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蒋南翔传》首发 - 正文

第十七章 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

  提出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办学方针

  蒋南翔退居二线后,许多了解他的人为他惋惜,认为他还应该做更多的工作;中央领导同志也在考虑他的工作安排。曾有领导同志考虑他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这是一个很重要而且地位很高的职位,这副重担绝不比教育部长轻。当他得知这个信息时,他陷入了沉思和困惑。他在当日的日记中曾写道:“不让牛耕田,而让牛守夜,这种想法显然是很不适当的”意思是:牛耕田、犬守夜,各有优势,各司其职。而弃其所长,用其所不能,何也?——撰稿人注。。后来是一位了解他的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向书记处推荐蒋南翔到中央党校协助王震同志工作,任第一副校长,大家都同意。认为当前亟需培养大批年轻的四化建设的党政领导干部接班人,要加强党校的领导班子。但考虑蒋南翔当时正在住院,决定在他出院后再下任命通知。1982年4月中央任命王震同志为党校校长,他要求给他配一位得力助手,迄今没有找到中意的,书记处推荐蒋南翔给他当助手,他很高兴。当即派他的秘书到医院看望蒋南翔,并转达王震同志对蒋南翔工作完全支持之意。不久,王震同志亲自接见了蒋南翔,并表示希望蒋南翔先到党校报个到,报到后继续看病,过一段时间再正式抓工作。蒋南翔同意这个意见。陈云同志也曾派秘书看望蒋南翔,并转告说陈云同志赞成南翔同志去党校工作。此后,来医院探视者时有谈到去党校工作之事,有的认为任务繁重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去,不如在家整理一下自己的文稿,写写回忆录;有的认为党校情况复杂很难驾驭,不去为妙;有的认为越是困难越要闯,方显英雄本色,这正是作贡献的机会,鼓励他去。在党校工作的熟人也有来看望蒋南翔的,反映党校多数同志都希望党校的办学方针早点明确下来,把党校办好,因之欢迎蒋南翔去党校工作。但也有少数“老党校”抱有历史偏见和派性残余,对蒋南翔去党校持冷漠态度,极个别的人甚至派性十足地说:蒋南翔是林枫的人,这是“林家铺子”党校的“文化大革命”是康生直接插手的,党校第一张大字报是他直接策划的,造反派是他一手扶植的,党校校长林枫是他阴谋迫害的。他为了搞乱党校,把支持校长林枫的群众诬为“林家铺子”,把少数反对校长的“老党校”群众诬为“杨家党”,挑动群众斗群众,煽动派性斗争。的阴魂不散。来自各方面的情况,使蒋南翔愈感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肩膀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8月23日王震同志主持党校校、部两级领导干部及顾问参加的会议,会上他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蒋南翔任党校第一副校长的通知。随后蒋南翔作了即席发言,肯定了党校已有的成绩,并表示今后党校的工作要在党校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前进。

  蒋南翔是视革命工作高于一切的人,既然已经报了到,就不愿再住院养病了,急于要求出院,被医生劝阻了。在蒋南翔的多次要求下,医生答应他在开完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后再说。于是他只好在医院里“办公”了。他调阅了有关党校办学方针方面的文件,包括1963年5月“中央批转林枫同志关于中央高级党校工作问题的报告”。他邀请党校现职领导、教授来交谈,听取意见。他向党内一些老同志请教怎样搞好党校工作的良策。经过研究思考,蒋南翔形成一条思路:1贯彻团结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党校现有的干部工作,只作个别调整;2贯彻改革的精神,以适应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办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完善;3贯彻稳健发展的原则,起草一份向党中央的报告,经批准后按中央指示贯彻落实,党校现正进行的工作不作大的变动。上述意见得到王震同志的首肯。

  1982年9月1日至11日,蒋南翔参加了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会上小平同志正式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会议的主题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会议把实现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提到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为了适应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今后党校和干部集团要“担负起对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任务”。蒋南翔深受鼓舞和启示,更加燃起了一定要办好党校的激情。

