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于2009年正式启动,由美术学院、计算机系、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建设,作为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按照二级学科进行管理。美术学院副教授付志勇从策划阶段就参与其中,他说,“刚开始做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参考。”也正是因为当前国内单一学科的人才难以胜任创意产业,艺术、科技与传媒无法实现有效整合,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才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全新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来实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跨学科的属性使这个项目的学生可以来自各个院系,”付志勇把这个项目的教学管理方式概括为“多入口、一个平台、多出口”,“招收的学生统一依托于美术学院这个平台进行培养,经过三年的学习,毕业的同学有三个出口可供选择,他们可以从计算机、传播学和设计学三个学位中选择一个。”这种新型培养方式决定了该项目从招生、培养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与现在通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在招生方面,该项目每年招收研究生15名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各高校推荐并顺利通过面试的学生,也有少数学生通过笔试后考入;除了主要来自设计、计算机、传媒等专业外,也有来自物理或生物专业的毕业生。生源的多样化对具体培养环节提出了挑战。
在为期三年的培养过程中,第一年以涉及三个学科的基础课程为主,第二年和第三年则主要围绕毕业设计展开。为了帮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项目为每一位同学都设置了两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导师,分别担任第一、第二导师,第一导师来自学生最终想要的“出口”专业,第二导师则来自与毕业设计具体内容相关的专业。“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们在完成毕业作品过程中,可以得到不同专业的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完成一个真正体现跨学科运用的完整作品。”付老师说,从几届毕业生的发展状况来看,这样的培养方式是颇为合理的。
“作为一个新的项目,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付志勇说,由于涉及到三个院系,项目在启动之初就需要克服不少管理层面的困难。而具体到专业背景各异的同学,如何尽快地融入一个新学科的学习中去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老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同样颇具难度。在过去几年中,项目团队的20多位老师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让项目发展得更好,比如在保持基础课程稳定的同时,不断调整学生们的项目,根据最新的技术探索新的研究方向,“这个专业的特点就是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只要有新的技术,我们就要去关注,并努力把它转化成产品。”
随着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教学体系的日臻完善,该项目的影响也辐射到更广的范围。“我们的培养不仅体现在项目本身上,对集团的创新创业和国际化项目也产生了正面的影响。”付老师介绍说,“而我们更长远的目标是让‘信息艺术设计’成为真正的交叉学科,并且可以授予学生交叉学科的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