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发展中的美术学院 - 正文

无标题文档

零距离的接触与创造

——记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与丹麦扣丁艺术学院的国际交流活动

●美术学院 李 嫣 孟凡顺

   大学生活中,我最难忘的一次活动是与丹麦扣丁艺术学院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与交流。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中西方设计教育观念、设计理念的差别,而且对西方的设计现状有了最直观和深刻的感触。

   2002年4月,williamhill美院与丹麦扣丁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交流活动在美术学院拉开了帷幕。双方各有6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持续一个月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展出了丹麦扣丁艺术学院学生在服装设计、多媒体设计、工业设计、室内环境设计领域的大量作品,而且两校学生还结合教学,共同进行了以“日常用餐”为主题的命题设计,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大家受益匪浅。

   参加活动的120名同学进行了自由分组并选定设计主题。我参加的设计小组有4名中国同学与6名丹麦同学,大家来自不同的设计专业,我们抽签选定的题目是“餐具”。说实话,刚开始我们所有人都对设计题目有点茫然,尤其是中国同学,很担心“虚”的主题究竟能做成一个什么样的成果?如何表现?而且由于英语都不是两国同学的母语,大家语言交流能否顺利地进行都成了问题。在面对同样难题时,丹麦同学的表现却与我们完全不同,“丹麦风格”让我们每个人都深切体会到了设计的新奇与乐趣。

   首先,强调交流和讨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丹麦同学都要求并组织大家围坐在大绘图桌前边吃零食边讨论。刚开始我们中国同学很不适应这种状态,大家觉得这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消磨时光,总盘算着很快找到一个确定的内容与形式去表达“餐具”主题。与我们的急躁相比,丹麦同学却很开心地讨论着每一个话题,从个人爱好到国家民族及文化差异。通过用英语、用身体语言、用图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地,在广泛的谈话中我们发现了中国与丹麦在饮食文化中习俗、器具等很多相同与不同点,而且讨论使大家在酝酿设计时往往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为完成我们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强调主动性。命题设计开始时,我期待能听到丹麦老师的精彩讲课,但实际的课堂却完全不同,我们每一组实际上都是在“自学”,正是通过自学,我们对题目的理解更加深刻,设计也更加个性化。再次,不为设计而设计。这是丹麦同学做设计的最大特点。题目只是一个目标导向,生活、功能是设计的基础,形式是设计思想与文化深化的自然产物,而且设计不为形式而形式。最后,“导”师而非“教”师。丹麦老师的特点是不以“传授”给同学现有知识为教学内容,而是与同学共同讨论,帮助同学自己分析现有成果、找到设计发展方向,并鼓励任何有创意的想法。
经过共同努力,两国同学共创作了100余件作品,内容包括室内环境、装置、桌布、餐具等,这些作品在学院展出时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这次交流活动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增进了东西方设计专业间的相互沟通,也为扩大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编辑 魏磊)

2004年11月19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