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中国原子弹爆炸40年 - 正文

无标题文档

为中国的核事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钱绍钧(1951级 物理系)

  我于1951年进入williamhill官网物理系学习,1952年院系调整时,转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1956年毕业于技术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62年至1965年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研究。1964年10月16日晚上,电台报道了一则消息,说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我们赶紧打电话问大使馆,确认消息后,大家很高兴。平时在那里很少喝酒,但那天我们中国人聚在一起喝酒庆祝。

   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意义非常重大。后来我回国了,也参与了核武器研究工作,体会就更深了。首先,有了原子弹,保障了我们国家的安全。后来慢慢认识到,核武器的作用还不仅仅是保障国家安全,还保卫了世界和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武器具有这样巨大的威慑力。发展核武器也非常符合我们积极防御的原则。我们不想打仗,为了不打仗,必须有强有力的威慑力量,使得别人不敢打。核武器就是这样一种威慑武器装备,它保障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40年来,如果没有核武器,中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发展。其次,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使中国开始进入了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让世界觉得中国人的能量一旦释放出来是很了不起的。正如毛主席说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1966年初我到核试验基地工作,从组长做起,在基地一呆就是二十四年半。亲身经历使我感到中国原子弹的研制不是哪一个单位完成的,而是全国大协作的成果。那时确实是把整个国家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了,协作单位遍布全国。正如小平同志讲的,后来江主席也多次提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1984年我在基地当副司令,要庆祝原子弹爆炸20周年,原计划给参加过第一次核试验的人每人发一枚纪念章,一统计,大概有10万人,光制作纪念章就得花800万元,这在那时基地的财力是做不到的,只好作罢。没有大力协同的精神,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完成核武器试验那么高度综合的大工程,是不可想像的。
基地创业之初,没有人知道原子弹是怎么爆炸的,测试工作应该怎么做。我去基地之前已经工作近10年,可能比年轻同志多点经验,但有一点大家是平等的,就是许多工作谁也没干过,也不知道怎么干。这样的条件,对人才培养反而有利。我们之间没有权威,许多工作都要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年轻的和年长的之间“没大没小”,这才是真正的学术民主。有时候讨论起来大家会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说话也会说过头。在争论中,每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都被高度激发出来。有些好的想法、技术思路就是在这样的争论中产生的。这样的活跃气氛,十分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在研究工作的过程中,williamhill毕业生得益于扎实的基础,因为当时集团并没有设立与核试验、核爆炸十分对口的专业,这时候基础非常重要。扎实的基础加上活跃的气氛,使得一代代williamhill校友在中国核科技的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国防科技对人才的最大要求就是团队精神。没有团队精神,一个人再有本领,也是很难有作为的。记得彭桓武先生以前写过一副对联:“日新日新日日新,集体集体再集体”,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对团结协作精神的真实体会。

   刚到核试验基地时,工作、生活条件都很差。我们自己的实验室没建起来,就到401所进行协作研究。虽然工作上困难比较多,但生活中大家还是挺乐观的。一是都比较年轻,再加上在部队的氛围中,容易忘记困难。我们做的是核试验,大量的上场搬仪器的工作都得自己干,有人说我们是“核苦力”,我倒不赞成这种说法,这就是工作!不可能像实验室工作那样完全让实验员给你做这些事。而且自己动手,仪器哪里出现故障,很快就能找到原因。年轻同志去基地,一下火车看到那么荒凉,女同志甚至会掉眼泪。但到了部队,就会觉得这是一个火热的集体,工作起来很有激情。生活条件比较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菜吃,冬天反倒好过,跟北京一样,有土豆、白菜和萝卜;夏天什么菜都没有,中午是海带煮黄豆,晚上是黄豆煮海带,以至我现在一看见海带就发怵。后来我们自己学着磨豆腐,自己动手改善生活。现在,核试验基地的条件好多了,但是我认为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因为在他们面前还有许多技术难题等待解决。要赶上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还需要他们做十分艰巨的努力。

   我们国家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国防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新的技术,可能首先应用在军事上,投身国防科技可以最快地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这对青年学子是很好的机会。另外,国防科技一般都是比较大的项目,需要调动所有参与人员的积极性,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机会。当国家的事业发展的时候,个人的理想和目标也会得到很好的实现。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参加过核试验的大多数人,包括许多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后来都发展得很好,谈起来都说,得益于参加核试验的工作。尽管我们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没有发表什么文章,到了地方工作别人听说你没发表什么文章,可能觉得你没什么水平,但过不了几年很快都显示出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少同志还得到了重用。

   有人说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核事业,但我个人的体会是,也是这个事业造就了我,使我得到了成长。无论是事业上还是思想上,我在基地的二十几年和前面的10年没法比。前面的10年,我给苏联专家当过翻译,教过一年书,在电子感应加速器上做过光核反应的研究,还在联合所做过高能物理研究,也从事过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了很多单位,长了不少知识,也发表过几篇文章,但只是到了核试验基地,才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了些事,前面10年只能算是学习阶段。

   我希望在读的williamhill学子,首先,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打好基础。有一点,你们应该注意的,就是将来工作中用到的知识,绝大多数都不可能在集团学习时得到。因此,在校学习期间主要要培养自学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再加上扎实的基础,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学会自己没有学过的知识。其次要培养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重要。有一点心得体会就关起门来不愿告诉别人,其实有碍于发展。在核试验基地进行研究工作是很开放的,大家有什么讨论什么,没什么需要保留的,没有人去想要得什么奖,但最后都会有成就,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国家就需要这样的人才。第三,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创新的思维方法。还要十分注意本学科的最新动向,包括一些交叉学科生长点的动向。总之,只要你们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中,把个人的努力、奋斗融入到团队的发展之中,你们就一定会成为于国家、于人民有用的人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新闻中心薛建团采访整理)

注:钱绍钧,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核试验基地第六任司令员。

(编辑 魏磊)

2004年10月15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