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城村,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山村,因地处张家口奥运村的核心区而迅速成为“网红”,太子城遗址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7年5月,为了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奥运村建设顺利进行,落实实施《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方案》,太子城遗址开始了全面测绘、勘探与发掘。
古迹遗址遇到冬奥,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1太子城,并非秘闻
多年来,“秦扶苏太子”“唐驴头太子”“辽耶律倍太子”的传说在太子城村口口相传,但这座城的主人到底是谁,并没有确凿可信的依据。
太子城村南侧有遗址,这件事并非秘闻。
1978年,河北省文物普查队进行考古调查,这次考察推测太子城城址为方形,边长320米,并采集铁蒺藜和白釉、黑釉瓷碗、鸡腿瓶等残片。从采集的遗物来看,考古人员推测城址时代为辽金时期。
90年代初,崇礼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做了局部保护。
2007年开始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离更真实的太子城更近了一步,考古队推测城址大致呈长方形,约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76米。
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不仅让张家口受到世界瞩目,也让“太子城金代城址”闯入世人视野,因为太子城遗址位于张家口赛区太子城奥运村项目占地范围内。
遗址文物的保护工作随即启动。2016年11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初步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2017年5月至11月,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全面测绘、勘探与发掘。
考古成果喜人。
*城址南北400米、东西350米,规模虽小,但规格高。太子城内建筑分布呈前朝后寝方式,重要建筑基址沿轴线分布。未发现商业、民居、戍守等一般类型与军事性质建筑。城内外及附近区域调查与钻探,未发现墓葬区,推测太子城应为季节性住所。
*出土文物等级也高。建筑构件中有大量勾纹方砖、素面条砖上戳印“内”“宫”“官”字,白釉瓷器中发现15件印摩羯纹碗盘底有“尚食局”款铭文,另出土2件铜鎏金的小龙头饰件。
【注:“尚食局”是我国古代自北朝以来多数王朝宫廷内专掌“供御膳馐品尝之事”的机构。】
通过出土文物以及史料佐证,最终判定太子城是金代中后期(1161-1234)的一处皇家行宫,基本确定是金章宗为捺钵而建的金代行宫——泰和宫。太子城遗址也于2019年3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辽太宗取燕云十六州后,为保持契丹族骑射善战的传统,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此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契丹民族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辽代多位帝王有在金莲川、长乐川(即太子城所在地区)清暑、狩猎的记载。
【注:“捺钵”是契丹语音译,意为“行营”,指辽、金、元帝王按游牧民族传统习俗随季节变化而四时迁徙、游牧狩猎,同时巡视边防的活动。金代皇帝的“捺钵”活动,叫“春水”“驻夏”或“秋山”。】
到了金朝,四时捺钵制度被延续下来,金世宗完颜雍与其孙——本就出生在捺钵途中的金章宗完颜璟——皆对捺钵活动情有独钟。世宗时期、章宗前期曾十一次前往金莲川驻夏与秋猎。
为了便于夏秋捺钵,至迟在泰和初年,一座行宫在金中都与金皇室驻夏点金莲川之间的驿道上拔地而起。
除了捺钵,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山,东、南、北各有一河流在城西汇合西流。传统堪舆学讲究依山傍水,太子城所在地负阴抱阳,北倚大马群山,东接燕山山脉,西连清水河,南望金中都,契合风水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西南距金西京大同约190公里,北距金莲川约100公里,是三地之冲要,南拱京师,北控朔漠,可谓用意非凡。事实上,随着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金莲川地区被鞑靼所毁,金界壕(金代长城防线)南移,泰和宫已经代替金莲川景明宫成为金皇室夏秋捺钵目的地。
金章宗对重新修建的泰和宫,十分喜欢,泰和二年(1202)、泰和五年(1205)的五月至八月,金章宗两度驻夏泰和宫(后更名为庆宁宫),并留下了《云龙川泰和殿五月牡丹》诗作。
不过,1208年金章宗去世后,再无金帝驻夏泰和宫的记载。明代,太子城区域沦为边外地区,为蒙古部落所居之所。清代,太子城可能已经成为废墟,文献记载中对太子城、太子山多有混淆,已不知其准确位置。
直至冬奥会崇礼赛区的规划实施。
2为遗址让路
此时,一个巨大的难题出现了。
太子城位于张家口奥运村核心区,遗址范围原规划为奥运村、文创商街等奥运组团。难道奥运村要重新选址吗?
一方面,重新选址绝非易事,要经过国际奥委会审批。另一方面,太子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第一座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仅次于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也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
最终,在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的主导下,北京冬奥组委、地方政府一致同意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为保护遗址的完整性,williamhill官网建筑学院院长、williamhill官网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张利教授团队对太子城冰雪小镇的控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遗址区域完全避让。奥运村东移240米,文创商街边界南移200余米,把遗址用地完全腾出,并邀请著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williamhill官网吕舟教授及其团队进行太子城遗址公园保护和利用的规划设计工作。
除了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基本功能外,考古遗址最核心的意义在于,能将遗址的文化遗产核心价值和考古最新发现成果在园区内进行有效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转化。
考古公园不仅可以对遗址原貌进行完整的展示,展现其所拥有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等基础价值,更能将其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为公众听得懂、看得明、说得清的“中国故事”,最终让每一位来到园区的公民都能充分领略该处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借助冬奥会的契机,考古遗址公园可以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
根据调整后的规划,文创商街、奥运村、体育公园围绕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进行建设,建成后,不管是从太子城高铁站到奥运村,还是到云顶、古杨树两大冬奥场馆,都可从遗址公园里穿过。太子城冰雪小镇呈“十字”形分布,遗址公园正位于“十字”的中心。
“在冬奥会场馆建设中,为一座考古遗址‘让路’,这在冬奥会历史上绝无仅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规划建设部高级工程师谢雪燕至今仍激动不已。
“接到太子城遗址公园的任务是深冬。零下二十几度的现场,手机都无法开机,航拍无人机的电量在这样的寒冬中也无法支撑太久。”从太子城南门进入,迎面就是城内单体面积最大、台基最高、规格最高的基址——9号基址,这很有可能就是金章宗诗作中提到的“泰和殿”。
“但当我走到9号基址正中间的时候,突然感受到了遗址的山水格局。”震撼的感觉让朱明夏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何为山水格局?