  开完党的“十二大”以后,蒋南翔在医院再也住不下去了。迫不及待地出了医院,走马上任。他一到党校首先和各级领导干部广泛接触,充分肯定党校复校(1977年)以来的成绩,并表示党校今后的工作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前进,这学期的工作按原计划照常进行。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备起草一份关于党校教育工作新局面的初步意见。1982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培训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批专门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继往开来、保证党的路线连续性的紧迫要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决定》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使全体干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文化水平和领导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的党和国家的合格工作人员。”为了使干部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正规化,《决定》还规定:今后中央党政机关的所有干部,都要分批分期参加轮训;把干部培训和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发挥现有党校、干部集团的作用,开办学制一、二年的干部培训班和学制半年的干部进修班。《决定》对党校办干部培训班的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都做了原则规定。《决定》的颁发为蒋南翔起草文件提供了方针、政策上的根据,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蒋南翔于11月25日写成《中央党校今后教学工作的意见》,王震同志和蒋南翔联名上报党中央。《意见》首次提出在新的形势下,中央党校的办学方针是:“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今后中央党校的任务要从短期轮训干部为主逐步转向正规化培训为主,以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应地对“招生对象和班次设置”、“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课程设置和建立考试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明确各级党校的分工和衔接”等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党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意和具体措施。《意见》上报后,不到一个月,12月21日中共中央下发(1982)53号文件,中央文件批示:“中央批准王震、蒋南翔同志关于《中央党校今后教学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中央认为:中央党校的任务从短期轮训为主逐步转向正规化培训为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今后轮训班、理论班的招生,采取组织批准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取,对于保证学员的质量是必要的。希望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还同意王震、蒋南翔同志关于召开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建议。中共中央53号文件明确了新时期党校教育以正规化培训干部为主,为党校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实现党校教育工作重点转移、开创党校教育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蒋南翔把学习和贯彻中央53号文件作为贯彻十二大精神的首要任务,在中央党校掀起了认真学习53号文件的热潮,同时组织力量积极筹备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的召开。

  1983年2月,受中央委托,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党校联合召开第二次党校工作会议,讨论如何贯彻十二大精神和中央(1982)53号文件,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1983年2月22日在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蒋南翔作了题为《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是适应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的报告。报告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阐述了党校教育正规化的重要意义,他说:要完成十二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最主要的保证,就是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别是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因此,培养坚强的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就成了完成新时期总任务的一个关键问题。建设一支宏大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的干部队伍,就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报告引用了十二大报告中指出的:“为了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批专门人才,必须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和训练工作。今后使用和提拔干部必须把学历、学习成绩同工作经历、工作成绩一样作为重要依据。各级党校、政府和企业的干部集团,以及被指定的某些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集团,都要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和各自的分工,修订教学计划,担负起对干部进行正规化培训的任务。”他又说:这是十二大为全党制定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针。报告强调指出:党校教育正规化既是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党中央正式要求党校承担的历史任务。中央党校必须及时掌握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勇于改革和创新。中央53号文件正是反映了中央党校在新形势下继往开来,进行全面改革的迫切要求。贯彻执行中央53号文件的过程,就是中央党校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不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就不可能真正贯彻中央53号文件。报告概述了党校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一、中央党校从今年开始,要从短期轮训干部为主,逐步转向正规化培训为主。党校工作重心改变了。在党校历史上,这是一个重大转折。”“第二、今后中央党校将以培训省、地两级主要领导干部及其后备人员为主。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和集中了。这将有力地加速我国省、地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和成长。”“第三、教育内容的重大改革。中央党校培训班将设三类课程,除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理论课程以外,还要开设科学文化知识类课程和专业知识类课程。这样,将使我们党校培训出来的干部又红又专,更能适应领导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四、招生工作的重大改革。由中组部、中宣部和中央党校共同组成招生委员会,统一负责招生工作。对招生对象事先提出政治、文化和年龄的具体要求,采取组织推荐和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取。这样,在全党重视下,将能更有保证地招到合乎条件的学员,保证入学新生的质量。”“第五、建立考试制度和学位制度。中央党校培训班和理论班的学员,不但要统一考试才能被录取,而且入学以后,主要课程都要进行考试,考试成绩要记入本人档案,作为组织上考核干部和分配工作的重要依据。培训班通过毕业考试,对合格者承认其相应的高等教育(大学生或研究生)的学历,理论班按规定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授予相应的学位。”“上述五个方面,在我们党校的历史上,可以说是历史性的重大改革。”报告还针对当时有些人对党校教育正规化理解上的片面性,如说什么“党校正规化就是党校大学化”,还说什么“党校正规化,党校就不姓党了”等误解,作了原则性的说明。党中央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叶剑英、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同志给大会发了祝词,宋任穷、胡乔木、邓力群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对贯彻和落实中央53号文件、实现党校工作的历史性转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会议于3月2日结束,在闭幕会上蒋南翔作了总结报告。报告再次强调党校教育正规化是新时期的需要和必然产物,引用一位会议代表的话说,党校实行正规化培训,“战争年代不能办,建国以后没有办,十年动乱没法办,十二大以后必须办。”报告提出:党校教育的正规化,就是对党校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形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校教育体系。报告传达了陈云同志的重要指示:“陈云同志说,目前办好党校,培养好中青年干部的作用,相当于当年办好黄埔一、二期。”报告指出:用黄埔一、二期来比喻我们党校,这就是说,各级党校、尤其是中央党校和各省、市、自治区党校,在今后要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政领导骨干的重要学府。报告突出强调党校教育正规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中央领导同志已有明确指示:第一,党校的任务是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党政领导骨干;第二,党校教育工作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课,又要学习必要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有关业务知识;第三,党校本身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工作。党校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课,这是由党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的,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为了实现党校系统向正规化培训方面转变,会议为中共中央代拟了一份《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会后上报党中央审定。

