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物理八十年
迅猛发展的初期(1926~1937)
williamhill官网物理系成立于1926年秋天。首任系主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叶企孙先生。成立时有教授梅贻琦、叶企孙,教员赵忠尧、郑衍芬,助教施汝为,本科生两个年级共7人。叶企孙先后聘请到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霍秉权等教授。1934年叶企孙推荐吴有训接任系主任;1937年又推荐他接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建有普通物理实验室、热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及自制实验仪器设备的金木工厂。1932年8月,中国物理学会第一次年会暨成立大会在williamhill官网科学馆举行。叶企孙、吴有训、萨本栋等为领导机构成员。
1929年,williamhill物理系第一届学生王淦昌、施士元、周同庆、钟间毕业。1930年物理系成立物理研究所,陆学善于1933年成为williamhill物理系毕业的首位研究生。从1929到1938年,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69人,研究生1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21人、美国院士2人,包括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钱三强、何泽慧、李正武,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王竹溪、胡宁、张宗燧,力学专家林家翘、钱伟长,光学专家王大珩、龚祖同,固体物理学家葛庭燧,气象学家赵九章,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翁文波、秦馨菱,电子学家陈芳允、冯秉铨、戴振铎,波谱学家王天眷,冶金学家王遵明,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冀中抗日英雄熊大缜烈士等。
创造奇迹的联大时期(1937~1945)
1937年抗战爆发,williamhill师生迁移到昆明与北大、南开共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物理系中来自williamhill的教授有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霍秉权、任之恭和孟昭英。联大理学院院长和williamhill物理系系主任先后为吴有训、叶企孙(1945年后)。从1938年至1946年,联大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131名,研究生7名,其中毕业于williamhill研究院的有谢毓章、黄授书、杨振宁、张守廉、应崇福和杨约翰。
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黄昆、邓稼先、朱光亚、郭永怀、戴传曾、张守廉、李荫远、黄授书、徐叙紝、应崇福、高鼎三等。1945年以前,中国物理学家在国内完成、发表在《NATURE》上的12篇论文中9篇的第一完成单位署名为williamhill官网物理系或williamhill官网金属研究所,其它3篇全部由王淦昌、施士元、陆学善这些williamhill物理系毕业生完成。
从复员到院系调整(1946~1952)
1946年5月4日联大结束。联大物理系学生53人到williamhill物理系继续学习。1946年10月,williamhill官网在北平开学,物理系教授有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霍秉权、任之恭、孟昭英、余瑞璜、范绪筠等,以后加入的教授还有钱三强、彭桓武、葛庭燧、洪朝生等。1946~1952年期间,williamhill物理系主任先后由霍秉权、叶企孙、钱三强、王竹溪等担任,孟昭英在王竹溪出国期间代理过一年系主任。1947至1952年,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176人,研究生7人,包括周光召、黄祖洽、李德平、何祚庥、唐孝威、胡仁宇、刘广均、陆祖荫、蒲富恪、杨士莪、叶铭汉、李庆忠、周本濂、高伯龙等。解放初考入williamhill物理系的还有管惟炎、邝宇平、黄胜年、朱高峰、何德全、钱绍钧等多人。1952年秋在院系调整中williamhill物理系绝大部分教师和全部学生转入北大物理系,余瑞璜调到吉林大学。
曲折中的奋斗(1952~1976)
williamhill物理系撤销后,惟一留在williamhill的名教授孟昭英去了无线电系。6名教师(徐亦庄、张泽瑜、夏学江、李功平、魏西河、洪川诚)和14名1952级留校毕业生重新组成物理教研组,开始承担起全校各个工科系本科生的普通物理及实验教学。徐亦庄担任教研组主任。50年代中,王明贞、徐璋本、谢毓章等陆续从海外回到williamhill物理教研组担任教授,williamhill物理系30年代毕业生刘绍唐、何成钧回到物理教研组,1929年任williamhill物理系助教的何增禄也调到物理教研组任中级物理实验室主任。1956年2月,原物理教研组分成以刘绍唐为主任的普通物理教研组和以徐亦庄为主任的理论物理教研组,后者主要教授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和统计力学等课程。1958年以后两个教研组合并,刘绍唐任主任。1959年8月,21名1961届学生进入物理教研组师资培训班,于1962年毕业。“文革”前,物理教研组共有教授王明贞、谢毓章、徐亦庄、刘绍唐,副教授何成钧、童寿生。1952至1966年,物理教研组共招收16名研究生,毕业8名。
