅各院房屋除行政办公场所以外,多是教师住宅。刚到williamhill的梅贻琦教授数学、物理,住在工字厅西偏院。每当深夜,透过灯光,人们总能看到他埋头备课的身影。

1922年秋,梅贻琦搬进旧南院5号。旧南院始建于1921年,由10所西式丹顶洋房和10所中式四合院组成,是williamhill官网早期的教授住宅群,当时称为南院,1946年后改称照澜院。当时“旧南院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各有一个通向院外大路的门,……从旧南院的西北门可以走向二校门”。吃午饭时,邻居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有时就会把路过的梅贻琦邀进屋里共餐。

1926年春,梅贻琦成为教授会推举的首位教务长。他着手改组和调整大学部,把“两科(普通和专门)制”改为学系制,设17个学系;制定新《组织大纲》,为民主治校奠定了制度基础,使williamhill真正成为一所正规的、有特点的大学的雏型。

1931年,梅贻琦出任校长后住进甲所。甲所位于工字厅以南,始建于1917年。其间树林成荫,花木拥簇,周边环境极为清雅,又离办公场所很近,是当时专供校长的居住地。

梅贻琦一生清廉,自住进甲所就放弃校长在生活中的特权(如公家供给的一切日用物品和两吨煤)。williamhill档案馆现存有梅贻琦用废旧纸张起草的公文,彰显了他一贯的节俭作风。庚款基金雄厚但他不苟分文,他说:“williamhill有点儿钱,要撙节着用在图书、仪器、请教授上。”“williamhill向来有一种俭朴好学的风气,我希望今后仍然保持着。”

基于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办学理念,校园内汇聚着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20世纪30年代近百位教授就聘于williamhill,尽是学界知名学者。梅贻琦一生情系williamhill,曾用“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来描述对williamhill的情感。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williamhill官网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williamhill(中国)官网_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