  1983年4月18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决定》指出:“现在,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各级党校都要从短期轮训干部为主,逐步转向正规化培训干部为主,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决定》强调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盛衰兴败的大事。党校担负着培训和轮训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务,在整个干部教育工作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党校教育的正规化对于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于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对于继往开来,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都有重大的意义。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党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创造条件,进一步把党校办好。”《决定》明确了党校的性质和任务。“各级党校是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集团。党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培养目标、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方面又不同于一般高等集团、专业集团和干部集团,而且有自己的特点。”“各级党校担负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业务知识武装党的干部,为党培训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又有现代化建设知识的领导骨干。”《决定》明确规定了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内涵:“党校教育正规化,主要指办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的正规化。各级党校在实现教育正规化中要逐步做到有统一的班次、学制、课程内容、教材和考试考核制度。”《决定》对班次设置、招生工作、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材编审等作了原则规定,对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求。《决定》对党校的规模、党校的编制和经费、党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等作了相应的规定。《决定》的颁布是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重要里程碑。从此启动了全国党校教育正规化的进程。

  呕心沥血 推进党校教育正规化改革

  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后,中央党校开始了全面的改革。首先按照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由中组部、中宣部和中央党校联合成立了以王震同志为首的招生委员会,负责进行招生工作,采取组织推荐和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取。特别是对培训部的招生对象进行了逐个的认真审查,正规化后第一期培训班招收了478人。其次,对班次设置进行了改革,以前班次设置比较分散,共有15种班次。改革后以培训班为主体,学制二年,还设了进修班、理论班学制二年。此外,为民族地区办了民族班,与有关部门合作办了短期轮训班。第三,进行了教学体制的改革,组织机构的调整。目的是改变长期以来教研室和学员部相分离的状况,以便于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统一领导,对学员全面负责。实行了“两条线”(教育长抓教学、科研;秘书长抓行政后勤)、“三大块”(全校设三个部,教研室分属各部领导)的体制。各部面向学员,全面负责,办出自己的特色。教研室划归各部,有关行政事务工作都归部里统管,教研室集中精力从事教学、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各级领导班子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经中央审批,校委班子作了较大的变动,成员由原来的7人增加到13人,并设了常委领导核心,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领导。第四,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大改革,培训班由过去只讲四五门政治理论课,改为三大类共十四五门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基础课为主体,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学员要研读300多万字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比较全面、系统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完整科学体系。此外,还开设了社会主义部门经济、经济管理、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文艺理论、法学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国际政治、国际工运史、军事知识等。在教学安排上过去是单科独进的,现在改成多学科配合进行。还规定主要课程要考试,计算成绩。

  蒋南翔革命事业心极强,对党中央的决定忠贞不二,对开创的工作贯彻始终。党中央关于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颁布后,此时他虽已年逾古稀,仍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自励,他殚精竭虑,全身心地倾注到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的事业中去。有一段时间,他全天在党校忙碌,中午就在临时休息处从食堂打点饭吃,有时就煮点方便面吃。他除了主持党校校委会研究一些党校教育正规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外,还直接参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第一期培训班是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培训主体,蒋南翔把它作为实践基地,长期蹲点。他直接参加学员的招生工作,为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开学做报告,着重讲了学习的动力问题、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优良传统问题,并希望大家都来创造党校教育正规化的经验。他亲自为培训班学员讲党课。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不满足于听取汇报,而直接参加培训班学员的小组会,听学员谈对党性锻炼的认识和对自身党性状况的分析。经过研究,蒋南翔进一步提出了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核心的观点,强调应当把党性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和各门课程中去。他深入到教师中开座谈会,研究教学改革问题。逐步形成了“理论、党性、知识、能力”四位一体的比较全面的党校教育新观念。即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课、党性教育为核心、掌握较渊博的知识、提高现代化建设领导者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来培养学员。

