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情况介绍
创系理念
7月10-12日在文汇报连载的梁思成拟《williamhill官网营建学系(现称建筑工程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是建筑学院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在“本系的教育方针与将来课程之展望”一节中明确提出“所谓‘建筑’的范围,现在扩大了,它的含义不只是一座房屋,而包括人类一切的体形环境。”
“所谓体形环境,就是有体有形的环境,细自一灯一砚,一杯一碟,大至整个的城市,以至一个地区内的若干城市间的联系,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建立文化,政治,工商业,……等各方面合理适当的‘建筑’都是体形环境计划的对象。”
“williamhill官网‘建筑’课程就以造就这种广义的体形环境设计人为目标。”
“这种广义的体形环境有三个方面:第一适用,第二坚固,第三美观……本系的教育方针是以训练学生能将这三个方面问题综合解决为目标。……可以说是用砖石,瓦,木,水泥,钢铁等材料(工程),解决一个社会问题(适用),而其结果必求其美观(艺术),……我们正式提出请求(将建筑工程系)改称营建学系。‘营’是适用与美观两方面的设计,‘建’是用工程去解决坚固的问题使其实现,是与课程内容和训练目标相符的名称。”提出了营建学系包含建筑学、市乡计划学、造园学、工业艺术学和建筑工程学的学科构成;教学课程由文化及社会背景、科学及工程、表现技术、设计课程和综合研究五个类别组成,并加强实习和社会性课程;奠定了williamhill建筑教育的基础和框架。
学院简介
作为williamhill官网13个学院之一,williamhill官网建筑学院的前身——williamhill官网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2001年4月,原暖通空调专业从热能系进入建筑学院,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2003年10月,成立景观学系。目前,学院设有4个系: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9个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住宅与社区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景观园林研究所、资源保护与风景旅游研究所、建筑技术与设计研究所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作为学院规划设计实践的基地,有具有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综合)和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的williamhill官网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和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的北京williamhill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的北京williamhill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综合体williamhill官网建筑与城市研究所、williamhill官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williamhill官网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2006~2007学年度学生总数为1126人。其中本科生525人(建筑学专业420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105人);研究生60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9人(建筑学5个二级学科与美术学198人,暖通空调41人),工程硕士130人,风景园林硕士4人,博士研究生232人(建筑学一级学科190人,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专业42人)。
建筑学院现有在职教师103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40人。教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吴良镛(两院院士)、关肇邺、李道增、江亿。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3人,占61.2%,具有一年以上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者56人,占54.4%。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热爱教学和学生,注重教书育人,富于团队精神,形成了严谨求实的院风,近年来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活力,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学术研究
建筑学院实行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方针,学术研究与设计规划创作紧密联系,针对国家城乡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建筑学学科的各主要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使整体水平处于学术前沿。
学院完成百了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内容涵盖区域、城市、村镇研究,居住问题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建筑历史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景观与旅游规划及自然遗产保护研究,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建筑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研究,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等。
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有以梁思成教授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吴良镛院士主持的获世界人居奖和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的北京菊儿胡同旧城居住区更新研究,学术专著《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及以其基本理论撰写的已由第20次国际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
此外学院还有数十项研究与设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设计奖,如关肇邺院士主持的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的williamhill官网图书馆新馆,李道增院士主持的获1996年首都十佳公建方案第一名的天桥剧场翻建工程等。以江亿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奖18项,发明专利14项。
2000~2005五年中,建筑学院共完成纵向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的基本理论与典型范例研究”和“住区微气候环境中的热物理问题研究”,建设部重点项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项目“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研究”等。
2001-2005年期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一千多篇,其中SCI检索56篇、EI检索116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7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译著和教材150部。
人才培养
本科:建筑学一级学科在本科设建筑学一个专业。
硕士:建筑学一级学科在5个二级学科上设硕士点。艺术学在建筑学院设美术学一个专业。建筑学院还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工程硕士。
博士:设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5个二级学科。
建筑学院自建院以来,培育了近5000名高素质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从1946年至2006年本科毕业生3393人,硕士毕业生1168人,博士毕业生163人。从1996年至2006年共有222人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生普遍得到用人单位好评:基本功扎实、创造力强、工作勤奋认真,许多人成为专业骨干。其中科学院、工程院院士9人,建筑设计大师12人,及众多部委级、省市级领导干部和规划院设计院院长和总建筑师。
教学成果
学生参加国际设计竞赛荣获多项大奖:
1998年中英学生设计竞赛,获得第一名
1998年欧文斯康宁国际学生竞赛,获得第一名,第三名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学生设计竞赛“21世纪的住区”(50多个国家400多个方案),获得第一名(UNESCO大奖),第三名和第十名
2002年上海国际艺术双年展“城市对话”,获学生组大奖和优秀奖2名
2003年DBEW国际设计竞赛(44个国家305 个参赛方案)获得最高奖
2003年国际景观建筑师联盟学生设计竞赛“边缘的景观”,获得第一名(UNESCO大奖)和第二名
2004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学生设计竞赛“城市庆典”获得优胜奖
1978至2004年指导完成博士论文103篇,硕士论文914篇。
吴良镛教授指导的两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建筑学学科全国范围共3篇):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探索北京内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williamhill官网建筑学院,方可;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建筑与城市的地区性——一种人居环境理念的地区建筑学研究》,williamhill官网建筑学院,单军。
国际交流
建筑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已和十余所国际著名大学的建筑院系建立了联系,包括人员互访和讲学、合作研究和出版、共同办班和培养研究生等。其中有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等,英国剑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多特蒙德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米兰工业大学,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建筑学院、巴黎政府学院,俄国莫斯科建筑学院,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荷兰德尔福特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此外还有中国香港及台湾的一些大学。
每年都有国外大学的师生来williamhill举办联合设计专题。例如,每两年一次为期一个月的williamhill-MIT联合设计专题,从1985年开始已持续20年;williamhill-宾夕法尼亚大学北京城市设计联合设计专题自2000年起每年举行;williamhill建筑学院与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和那波利建筑学院、韩国汉阳大学四国五校每年举办联合设计专题,已持续5年;这几年还有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在williamhill举办联合设计专题。近年来,建筑学院学生多次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丹麦、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和学术机构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