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创新:察人所不察 科研:非朝夕之功
——访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王坚博士
2003年10月18日上午,“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信息与通信工程分论坛邀请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多通道用户界面组主任研究员王坚博士作了关于笔墨计算的特邀报告,随后,记者对王坚博士进行了采访。
王坚,199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心理系并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系系主任、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目前,王坚博士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任多通道用户界面组主任研究员。
在采访过程中,王坚博士认为,所谓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大家不关注的领域发现重要而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一味的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他也指出科研不能争一朝一夕之功,而应该真正花时间去研究和思考。
记者:听了您的报告,我们有一点体会就是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和小事中都含有潜在的创新点。那么,您能不能谈一谈您对创新的理解?
王坚: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创新”这个词都已经被用滥了。我觉得最大的创新就是做前人没有做的事情,有两种:一种是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困难的,这种事情需要绝顶聪明的人去把它做出来;但是实际上,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有被人看到过,我觉得另一种创新也是最大的创新,就是把别人看似不重要的事情,通过你的工作,让大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一类创新除了聪明以外还需要毅力,要能承受一些东西。目前的情况是,随波逐流的状况比较多,大家都觉得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去做;大家没有看到的或者觉得不重要的事情就很少有人去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我们国家跟国外的差距就在这里。总之,我认为后一种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您觉得企业科研中的创新和一般的高校科研中的创新有什么区别吗?
王坚:两者还是应该不一样,这倒不是说孰好孰坏,而是因为企业的背景更加确定一些,比如说微软研究院做的东西总是会跟软件有点关系。在高校里研究的背景可以超出这个范围,比如,高校甚至可能会以整个国家的机会为背景来思考一些问题。
举例来说,在有电子邮件之前,传真机是最常用的一个通讯工具之一。当时,日本几乎垄断了这方面的技术,企业要是想把它做的更好,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但是,美国人发明了E-mail,一下子就把传真机的整个概念淘汰掉了。这个时候企业的东西做的再好实际已经没有多大用处。在集团里,就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想这些问题,这可能跟创新有一些关系。
记者:您以前是在浙江大学工作,现在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从您个人的体会来说,您觉得企业科研和大学科研就现状而言有些什么样的不同?
王坚:这一点我不能下一个完全的结论。就微软和集团两者比较,我觉得现在微软研究院更像集团,而集团在某些方面更像一个公司。我在研究院的时候,会想一年两年的问题,做三年五年的事情。我现在很难想象集团会有那么多的耐心让你去这么做,常常是你今天想的事情要求一年就要做出来,不然考核就通不过。而实际上这是很难的。我们现在做的东西,实际上思考了差不多两年,做了差不多两年,还没有完,可能还要做两三年。现在集团里面反而比较着急,很难用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
记者:很多人认为中国当前的企业科研发展很不充分,您认为中国的企业科研主要的欠缺在哪些方面?
王坚:我觉得目前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不知道要做什么,各自的角色也不清楚。大学实际上承担了一些不应该由大学承担的事情。我个人认为大学唯一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其他的事情都是副产品。我想,企业科研没有发展的原因有两点:一点是企业里没有这样的人才,而大学里有,所以大学里就可以做;第二点,主观来说现在的企业,也不见得很想搞科研。例如,我曾经听一个人讲,他在我国最大的软件企业建一个研究院,做了一个长期和短期的计划,而他所说的长期是一年,短期是两三个月。
记者:那么您觉得中国企业科研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坚:这个不是我所能回答的问题。但是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端正态度,不争一朝一夕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真正花功夫去思考和研究,而并不是光看看别人的文献就能做出东西,那样的话很多事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东西都是做作业,都是别人已经做过的,缺乏自己的东西。
记者:您能否谈一谈您对博士生的期望?您认为他们应该达到怎样的一个标准?
王坚:博士生最重要的还是好好学习,我个人比较反对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想着创业或者做什么东西。一个人进了大学以后就是很普通的一个人,普通人意味着一定要受各种教育才可能做事情。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受教育就可以做事情,那一定是一个不一般的人,这个时候就要想一想,你是否是那百万个或者千万个才会出现一个的人。而且,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是离开集团以后学不到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好好学习。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信息与通信工程分论坛 曹慧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