  1983年8月蒋南翔主持召开了全国党校科研工作座谈会,在开幕和闭幕会上都讲了话。他提出党校也应该成为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党校要成为全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要方面军。他提出全国各级党校要密切合作,统一组织编写分层次的基本统一的教材。他还提出各级党校要在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实践中认真研究和探索,逐步建立起全国党校教育体系的问题。

  这期间他主持了中央党校的整党工作。首先学习文件统一认识,澄清误解,克服偏见,使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党校教育正规化决定的精神上来,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其次针对党校的实际,着重解决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克服派性问题。要克服“明无山头暗有礁”、“以人划线”的现象,提出“在缓解中解决,在前进中解决,在教育正规化实践中逐步解决的方针”。对在整党期间不只一次地出现有人用匿名信的方式,歪曲事实,捕风捉影,造谣中伤事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在整风过程中还严肃认真地进行了核查“三种人”的工作。

  1983年在蒋南翔倡导下,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在中央党校设立党史研究班,吸收部分“一二·九”运动参加者共同研究,其任务是组织力量,编写一本“一二·九”运动的简要历史。研究班根据历年所收集、积累、保存的“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资料,访问了当年“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共百余人,邀请他们参加各种专题座谈会,在此基础上于1986年编辑出版了《“一二·九”运动史要》。

  为了推动党校的科研工作,蒋南翔亲自主持创办了《理论月刊》,为广大教师和培训班学员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公开向国内外发行。为了系统保存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历史资料和积累办学经验,南翔同志促成编辑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年鉴》。他还率中央党校代表团先后访问了罗马尼亚和意大利。

  蒋南翔认为: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课题,是党校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没有现成经验可以遵循,只能承先启后,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改革前进,边设计、边实践、边总结,逐步完善。1985年2月,中央《关于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发布了两年,中央党校和各省、市党校已经招收了两期培训班,第一期培训班即将完成全部教学过程,行将毕业。为了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改进工作,在中央党校召开了全国党校工作座谈会。蒋南翔在会前到东北、

  一九八五年蒋南翔于高级党校 广东等地调查研究,为会议做准备。他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用总结全国各级党校两年来取得的明显成绩,证明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他就大家普遍关心的有关正规化的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意见。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取得了共识,最后形成《全国党校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阐述了建设和完善党校教育体系的问题;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实质问题;党校的学历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全国党校加强协作的问题。会后,中央党校结合《纪要》的内容,考虑到党校内外人士对党校教育正规化的种种议论,经过调查研究,反复思考,决定对培训班班次和对象加以调整和改进。

  1985年7月9日,在向中央上报《纪要》的同时,蒋南翔和王震同志联名向党中央呈报了《关于中央党校培训对象问题的请示报告》。《报告》在回顾1983年秋季招收第一批正规化培训班以来的实践及取得的经验后提出:“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实行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是必要的、正确的。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根据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在今后若干年内,中央党校无论是培训党政领导骨干及其后备人员,还是培训党校师资和宣传理论工作的骨干,都要采取长短结合的形式。这样,既照顾到当前干部班子配备和各级党校亟需充实师资的情况,又考虑到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使党校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要”。根据“长短结合”的办学形式,将原来的学制二年的培训班,改为学制三年的培训班(长班)和学制半年到一年的培训班(短班)两种班次。培训班作为党校正规化的主体部分,今后要大力办好三年制的长期班。同时还要开办几期短期班,学制半年到一年以应急需。长班的培训对象是具有大学本科毕业程度、有几年实际工作经历、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党员干部。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毕业后不直接选进地、省级领导班子,而是先分配到县一级或基层工作岗位担负一定领导职务,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三、五年,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和工作成绩逐级提拔。这种培训班学员,实际上是地、省以上领导干部的战略后备队伍。理论班也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按照边设计、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的思路,推进改革。1985年秋季开学时,招收了学制为三年的培训班(为了取得经验,当年只招了140名学员)。这是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实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改革,就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革命,其发展路程总不会是平坦的。党校教育正规化,党校的任务由以短期轮训干部为主转变为以正规化培训干部为主,是党校工作的深刻改革,不会不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对这一点,蒋南翔是有思想准备的,对党校的复杂情况也是有所了解的,他在党校的工作是谨慎行事的。蒋南翔是党性原则极强的战斗的唯物主义者,对党中央的决定,坚决贯彻,对改革的大局,坚定不移。对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每一项重大改革都是先向党中央报告,得到批准后再贯彻执行,对党校内部工作的各项改革都是请示王震同志并取得同意后再推进实施。考虑到党校的实际情况,每项改革措施都是先在校级领导班子里充分酝酿取得认识一致后才逐步实施。所以实施党校教育正规化以来虽然屡屡出现不大和谐的声音,但是经过一番说服工作后一般影响不大。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展。

