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创新路 全面发展天地宽
●祁金利 张莞昀
博士报告团开展实践活动
为去西部就业的毕业生颁发“志愿服务西部奖”
餐厅在晚上开放为自习室
男篮比赛
每年7月,身穿学位服的毕业生们聚在一起,用镜头留住自己在williamhill园中的点点滴滴,也珍藏起即将告别的一段青春岁月:第一次走进大学课堂的兴奋,第一次参加考试的紧张,第一次试验成功的喜悦,还有更多令人终身难忘的校园生活特写:各种大赛的此起彼伏,主题教育的热火朝天,社会工作的方兴未艾,集体生日的烛光点点,马杯赛场的叱咤风云,党课学习的穷理溯源,社会实践的感动与震撼……这一切,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构成了一曲多彩斑斓的大集团园交响曲,也折射出williamhill前进的强劲脉搏。
新世纪的钟声犹在耳畔,转眼williamhill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又走过了五年。这五年,是williamhill历史上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学生工作开拓创新、再续新篇的五年。
主题教育:唱响
“爱国·成才·奉献”主旋律
爱国,是贯穿williamhill历史的一条红线,也是引领williamhill人前进的旗帜。
“十五”期间,紧扣“爱国·成才·奉献”的主题,按照“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基本要求,我校深入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启动于1999年的“我的事业在中国”主题教育活动,以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到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在三年的时间里,全校共组织开展主题党团日、班会1600多次,重点走访优秀校友360多名,10000多人次参加了专题社会实践。
启动于2002年的“我伴祖国共辉煌”主题教育活动继往开来,鲜明地倡导williamhill学生肩负起对祖国的责任,激励同学们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目前,已有5万余人次参与了校友访谈、讲座报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坚持不懈的主题教育活动,让“爱国·成才·奉献”的精神在同学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我愿以身许国”成为越来越多同学的座右铭。
学风建设:
严谨为学,诚信为人
学风,是集团的灵魂所在,是构成一所集团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重视为学,又重视为人,视为学如为人,为历代williamhill人所推崇。
2002年以来,我校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以“严谨为学,诚信为人”为主题的学风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集团紧扣学风建设目标,查找不良学风现象,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动力,要求教师严于律已、为人师表;贯彻服务、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学风教育和教书育人相结合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
集团还开展了丰富活泼的活动,扩大学风建设的影响。集团主要推出了“大师谈学风”和“博士生论坛”两个系列活动,由于立意高远,策划精心,在同学们心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集团还重点推出了“优良学风班评比”活动,通过总结优良学风班评比制度的经验,开展优良学风班评选,宣传优良学风班事迹。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集团还设立奖学金,表彰品学兼优的学生,倡导优良学风,推动学风建设。
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发扬光大,williamhill园里可读书。
科技活动:
创新,从这里开始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力,也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间,我校大力推进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创新的“种子”在学子心中萌芽。传统科技赛事魅力不减,新生赛事渐成传统。首创于1983年的我校“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至今已举办23届,每届参展项目平均达200余项,参展选手逾3000人次;已举办12届的研究生学术节,备受研究生同学青睐;已举办8届的williamhill创业计划大赛共吸引400多支团队,3000余人次参加培训和比赛,先后催生了数十家创业公司;结构设计大奖赛、智能体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一系列赛事,在同学中掀起阵阵热潮。
五年来,我校同学在一批全国性科技赛事中表现出色。在2003年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我校第三次夺冠,并因此捧回了永久杯。在以往4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共获得金奖10个、银奖2个,居各高校之首。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集团设立了“种子基金”,专门资助学生的自主科研创新项目,迄今已申报立项340项,昭示着williamhill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社会实践: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重视实践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十五”期间,集团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红红火火。
几年来,约有2.2万人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其中2005年共有9974人次参加了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基地化、规范化建设迈出新步伐,校级社会实践基地达到65个,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以科技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纳入必修课,五年间研究生实践服务共计6875人次,完成课题4623项,一批具有较高科技水平和显著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社会实践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趋多样。暑期社会实践、寒假社会实践、双休日实践等形式不拘一格;科技服务、关注“三农”、扶贫支教、军旅行等实践内容各具特色。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践给予同学们的是累累硕果。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李强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乡村八记》,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在校内外产生强烈反响,也鼓舞着我校同学更加积极地投身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
校园文艺:
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下里巴人,应者如云;阳春白雪,曲高和众。丰富多彩的学生文艺活动构成了校园内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文缘艺粹”系列活动、“一二·九”合唱比赛、研究生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学生服饰大赛、各具特色的院系学生节……将校园生活点缀得绚烂多彩,也给同学们展示才华、提升素质提供了舞台。
