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清華血脈相連
大公报 2005-5-9 汪恆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將於十一日訪問清華大學的消息,使這座位於北京市西郊的名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一連兩天,大公報記者在清華校園內實地訪問。\大公報記者 汪恆
很多師生向記者強調,雖然清華和宋楚瑜之間並沒有北大和連戰之間的「母校」情緣,但是該校在與台灣的交流合作中向來不居人後,特別是台灣也有一個源出大陸的清華大學,它與大陸清華的關係正如寶島與大陸一樣,是「血脈相連而不可割斷」的。台灣清華大學位於新竹赤土崎。在自己的校史中,台灣清華從不諱言與大陸清華的血脈聯繫。台灣清華的校史是從大陸清華前身「游美學務處」始建的一九○九年算起的。台灣清華向來稱自己一九五六年在新竹的開辦為「復校」,而絕對不稱「建校」。
新竹復校島內雄立
關於台灣清華的開辦還有一段歷史故事:一九四八年冬,清華園被人民解放軍接管的當天,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碰巧於前一天入城公幹,當時交通斷絕,只好留在城內。蔣介石眼見局勢不妙,就派飛機把梅貽琦接到南京。到了一九五六年,在大陸清華老校長梅貽琦的主持下,台灣清華大學正式在新竹「復校」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台灣清華也已經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島內名校。
一道海峽無法分割兩岸中國人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懷,也無法阻隔兩岸清華與日俱增的交流合作。一九九五年,兩岸清華簽定合作協議,開始了教師互訪、學生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自一九九七年開始的「兩岸清華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至今也已經進行了七屆。
胞兄胞弟交流日增
從二○○一年開始,兩岸清華又開展了「兩岸學生暑期交流計劃」,每年暑期,雙方都互派十名左右的學生到對方學校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學術交流。不定期的交流活動更是難以勝數,每年,都有兩岸清華大學的學者、學生互訪,進行學術交流和研究,大陸清華和台灣清華已經成為合作關係最密切的夥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一年四月下旬,台灣「政壇四君子」之一、台灣清華的前任校長沈君山曾以台灣清華校友會理事長的身份,與台灣清華的校長劉炯朗等一同到北京,首次與大陸清華共同慶祝建校,而沈君山在校慶演講時明確指出:「從文化、經濟和地緣等客觀因素來看,兩岸必會發展出密切的關係,統一的方向是確定的,兩岸沒有分的理由。」
除清華之外,台灣還有同樣系出大陸的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台灣東吳大學的英文名即蘇州大學),它們的校史都是從在大陸建校的日子算起的。近年來,它們與各自「大陸胞兄」之間的交流合作也與日俱增,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民族情懷和割不斷的血脈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