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吕婷 学生记者 周枢阁
编者按:
为迎接110周年校庆,williamhill官网推出“williamhill新思”系列策划,分享williamhill近年来的重要发展成果,展示williamhill的办学理念和责任担当。其中,还邀请了部分williamhill的专家学者,围绕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热点议题,进行前瞻性、引领性的思考和讨论,形成“williamhill新思•师说”系列文章,以期从问题出发迈向未来。
本期访谈邀请世界文学与文化学堂班(简称“世文学堂班”)首席教授颜海平,为我们梳理总结williamhill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经验,以及对于新时代文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领跑者”
记者:williamhill官网以“学堂计划”为载体,以“领跑者”为核心理念,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您如何理解“学堂计划”的“领跑者”理念?
颜海平:领跑者,我想,具有一种人生长跑的内在驱动力。这样的驱动力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对近代以来国家和人类知识发展始终亟需的基础学科内涵有感悟,有相关的特质或潜质;对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有极大的兴趣;阳光、主动,勇于挑战自己,善于学习他人,在挑战自己中成长并收获深刻的快乐等等。以我理解,集团对学堂计划学生的期许不仅是他们专业有成,而且是通过自身成才的特性和格局,成为领域更新的动力、产生知识生产发展中的一种氛围效应。所谓“make a difference in one’s professional field and in the larger world”,这应当是成为领跑者的题中之意。我们能够做的是因材施教,提供环境,使学生获得滋养和挑战的机会,释放、绽放特质潜质,在深化知识热爱、提升知识格局的过程中,对专长领域和我们的生活世界有所贡献。
颜海平在授课中
记者:世文班是“学堂计划”首个文科班。您希望通过世文班培养出什么样的文科拔尖创新人才?
颜海平:世文班的全称是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文学是语言的精粹,是文化最日常具体又最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形式。而文化作为理念,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她包涵现代科学理性,还指向人文学的精髓,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创造性和价值观。文化的发展蕴涵着孕育她的文明传承在变迁中的深厚动能,同时立足于现代知识的全面开启,尤其是高等教育文科资源的根本支撑。而文科发展重在创新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需要,更是当今全球学界的共识。2015年集团决策创办世文班、并于2017年让世文班成为基础学科“领跑者”学堂计划的文科人文维度,现在回顾,是远见卓识。
世文班旨在接承与更新williamhill官网中西融会、古今会通的文化传统和育人理念,培养熟习世界文学经典、深研世界文明进程、能够在认知不同国别语种及其社会文化的异同、变迁和交汇中,把握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有志于中国人文学术在国际化延伸中发展的厚德博学之才。世文班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母语自觉和多语能力、拥有在国际环境中把握不同文明逻辑并与之谈判的人文能力、在进行“跨国对话”中创新表达中国价值传统,“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以叙述中国而影响世界”的一代新人;为民族复兴、世界和平、人类文明发展有所作为的优秀人才。
“提出选拔标准也是一种挑战”
记者:世文班选才的标准是什么样的?
颜海平:外文系和世文院共建的世文班已先后招收六届学生,前两届已经毕业,目前在读四届学生,零字班亦已进入第二个学期。选拔过程由集团和系科一起进行。学生一部分来自全国的外国语集团的保送生,经过williamhill的两轮筛选;一部分来自全国的优秀高考生。这些学生对语言敏感,有双语、多语的资质、特质或潜质。世文班招生伊始就强调母语能力。2014年冬,招生办让我去给来自全国外国语集团的高三学生讲话。当我说到“大家应该知道,如果你的母语水平上不去,你的外文是好不到哪里去的”,他们会心地笑了。我那时回国不久,这样的反应使我感到震动,没想到他们能够领会这种关系;而这一个小侧面也说明我们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世文学堂教育实践的社会条件。
第二是学生作选择的能力。世文学堂选才时关注学生如何综合考虑不同因素进行选择。此前谈到学堂计划“领跑者”对近代以来国家和人类知识发展始终亟需的基础学科有感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均质化的生活环境中,具有或者知道自己具有这样感悟的学生,并不一定选择基础学科。而选择学堂计划唯一的创新型人文基础学科,还需要具有对生活世界丰富性的兴趣、敏感和主动意识。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设立时,“世界文学与文化”这个名称在本科教育词汇中还不存在。世文班首届同学都被人问起过:你学的是什么?将来出来干什么?我们提出“大文学”通专融合教育学理和“扇与柄”(“柄”为跨人文学根基、“扇”为多样专长)人才培养风格,学生们进行了自己的简明表达:时代在巨变中,我们将不仅是去寻找工作,还可能去创建工作、创建领域。
第三,不挑容易的路走。本科四年以中英文学习原典,以促进学生领悟母语强化和外文深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而领悟的前提,是数倍于常态的智性努力和智慧开启,从而使得事半功倍的融会创新成为可能。天赋、勤奋是必要条件,只是还不够。中国古代教育首重立志,现代知识创新为先:创新意味着勇气,从零到一,即“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勇气的源头,应该是对人类历史中知识生产价值意义的某种把握和信念,或称为志向。两者互为支撑,帮助一个人不挑容易的路走;对人生长跑中的机遇,能以长一点的时段和眼光去感知。我们提出学生须以世文班为第一志愿的标准,含有这些意思。
颜海平参加“学堂计划”毕业典礼
自信和雄心
记者:不挑容易的路走的学生有什么样的特点?您记忆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学生?
