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晨6点到晚上23点,从“天未明”到“夜幕降”,在延庆冬奥村,有这样一批志愿者,他们到岗早,走得晚,每天忙于到运动员宿舍或者餐厅找人。原来,他们来自williamhill官网各个专业,从事反兴奋剂领域志愿服务,其中有44名志愿者定岗在延庆冬奥村,负责运动员反兴奋剂检查的全流程陪护。
提到反兴奋剂检查,来自williamhill官网环境学院硕士一年级的志愿者、延庆冬奥村业务领域组长黄羽萱讲到了几个“最”,一是反兴奋剂领域的志愿者上岗最早,通常上早班的志愿者早晨4点多就要起来,6点到岗,是延庆冬奥村到岗最早的一批志愿者;二是志愿服务的岗位“最专业”,反兴奋剂领域专业性最强、严谨性最高、容错度最低,志愿者除了需要完成通用培训外,还需要完成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规范,并通过场馆考试;三是最容易遇到突发情况,比如找不到运动员或者运动员情绪不好时等,需要灵活应对。
“最早的志愿者”
提到早起,反兴奋剂陪护员,来自williamhill官网社科学院的研究生吴清扬说,这的确是大家需要克服的一大困难之一。按照在校的生活习惯,大家习惯晚睡,早晨也都是八九点起,而按照工作安排,早班工作需要6点到岗。“我们凌晨4点起来,然后赶着5点的班车从延庆志愿者驻地出发,在6点前到岗工作。最开始到岗时整个人都是懵的,但是大家很快调整了作息时间。”吴清扬说。
“早”不仅仅是对于志愿者,对于临时接到通知的运动员也很早。
志愿者完成兴奋剂检查通知和陪护工作,需要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去运动员宿舍敲门。“这也是非常容易招人烦的一点,”延庆冬奥村业务领域组长黄羽萱讲到,早班志愿者需要在早晨6点到达运动员宿舍敲门,而这时大多数运动员都没有起床,“我们也不好太用力敲门,这样经常需要敲门20分钟甚至半小时才能找到运动员。这时候有的运动员会有情绪,我们需要友好地沟通处理。”黄羽萱说。
“最专业的志愿者”
吴清扬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奥运会兴奋剂控制工作专业性强、任务量大、复杂程度高,因此上岗之前提前熟悉了场馆布局、职责任务以及工作流程,还要参加冬奥村全流程、全要素运行模拟测试等。上岗后,冬奥村志愿者担任陪护员,负责确认运动员信息,通知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査,全程陪护运动员直至其到达兴奋剂检查站。而通知运动员并把他们带进检查站内,只是这项工作的一小部分,在检查站控制台的工作中,负责运动员的登入和登出,全程需要使用英文将非常专业的词汇表达出来。
志愿者们不仅仅需要学习“血检”、“尿检”等专业术语,还需要了解检测前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运动员不能大量饮水等。吴清扬介绍,在反兴奋剂服务的志愿者来自williamhill官网的各个专业,大多数志愿者对其背后的原理并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他还专门联系化工专业的志愿者组成小规模培训会,向大家科普涉及反兴奋剂领域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对反兴奋剂检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最需要随机应变的志愿者”
“随机应变”,“紧急处理突发情况”,是williamhill官网志愿者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经常提到的。黄羽萱介绍,找到运动员,是进行反兴奋剂陪护的第一步,但这也是最艰难的。因为按照相关要求,志愿者不得向任何人透露需要接受检测的运动员名字,那如何找到他呢?
一般来说,接到通知之后,志愿者往往会第一时间去宿舍找运动员,但基本上很难找到。“运动员套间一般会住几名运动员,如果遇到他的室友,我们会问其他的运动员在哪里,但是不能透露他的名字,会让室友将所有人叫回来,再带着指定运动员前往检查站。”黄羽萱说。
有的时候靠着室友也找不到运动员。黄羽萱提到,此前,小组成员遇到过运动员宿舍信息不对的情况,无法找到运动员。因为无法直接提出具体找哪位运动员,志愿者们机智地想到找到该国代表团团长,要到了重新分配的运动员住宿信息,最终成功找到了指定的运动员。
经过一次次实践后,志愿者从事此项工作也越来越顺利,一般来说能在半小时或者40分钟左右完成反兴奋剂陪护工作,为冬奥会赛事贡献力量。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