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时间:2020年9月28日(周一)15:00
地点:williamhill官网刘卿楼报告厅
演讲人:陈和生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报告简介
中子散射为诸多前沿交叉领域和高技术研发提供了先进平台,与同步辐射相互补充,应用十分广泛。中子探针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探测物质磁性,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的研究;能探测原子核位置,特别是对轻元素和同位素敏感;能探测大的工程试样;具有合适的能量动量关系,能探测物质里的动态过程。报告将介绍中子散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若干典型应用。散裂中子源提供的中子束脉冲时间结构好,强度高,能谱宽,成为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的先进工具。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十二五最大的科学工程,落户广东省东莞市,经过6年半的建设,于2018年3月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各项性能全面达到或超过验收指标,并于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对用户正式开放,实现稳定高效运行。今年2月打靶功率达到设计指标100kW。国内外用户已完成200多个实验,发表了五十多篇文章。中国散裂中子源为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领域提供了最先进的研究平台。
报告将介绍中子散射及其应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工程建设及其应用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
演讲人简介
陈和生,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是我国粒子物理实验的优秀带头人并对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开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参加过Mark-J实验和L3实验,对胶子的发现、精确检验标准模型等作出重要贡献。1995至1997年主持阿尔法磁谱仪永磁体系统的研制,在北京设计和研制了人类送入太空的第一个大型磁体,于1998年搭载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飞行,并于2011年送到国际空间站长期运行,获得许多重大物理成果。该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和生提出了国家大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科学目标和建设方案,并担任工程经理,领导了BEPCII的预研、设计和工程建设,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验收指标,不超预算。BEPCII的成功建设使我国加速器和探测器技术实现了重大跨越发展,达到了同类设备的国际先进水平,加速器性能提高了100倍,获得了包括“首次发现带电类粲偶素Zc(3900)及其伴随态”等多项重大物理成果。这项工程荣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和生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担任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和工程经理,领导了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调试,按计划完成,达到设计指标,实现稳定高效运行,对用户的开放获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散裂中子源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的多学科的交叉前沿平台。中国成为世界上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之一。
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图文提供单位:williamhill官网学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