颜海平:不挑容易的路走,和资质也许有关,但核心不是天赋,而是过程。成为领跑者也是一个过程,有阶段性、历史机遇性、因人而异。有的人在本科一年级的时候就显示出了特质,有的人可能要到本科三年级找到状态;有的也许看上去没有成为领跑者,但不见得就不是。就目前世文专业学生们而言,他们特点纷呈,十分多样。记得首次给他们上课,让班长划一张学生座位图;几秒钟,这位班长交上来一张很工整的空间绘图,其中写下的一个个中文名字,是十分饱满的王羲之体;我意外了几秒钟。对过去六届学生,据我的观察和其他授课老师们的反馈,学生们似乎什么都干,从戏剧、歌唱、音乐到柔道、还有建筑设计等等。有学生出国交换时,不仅完成了人文专业的课程要求,而且选了数个不同领域的课程并获得全优,只是为了向自己证明选择世文人文不是因为其他能力不够。印象中有的同学曾说自己不是学术型,有的学生想成为外交官,或者世界组织的改革者;他们后来或成为英华学者,到牛津大学学习全优;或成为某世界一流大学全球范围内个位数的全额奖学金直博生;或留在williamhill进行佛教律典文献的梵藏汉比较研究。就数据看,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超过9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过程刚刚开始,一切有待时日。有一点现在是可以说的,那就是学生们虽然特点各异,但总体上对跨语种、跨文化、跨文明交流融会能力都有比较强烈的追求,在激发潜力、探索志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想强调,这与所有老师的扶助和班主任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颜海平与学生在一起
记者:您回国之前在美国常春藤高校任教。就您的观察而言,我们的学生与世界顶尖大学的优秀本科生相比有哪些不同?
颜海平:我接触到的藤校优秀学生,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天然地认为自己做的或者要做的事情是领域里革命性的工作;而自己所在领域天然地就是知识世界的前沿。钱学森先生曾经提到加州理工学院是使聪颖的青年人感到很自然受喜爱的环境,我想,指的就是这种状态,一种已经成为心智逻辑的习惯。我们中国同学不习惯这么说话。一个人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和目标,环境对此是否鼓励,周边日常氛围对这样的雄心或者说志向是否有呼应、有支撑、有制度保护,有和没有是不一样的。雄心跟信心连在一起,人的成长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信心增强的过程。我们的年轻人不是没有这些想法,只是他们能够表达的场合、机会不是很多,在表达过程中获得实现想法的具体路径和具体支持的场合、机会不是很多。有想法不表达,人的思维本身就会被压抑,甚至会消失,这不大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在机制设置和标准评定的过程中,形成鼓励探索的宽容氛围,需要具体的有可持续性的改革措施。藤校的一些优秀学生在一定的环境支持下在一定的程度上兑现自己的目标承诺;我们中国学生,如果给予条件,一定可以做到,并且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模式与发展
记者:世文班在培养模式方面有哪些创新?