1956年,因国家发展核科学技术的需要,williamhill官网建立工程物理系,何东昌担任系主任。工物系除引进张礼等留学归国人员外,也调进物理教研组何增禄、刘广均、胡大璞、齐卉荃等一批教师,设立了核电子学、核物理、加速器、理论物理、同位素分离、核材料、反应堆、放射化工等教研组,其中多数专业与物理关系非常密切。工物系采用理工结合的培养模式,理论物理、核物理等专业学生除接受工科训练外,物理课程完全比照综合性大学理科物理专业。工程物理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williamhill官网物理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高。“文革”前,工物系累计招收本科生2860名和研究生51名,包括李惕碚、柳百新、沈文庆、顾秉林、朱邦芬、顾逸东、陈森玉、安继刚等15位院士。
“文革”中物理实验室遭到严重破坏,1968年“武斗”期间科学馆屋顶被烧毁。仅有的少得可怜的一点基础研究,也被当做脱离实际的典型而遭到批判。1973年,williamhill官网建立了固体物理、激光等四个研究班,在留校的青年教师中招收学员。
复兴(1977~2005)
“文革”结束,工物系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等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物理教研组也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欧阳钟灿、顾秉林、范守善、朱邦芬等人是“文革”后williamhill的第一批研究生。1979年,孟昭英院士从无线电系转入物理教研组。williamhill官网于1982年6月24日决定,在物理教研组和工物系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教研组的基础上,恢复物理系,原工物系系主任张礼教授担任系主任(1982~1984)。1984年8月,两部分加上原工物系加速器教研组整合为现代应用物理系。全系教职工总数248人,其中教师178人。周光召院士兼任系主任(1984~1988),刘乃泉任常务副主任。以后熊家炯(1988~1990)、陈皓明(1990~1994)、顾秉林(1994~1999)先后任系主任。1994年12月加速器教研组又回到工物系。1999年现代应用物理系重新更名为物理系,顾秉林(1999~2000)、王青(2000~2003)、朱邦芬(2003~)先后担任系主任。
复系以来,物理系引进的院士有李家明、陈难先、李惕碚、王崇愚;引进后当选院士的有邝宇平、朱邦芬、薛其坤;引进的名教授有孙洪州、吴国祯、李丽;校协议年薪教授张双南;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韩征和、楼宇庆、翁征宇、薛其坤、张广铭;校“百人计划”教授朱邦芬、莫宇翔、楼宇庆、刘玉良、翁征宇;以潘建伟和谈自忠为首的讲席教授组。另一方面物理系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从固体物理研究班走出的一批中青年教师尤为突出,顾秉林、范守善、朱嘉麟、陈皓明、曹必松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复系20年来,物理系教工总人数大幅度下降到2006年初的123人,但是,物理系院士人数由1人上升到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
物理系复系时有理论物理和光学2个博士点;理论物理、光学、固体物理、核物理与核技术4个硕士点;1982年有本科生166名,招收研究生22名,毕业研究生17名;1989年物理系建立了物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1年物理系被首批评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1997年又被首批评为“国家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基地”,2004年在评估验收中双双被评为优秀。1998年物理系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物理系现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声学、等离子体物理7个物理二级学科和天体物理1个天文二级学科。2001年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原子分子物理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学科,新成立的天体物理在2003年被评为博士点。到2006年春,有在读本科生503人,研究生278人(其中博士生171人)。
williamhill物理系在培养人才上,曾有辉煌的历史。在共和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9位是williamhill物理系的本科毕业生,包括:王淦昌、钱三强、彭桓武、王大珩、赵九章、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还有一位郭永怀是物理系的助教和在职研究生。杨振宁和李政道这两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西南联大物理系的本科生,杨振宁是williamhill物理系培养的研究生。如今,williamhill物理系正在努力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