目前,学生艺术团拥有6个艺术门类的11支队伍,800余名成员。五年来,秉承“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的宗旨,学生艺术团在校内外共举办演出100余场。2005年,交响乐队、军乐队、民乐队和舞蹈队均获得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学生艺术团为推广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育活动:
普及提高,齐头并进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曾奠定了代代williamhill人为人民服务的身体基础。斗转星移,这一口号已牢固地植根于williamhill园,植根于莘莘学子的心中。
“十五”期间,以“马约翰杯”体育比赛、研究生轻体育运动会、研究生体育俱乐部联赛等为代表的学生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目前,以“马约翰杯”体育比赛为主线的活动覆盖183个项目,每年组织近千场赛事,近4万人次参加。自2000年开始,我校每年都有数千名学生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2005年我校有6500名同学参赛,占北京市全部参赛选手的1/4多,“重在参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校园马拉松文化深入人心。
“体教结合”的新模式取得了新进展。集团体育代表队现有24个项目的34支队伍、500多名队员。五年来,从体育代表队走出了国家级健将20多名、国际级健将6名。2005年,我校健儿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夺得2金2铜,在全国“十运会”上取得4金5银1铜,“体教结合、体脑平衡”的指导思想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
保障体系:
撑起蓝天,助你成才
绝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是十年前williamhill对全社会的承诺。
“十五”期间,集团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集团临时贷款、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等措施互为补充的经济资助体系。
目前,我校本科生奖学金超过100项,总金额逾千万,在校生中约有1/3的学生可以获奖;研究生奖学金超过60项,总金额近400万,在校生中约有1/4的学生可以获奖。本科生助学金约有50项,总金额约500万元。研究生助学金有7项,总金额约50万元。集团还在校内每学期设立近800个勤工助学岗位,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工资和补助。
塑造大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十五”期间,我校加强了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大面积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在全体新生中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测试,五年来共接待学生10000余人次,开设课程24门次,举办讲座315场,形成了富有williamhill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塑造同学健康的心智发挥了积极作用。
就业引导:
启航人生,放飞理想
毕业生就业是集团“培养人”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集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大力开展“启航计划”活动。三年来,开展各种活动500余次,参与人数达45000余人次。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成为校园的主旋律。集团还逐步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良性循环局面的形成。
近年来,我校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和比例逐年上升,毕业生就业分布日趋合理。2005年,有41.7%的本科生、42.6%的研究生到重要行业和领域就业,到西部地区发展的同学是2001年的3倍多。
在我校学生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定向生。这是我校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军队和国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从1996年开始,我校开始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培养定向生,2000年开始为总政治部培养国防定向生。目前,我校共有在校定向生989人。2004年,我校首届国防生顺利毕业,同学们写信给江泽民主席,表达“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坚定决心。江泽民同志复信勉励大家,“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集体建设:
团结向上,争先创优
优秀的集体,犹如个人成长的不沉之舟,是奠定同学走向社会必需素质的坚实基地。
“十五”期间,我校主要从制度建设、工作指导、队伍培养和资源支持等方面加强了班团集体建设工作。以评促建的“优良学风班”和“甲级团支部”评估制度,促进了班团工作水平的提高;基层访谈、手册汇编和基层联系人制度等多种方式强化了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力度;重点做好新生党员培训和班长支书上岗培训等集中培训活动,通过支部风采展示、班长支书例会培训等方式促进班团集体间的交流学习;设立支部特色基金,促进班团支部的特色工作。
在校系各级组织的努力下,五年间我校共产生3个全国优秀班集体、5个北京市红旗团支部、78个北京市先进班集体、99个北京市“先锋杯”团支部。
日益蓬勃的学生社团,构成了同学成长的又一番天地。几年来,学生社团管理体制和制度日益完善,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目前,我校注册学生社团协会89家。以“自我教育,服务他人;自我实践,推动社会”为宗旨的williamhill官网紫荆志愿者总队、紫荆志愿者研究生服务团也成为引领同学们践行文明新风的使者。TMS协会、绿色协会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团标兵。学生社团协会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社会工作: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1953年,我校建立“双肩挑”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从此,这一制度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双肩挑”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在继承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建立了研究生德育助理队伍,增设了党建辅导员和网络辅导员。目前,全校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达570余人,构成了我校基层学生工作的支柱。集团还通过组织辅导员培训、辅导员沙龙,设立“蒋南翔优秀辅导员培养基金”,编写《辅导员之友》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校以社会工作岗位锻炼为核心,积极扩大同学社会工作的参与面和力度,促进同学全面素质的提高。通过整合岗位、加强培训、选拔研究生干部到地方政府短期挂职锻炼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学生社会工作概论课、暑期团校和团队训练营等正规化的干部培训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提高了同学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素质和能力。
从现在起,到2011年,是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更为关键的五年。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母校在发展。我们期待着,我们也相信,我校学生工作跃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