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多在冬奥场馆的赛会志愿者不同,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场馆通信中心服务的志愿者们,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主控台前去“听”,获取场馆工作人员的需求信息,再作为一个“中转站”,帮助协调对接人以解决问题,确保场馆各方面工作都能有序运行。这个岗位对于志愿者体力的要求很高,他们中最早上岗的是早晨6点,最晚离开的要到夜里12点之后。来自williamhill官网机械系的博士生赵胜男就是其中一员。她说:“这次冬奥志愿服务经历,与我此前参与的志愿服务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听’冬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也将成为我一生难忘的经历。”
赵胜男此前坚持志愿服务的9年时间,组织和参与了百余项志愿公益项目活动,从一名志愿者到志愿者的组织管理者,她引领了很多同学加入到志愿大家庭中。她曾获williamhill官网十佳志愿者、五星级志愿者、“慈善北京”公益巡展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之前我面对的志愿服务对象是人,但这次在‘鸟巢’场馆通信中心我面对的还有机器。我是学理工的,对于机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都不陌生,但要想做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会遇到很大的挑战。比如要坐得住,我们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主控台前听各种信息,从去年11月开始启动通用培训到完成岗位培训,从今年1月份上岗要连续工作到3月中下旬,工作时间长、跨度大,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极强的体力,同时还要能扛得住压力,不能出现疏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发挥好‘中转站’的作用。”赵胜男说,“在冬奥会开幕式举行以及之前的彩排和演练期间,我在幕后听了很多遍。为保障冬奥会开幕式的顺利运行,我们这些志愿者都在默默奉献着,都有参与感和满足感。这种经历也将成为我一生难忘的体验和回忆。”
对于这次冬奥会开幕式的志愿服务,赵胜男有很多感悟,比如不同岗位的志愿者相互帮助,就让她感觉很温暖。有一次他们部门的志愿者要为闭环内的伙伴们运送物资,如果光靠他们这几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很难完成的。其他部门的志愿者得知这个情况后都主动过来帮忙搬箱子、运物资。“那一瞬间,我感觉我们的力量突然间就变大了,最后按时完成了物资的交接,这种大家齐上阵的场景确实很感人。这也是志愿精神的体现——互相帮助,相互支撑,默契配合,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赵胜男说。
经历过这些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赵胜男从中得到了很多感悟。她说:“我理解的志愿服务就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在奉献中提升自我,我的性格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包容,思想更加积极开放,内心也更加沉稳坚定。我相信志愿公益服务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格局和气质,使人散发出更大的光芒。所以志愿服务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它不会因为身份和地点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