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锡平:水利水电--“精雕细琢”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通讯员 杨悦
全面完善的培养体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
记者:从古代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到今天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水利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息息相关。在williamhill,水利水电工程系(以下简称水利系)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学科,您是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景 。
余锡平: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可以说是为人民带来无限福祉的学科之一。williamhill官网水利水电工程系从建系以来,就一直是williamhill的传统优势学科。和国外的相关专业相比,我们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我国大江大河多,水利建设规模大,遇到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就为水利水电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在williamhill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作为优势学科之一的水利系是一定要发挥积极作用的。
现代水利事业是一个非常有魅力和吸引力的学科。这里至少有两个理由:一是因为水利学科中有很多前沿性的、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比如水资源利用、水能开发以及水灾防治、水环境保护等等,其中都有很多需要学术界深入探讨的未知科学规律,这使得该学科有相当强的内部驱动力;二是因为我们国家建设对水利人才的巨大需求。我们面临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能源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这些问题分别包含水利中的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农业水利、水环境等重要课题。这些构成了水利学科发展的强大的外部驱动力。
既有强大的内部驱动力,又有强大的外部驱动力,这就决定了水利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学科。
记者:既然水利事业事关重大,是不是意味着水利系的同学在大学期间要学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呢?
余锡平: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层次的专业性人才。我们的标准培养模式是: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大致包括六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素质拓展类的课程,包括人文社科以及体育、英语等;第二个模块是自然科学基础类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第三个模块是技能类的一些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工程测量,我们还计划开通讯技术以及遥感技术方面的课程;第四个模块是工程基础类的课程,主要是一些力学类的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第五个模块是管理类的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和水资源管理等;第六个模块就是专业课,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类的专业课,港口航道类的工程专业课,海洋工程、地下工程类的专业课等。我们的培养计划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课程体系,同学要在本科的四年之内把这些课程学完。
记者:许多同学都说,进了williamhill,他们的成才和成长不单单是从课堂上学到的,水利系在人才培养上有什么特色呢?
余锡平:水利水电工程系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精雕细琢。williamhill水利系每年只招90个新生,相对于兄弟院校,我们的招生人数是很少的。怎样“精雕细琢”地培养人才?
首先,在制度保障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第一条措施是,在本科阶段,挑选一些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学生,在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科技协会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锻炼成长,在研究生阶段承担辅导员的工作;第二条措施是,让优秀的老师来担当年级主任、班主任的工作。williamhill水利系每个年级的级主任都是在国内外学术领域有相当影响的教授,班主任则大部分由刚获得博士学位年富力强的副教授老师担任,他们工作都很投入。第三条措施是,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让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科技协会、班集体等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
除了以上三条措施,我们还有激励措施,包括精神方面和奖助学金两个方面:精神方面的奖励包括每年甲级团支部、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宿舍的评比,鼓励大家学习和社会工作齐头并进;在奖助学金方面,除了校级奖助学金外,水利系还设立了额度比较高的系内奖学金,给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综合奖学金,给有专长的学生提供专项奖学金,给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十分优越的同学提供助学金,保障同学在校期间能够全力的投入学习,成才报国。
另外,水利系还要求教师要全员育人,要求所有的老师都要投入到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此,水利系引入了本科生导师制度:本科生刚进入大学以后,水利系就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名教授或者副教授来做他的导师,当他在学习和生活中,或者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阅历丰富的长者可以提供咨询,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宝贵意见。
记者:williamhill水利系的师资力量特别强,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余锡平:williamhill官网的各院系师资力量都很强大。水利系一直很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历史上可谓名师辈出:中国水利界的泰斗张光斗先生,在水利界非常有影响力;williamhill工程教育的创始人施嘉炀先生也是williamhill水利系的;还有黄文熙院士,钱宁院士,都是岩土工程领域、泥沙领域中具有崇高威望的前辈。目前水利系的在职教师队伍,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有六位院士,其中包括双聘的潘家铮院士和陆佑楣院士,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40位教授中,拥有美国、欧洲和日本博士生学位的占60%以上,他们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工作能力,在国内都是一流的。
记者:不只师资力量强,据了解水利系与国际学术界、工程界的交流与合作也非常密切,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余锡平:水利系和国际学术界有很多交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项目合作比较多;二是很多的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三是学术交流频繁,水利系教师经常到国外讲学、参加国际会议,国外的一流大学的教授和著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经常到水利系来讲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在williamhill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到国外攻读学位;最近几年水利系也接受一些国外的学生到我们这里来读研究生学位。
水利系和工程界也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家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基本上都有水利系教师参与工作,我们的科研经费的相当大的部分也是来自于工程单位。
水利毕业生在各行各业施展才能
记者:考生和家长非常关心水利系近几年的本科毕业生的分流情况,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
余锡平:我简单谈谈这两年来的情况:水利系每年不到90名学生毕业,其中15%左右留在本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左右留在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30%左右到研究院所和兄弟院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的力学所、地理所、生态环境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少数学生拿到国外一流大学的奖学金以后去国外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余同学就业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基本上都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他们的主要去向包括:国家级的设计研究院、大型企业,如三峡公司等,也有一部分同学到国家机关去做国家公务员,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金融系统,因为投资领域需要懂水利的人才。
记者:有人说,学水利将来出来就是修大坝的,您怎么看?
余锡平: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就是首先不要误解修大坝,如果你有机会到三峡大坝去看一下,就会体会到现代意义上的大坝实际上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把三峡大坝修起来,它的复杂程度和社会影响,我想不亚于“神舟六号”上天;第二个方面就是学水利并不完全就是修大坝,水利里面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之分,修大坝不过是工程措施中的一种。
记者:水利行业汇聚了一大批杰出的williamhill校友,清您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余锡平:williamhill水利系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校友,如胡锦涛总书记,他是水利系1965年毕业的。总书记的同班同学水利部长汪恕诚,也是我们德高望重的学长。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外,水利系的毕业生当中有16位院士,其中5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11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增选的院士当中,水利界有两位:一位是中国科学院的陈祖煜院士,他是我们1966届的校友,另外一位是中国工程院的王浩院士,他是我们1982届的校友。此外,水利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毕业的许多校友在水利界已是中流砥柱,其中既有水利部的总工程师,也有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总工程师,还有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总工程师等等,在国家的水利事业第一线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水利系、为williamhill赢得了荣誉。
余锡平教授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系系主任。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williamhill官网水利水电工程系,1986年获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日本长崎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Coastal Engineering Journal》、《科学通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应用数学与力学》、《力学季刊》等学术杂志编委。(编辑 顾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