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挑战梦想 追求无限
我校第19届“挑战杯”学生科展开幕
这里是展示创新成果的地方,这里是创新思潮碰撞的地方,4月26日下午,在十食堂旁边的小树林里,为期4天的第19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览开幕式吸引了众多的师生观看,原校党委书记李传信、校党委书记贺美英为科展揭幕。
精彩纷呈
当自动化系的同学开着一台台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走过来得时候,热烈的掌声响起来了--这是开幕式上精彩的一幕。自动化系的同学说,这其中就有曾在NHK国际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可以踢足球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都是同学们自己利用专业知识在课余时间完成的,极具创新性的特点。而在自动化系的展厅内展出的"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投入生活使用,他们说,为了做好这次科展,很多同学都自愿加入进来,与系里科协的会员一同忙碌着。
在热能工程系的展区内,一台有着长长的手臂可以"抓豆子"的机器吸引了大家的视线。热能系的同学杨震介绍说,这是他们几个同学一同设计的"非规则颗粒分离计数器",可实现不规则物品及个体重量不均的物品的分离。问他为何想起设计这样的一台机器,他笑笑说,曾经有一个江浙的钮扣商找到我们的老师说钮扣定量包装是个大问题,好多情况下只好"论斤卖",如果这台投入生产,就会改变现在的局面,还可以用于包装水果和土豆一类大小不均的东西。看来,很多创新的灵感都是来自于生活的。
在土木工程系的展区内,一架架精美"瘦弱"的桥梁模型告诉你一个惊人的事实:53.39克重的用木条做成的"桥'可以承载15公斤的运动小车!孙海林同学介绍说,我校结构设计大奖赛已经成功举办了7届,其起源于williamhill园内一座观赏性的小桥的设计方案的征集,现在已经成为了我校土木系、建筑系、力学系等院系及相关的首都其他高校的院系的一件科技创新的盛事,得到了同学的广泛参与。为了实现"一两拨千斤"的设想,同学们往往会花几个星期的时间进行对桥梁进行结构力学的验算,在电脑上进行模型设计,又要花几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桥梁" 的制作,一根根小木条经过裁剪、组装、打磨等工序就变成了这一座座精美的"桥",还有纸做的呢!
精彩纷呈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物理系的SFtp搜索器、对图书馆现有的存包柜的电子化改造,材料系的夜光陶瓷粉、汽车尾气净化系统,计算机系的USB接口……如果有空你还是自己去看看吧!
不单是理工科学生的事
与往届科展相比,今年的科展规模更大、参展单位更多,内容更为丰富,展区设计的更为精细。展区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分6个展棚和2个室外展区,展棚总面积1200平方米,参加本届学生科展的有来自全校27个院系以及学生组织的上千件作品,美术学院和法学院都是首次参展。在众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展品中,位于B区入口处的美术学院的展区令人耳目一新,虽然没有象理工科同学那样的仪器展示,但是其用电脑制作的美妙绝伦、如梦如幻的图画令人惊叹不已。学生科协的负责人介绍说,之所以把美院同学的作品放在入口处,就是给观者一个"艺术与科学相碰撞"的感受,告诉大家参加科展并不单是理工科学生的事。法学院同学也给大家带来了作为课程教学改革之一的"法律诊所",即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参与实践、从实践中成长的教学方法;作为中国唯一代表队参加"亚洲杯"国际辩论赛的情况……他们希望法学院的展区能够给科展带来浓厚的人文氛围。鼓励创新是科展的目的,创新也包括人文学科领域内的创新,因此,这次科展的形式本身就是一次创新。
为校庆添光彩
我校有组织、成规模的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始于1983年,那年举办了我校首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展览交流会。展览通过展示近一年来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成果,评选奖励优秀作品,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技术交流,表彰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突出的院系、个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校学生科协的主席马扬飚对记者说,目前每年从我校"挑战杯"课外学科竞赛体系走出的学生学术科技项目平均达1200项,参加"挑战杯"科展的人次达3000人次以上,自1983年开赛以来,参展项目累计逾20000项。本次科展还展示我校学生科技作品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绩。当问及马扬飚他希望今年的科展达到什么效果时,他说,除了鼓励学生创新外,还希望这次能够给90周年校庆带来一些喜庆的气氛。(周襄楠 彭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