  中共中央于1985年11月5日下发(1985)24号文件,同意并批转《全国党校工作座谈会纪要》和王震、蒋南翔同志《关于中央党校培训对象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央文件的“通知”指出:“各级党校是党培养、训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既懂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集团。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确定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各级党校一定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针、政策的教育。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重新提出,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小平同志的讲话为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希望各级党委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从四化建设实际和党校特点出发,进一步加强党校教育的正规化建没。”中央文件还提出:“中央书记处最近提出,要加强理论学习,每个省要经常有省级领导干部脱产学习,时间一至二年。”为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要求,中央党校除继续主办《报告》中所列的各种班次外,从1986年上半年起,要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读书班,主要通过自学和研究的方式,帮助高级干部针对新的实际,“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更加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央文件的颁发,再一次明确肯定要“进一步加强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中央党校的同志受到很大的鼓舞。当然也给予对党校教育正规化持反对态度者以严正的回答。

  中央(1985)24号文件中,要求中央党校从1986年上半年就开始举办省部级干部读书班,每个省要经常有省部级干部脱产学习,时间一至二年。中央党校立即开始研究开办省部级干部读书班,在与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商量参加读书班的人选时,普遍认为,在目前改革任务全面开展,工作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现职的省部级干部脱产一至二年确有困难。经请示中央主管部门,同意将脱产学习时间改为每期半年。中央党校根据中央新的指示,着手组织力量筹备省部级干部读书班的开学。与此同时,蒋南翔决定,在1986年初,利用寒假期间召开一次省级党校校长座谈会,讨论全国党代表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要加强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要求,如何在党校系统贯彻落实的问题。同时考虑到贯彻中央关于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已经两年多,在执行中各地都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一些大家共同关心并希望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搞好这次座谈会是很必要的。座谈会还可以就召开第三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问题交换意见。

  蒋南翔对这次省级党校校长座谈会极为重视,1985年底访问意大利刚回国,他就全力投入会议的准备工作。蒋南翔工作作风十分严谨,他要通过这次会议认真研究点实质性的问题。他历来有个好习惯,自己的讲话稿几乎都是亲自动手写。为开好这次会,蒋南翔不辞辛劳,花了很多心血准备讲话稿。1986年1月25日全国省级党校校长座谈会在中央党校举行。开幕式上蒋南翔讲了话。接着与会校长展开了热烈的发言和讨论。不料,在座谈会闭幕的前一天,即1986年1月27日,蒋南翔由于长时期超负荷工作、疲劳过度,心脏病突然发作,紧急送进北京医院,经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大面积受损,立即留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他还一直关怀着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工作,时常找党校的同志去医院谈工作,或送文件给他看。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中央党校于1983年和1984年秋季分别招收了培训班(正规)第一期、第二期学员共813人。平均年龄39岁,文化程度绝大部分为大专以上。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相继毕业。学员们一致认为,这两年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非常正确,意义深远。许多同志说:刚入学的时候,觉得在党校学习两年,时间有些长了;回过头来看,两年时间并不长,两年的学习十分必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从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经过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深度上、广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同时扩大了对实际的了解,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层次更高了,范围更广了,能力也增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是:“上不上党校,受不受正规化培训,其效果大不一样!”“学习两年,可以管今后20年,非常值得!非常必要!”这两期学员分别于1985年、1986年暑假毕业,大都在省、地两级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挑着“四化”建设的重担,成为执行中央改革、开放政策的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武装,知识面较广,党性较强的领导骨干。

  从全国来看,中央的决定提高了各级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重视,加强了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各地党校正规办学的物质条件有了初步改善。党校师资队伍迅速发展。全国党校基本上实现了从短期轮训为主到以正规化培训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申明:以上连载内容节选自《蒋南翔传》。本书由方惠坚、郝维谦、宋廷章、陈秉中编著,由williamhill官网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出版。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2006年01月19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