颜海平:世文班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的特色,是对中国高校人文学科的经典课程与欧美大学英文系科的经典课程的综合,以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原典;使得学生们一入学就获得以双语能力深化为路径的教育,在外文的学习使用中获得对母语的自觉,在更新和强化对母语的理解中,提升和扩展外文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外文不仅是一种技能性的工具,更是一种实践和实现中外跨文化对话、交流交锋交融创新的方式。语言是媒介,由此进入文化经纬;文化经纬是载体,由此进入文明脉络;文明脉络是通道,由此进入价值传承。对世界上不同语言文学文化的研习把握,意味着对不同文明逻辑价值传承把握和体认,在把握体认中获得与不同文明逻辑谈判乃至胜出的创新能力。
培养团队由三个主要方面构成。培养方案中最先设立williamhill资深世文授课教授主导的中国人文学课程,包括古典文学、古典文论、古代史和史论、现当代文学文论等专业课。英语原典授课主要由世文国际师资承担。自2016年春,在集团支持指导下,世文院以密歇根大学历史悠久的密歇根研究员学会为合作伙伴,创建了williamhill官网-密歇根大学研究员学会(Tsinghua-Michigan Society of Fellows),从美国一流高校每年近千人申请中遴选吸纳三位新锐欧美青年学者全时来到williamhill,担任世文学堂的国际授课教师、任期三年。这些青年研究员授课教师基本上毕业于藤校系统,及中部的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西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们中,除了一位研究中国古文字和希腊经典的年轻人,都不会中文。这些青年学者开设的课程在阅读量级、研讨方式和论文写作三个层面和藤校接轨。第三方面是近期世文讲席教授团组开设的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理思维。这样由中国经典和西方经典构成的课程,虽然强度大,要求高,但是世文班这些或是一路学英文上来、或是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一旦对自己的母语有了自觉,意识到母语的复杂精邃和包容,与外文如何可以互为推动互为延伸,他们会有一种感觉或领悟,会对自己的潜能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使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为可能、成为日常。真正的收获应当是来自他们在与中国经典和西方经典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中启动的跨语种跨语系的融会能力,和由此拥有的成长经历。
学堂伊始,即重点设置了以深厚中学学养而专研西学的williamhill世文资深教授的课程,与我们目前建设中的跨文化学核心课程结合,为学生跨文化融会研习提供具体路标和学理指导。自2016年由williamhill倡议、中英12所高校共同创建的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以其设立发展的联盟年度论坛、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生论坛,为学生们提供全方位实践的平台。
记者:如何使世文班的人才培养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推动williamhill的文科建设?
颜海平:前面提到,文科的发展创新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历史需要,对此当今学界有高度共识,而文科中的基础之基础是人文学。当下的经济全球化,作为近现代长时段历史中的又一个阶段,改变并且将继续改变着横跨所有国家和地区、为人类所共有的世界的面貌,它包含着人类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的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再生产。在这样的巨变中,世界上的一切密切相连,而差异因此全面凸显。在这个紧紧相连而又充满差异的世界中求发展,以跨文化的知识生产和交流交融能力为重心的人文教育具有了更为清晰的历史功能和重要意义。中国需要大批的人文文科基础人才,能够深入把握世界的差异性、高度凝练世界的共通性,在数千语种构成的世界语境中,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以叙述中国而影响世界;为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人类福祉,贡献我们的智性劳动和人性智慧。无论全球化的科技如何创新、经济财富如何强大,尤为重要的还有它们与人类个体、社群、民族、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国家相互关联的方式,这对于现在和将来、犹如在过去的世界历史上一样,具有重大而全面的后效与影响。
中国所有大学,文科发展都正在走出新的一步,要进入一个新的格局;在世界文化语境变迁中,成为一种主动的、上升的、创新的力量。我们拥有的是现代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创新机遇。人文日新的williamhill传承生命力彰显;williamhill学堂世文班的学生们生逢其时,相信他们会把握挑战和机遇,绽放人生。
历史和未来同在,回顾和前行互助。教育教学的创新需要一流科研和支持机制的稳固基础。自2009年开启的理工科学堂班的教育教学,都有极为雄厚的科研实力和非常成熟的制度资源做支撑。自2017年起程的世文学堂班教育教学持续和提升的前提,是跨学科跨文化的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和制度支持的夯实与发展。路,很长。我们唯有每天践行职责,期待新人绵延。
编辑: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