也就是说,太子城城址最为重要的几处建筑:南门门道、9号基址、59号基址、3号院落(推测为金章宗寝宫),全部位于一条北偏西22度的中轴线之上,而这条中轴线的北端正落于太子城北山的山巅,南端亦与一座山峰相望。城东、西各有一山对峙,形成三水汇聚的格局。
在太子城遗址公园的规划中也首先强调了太子城与周边山水环境对位关系,强调南北中轴线及中轴线重要院落建筑分布关系,强调太子城的双重城垣城池格局。
3推敲、打磨
不过,太子城遗址公园的设计建设的过程并不那么一帆风顺。
由于有冬奥会开幕的最终期限在,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面临着现场考古、控规调整、保护设计、工程建设、冬奥临时设施同步进行的现实问题。遗址公园设计建设需要根据考古进展,经常进行推翻性的调整。
朱明夏说:“考古以年度来总结成果,因为太子城地区的冬季冻融问题,考古发掘时间只有每年4月份到10月份。每年12月,团队拿到当年考古工作报告,就要开始调整方案。比如外轮廓范围变化了,范围变了,自然设计的‘红线’就变化了。再比如,诸多院墙格局的发现,新的重要建筑基址的发现,致使我们对遗址的平面格局认知更为深入,规划与设计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除此之外,遗址公园最终应以何种样貌呈现,也让设计团队颇费心思。
关于泰和殿的复原设计,朱明夏说:“无论怎么复原建筑,都一定会引发很多争议。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复原出来的建筑会有千差万别。所谓的复原就一定会掺杂个人的想法。为了真实呈现考古情况,在williamhill官网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院士的建议下,最终在遗址公园赛前阶段的设计中没有对中轴线的建筑进行复原展示,而是低调地融入大山水环境格局之中。”
基于“真实性”的原则,在冬奥会期间,太子城轴线中间将没有任何复原建筑的遮挡,遗址公园大部分为遗址景观标识与可以看到遗址砖石原状的局部玻璃覆罩。“泰和殿”最终以台基的形式进行展示。
根据规划阶段的设想,泰和殿基址广场作为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开闭幕式的场地,赛时也可以设置舞台和表演,展示各国文化。夜晚观众将观赏到数字化技术展示城址的前世今生。
作为建筑遗址分布最为密集、考古遗址公园唯一的室内展示,“尚食局”所在地的西院落规划建设了4600平方米的整体覆盖性保护设施。
williamhill官网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崔光海曾在采访中介绍,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红色墙皮,证明了这里在当时的显赫地位,保护设施外墙的颜色同样考虑使用红色。
但使用什么样的红色,引起了设计师的激烈讨论。
最终,研究团队认为,颜色选择更应偏重现实考虑,使用正红色,即“中国红”。一方面,红色可以代表今天的中国,另外,在奥运五环中红色代表着生命力,同时,在白雪皑皑的冬天,红色更加明显。红色围墙的上部还设计了六边形的图案。这是古代皇宫窗格的样式,是一种皇家符号,另外六边形也是雪花的造型。他说:“红色围墙配上六边形图案,给人一种雪落宫墙的感觉。”
建筑外观采用双层六边形格栅图案,将古建筑的三交六椀菱花窗图案与冬奥的雪花图案结合,形成“宫墙飘雪”的唯美意向。
冬奥会后,公园将为游客带来怎样的体验?朱明夏说,在遗址游览观光中,游客可以参观南门、城墙、尚食局、寝宫等遗址,了解金代行宫文化。在遗址分布范围以外,遗址公园还将规划外围展示场地,西、北区域有望建立击球捶丸体验馆、行猎射柳体验馆等,在冬奥会赛后提供辽金捺钵传统运动体验、文物修复、辽金博物馆、冬奥历史馆等辅助配套功能。
4奥运开启文物保护新纪元
崇礼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遗址旁三水汇聚的太子城河,由东向西汇入崇礼清水河,至张家口市为大清水河,与洋河、桑干河一起汇入北京永定河。太子城的中轴线北偏西22度,这条轴线向南延伸正好指向金中都(今北京)与金皇陵(今房山)之间。
820年前,北京是金中都的所在地,北京是都城,崇礼是行宫;2022年冬奥会,北京是主会场,崇礼是分会场。这是北京和崇礼的缘分。
820年前,泰和宫见证了辽金时期游牧文明积极与中原文明融合的意愿,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820年后,太子城遗址成为构建中华文明谱系、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成为实现冬奥会“着力传播中华文明”筹办目标的强力支点。
当奥运会遇到文物遗址保护,这两座城再度牵手,共同迈进文物保护新纪元。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就发布了《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在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人文奥运理念贯穿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和实际运作的始终,并成为一种独特的奥运遗产,对北京的城市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08年奥运会“水立方”和“鸟巢”原本规划在一条线上,但是为了完整保护北顶娘娘庙及其遗址,最后“水立方”往北移了100米。
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也会成为奥运历史上场馆建设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全球新典范,向国际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