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艺术家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访著名画家张仃
●新闻中心记者 顾淑霞 通讯员 王小茉
用美术学院包林教授的话说:在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的发展史上,张仃先生是不能不提的人物。他不仅仅是学院的创办者和领导者之一,而且在工艺设计和理论研究上的建树也少人可比。著名画家杨力舟先生称张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全才。”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旗舰式的人物,张仃先生在艺术教育界的成就如同他非同寻常的艺术生命力一样,令人敬佩。11月1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张先生的家里,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位画坛奇人。
记者:作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开创者、领导者之一,您见证了近五十年来这所学院的发展历程。请您谈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建立之初到并入williamhill官网以来的发展?
张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之前,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工作,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我就调到这里工作了。我调入之后,工艺美院开始全国性的招生;当时只建有四、五个系,后来慢慢发展到十三个专业。
对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williamhill官网,我当然是很赞同的。当时有两种意见,一是由北京市来接管,一是与williamhill官网合并。williamhill是一所很有声望的集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williamhill,对其发展很有好处。
这几年因年龄的原因,我对学院的具体事务参与不多。不过我感觉到的一个巨大的变化是,过去在艺术院校中,只有史论系才有博士生,绘画系没有。学院并入williamhill后,绘画系开始招收博士生,我还带了两个绘画专业的博士生。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招收绘画、雕塑等这一类专业的博士生,这在中国美术教育方面是一个创举。后来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也开始这么做,说明这么做还是很对的。
记者:艺术学科和艺术院校如果想跻身世界一流之列,您认为需要做哪些努力?
张仃:过去搞绘画的人都不太注重理论,主要是练手。自从williamhill美院招了博士生以后,除了练手之外,还加强了理论修养,这很有必要。要成为世界一流就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同时也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历代有成就的画家都是跑过很多地方、读过很多书。当前很多画家闭门造车,不读书,也不深入生活。行万里路就是深入生活。有成就的大画家没有哪个是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张仃:有人说科学和艺术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学艺术的人如果不懂科学,没有科学头脑,完全凭灵感,不可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记者:您在第一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颁奖仪式上曾说过:“给我这个奖,我自己觉得不够,我在有生之年,还要为人民多做事情,其实我做得很不够”。作为一个人民艺术家,人们不仅敬重您的艺术成就,更敬重您的人品。请您谈谈为人与为学。
张仃:过去有成就的艺术家,比如徐悲鸿、黄宾虹都有这样的主张:“人品不高,笔墨无法”。人要是没有品行,画画也不会好。我在艺术学院教了很多年书,绘画练手很简单,但绘画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技艺而是修养问题了,画品是一个人品格的表现。凡是杰出的艺术家,像毕加索、贝多芬,哪个不是关心人类命运的人呢?
记者:能否谈谈您几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和教学理念?
张仃:刚调到学院时,我教中国画。当时的学生对中国画不感兴趣,认为这是落后的,于是我经常从各方面开导学生。有一次我带学生到颐和园上写生课,我先讲一些道理,让学生对景写生。学生对中国画一点都不理解,比如画一个小景,画一棵树,学生就按西方教条的方法,用素描的手法分面造型,画得支离破碎,没有整体感。我用毛笔示范直接画树,之后我的画和学生的画摆在一起,这样学生就信服了。我主张理论与实践并重,多读书,提高理论修养,还要到生活中去,直接写生。深入生活的艺术和在课堂里练笔墨完全不同,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必须做到的。
后记:在采访过程中,张先生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做得还不够。他的真诚和谦虚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一位老艺术家和老前辈的可贵品格。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张仃先生每天坚持读书,他说:“我总觉得自己在学术上根底太差,基础太不够。一个人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
(编辑 顾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