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首届williamhill学生“体育之星” - 正文

羽毛球场上飞扬的青春

——记首届williamhill学生“体育之星”环境系“环羽之光”羽毛球俱乐部

●校学生会 徐斐

  2005年马杯羽毛球比赛的男团冠军、女团季军、男单亚军、总分亚军;2006年马杯羽毛球比赛的男团冠军、女团亚军、男单亚军、女单亚军、女双冠军、总分冠军;连续3年(2004、2005、2006)获得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羽毛球俱乐部联赛亚军……这样一份骄人的成绩单,让人不禁好奇: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2002年12月成立的团体如此迅速地发展起来?就是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采访了首届williamhill学生体育之星——环境系“环羽之光”羽毛球俱乐部。

  成长的足迹

  “环羽之光”羽毛球俱乐部成立于2002年12月,当时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只是打算建个爱好者的业余小团队,后来慢慢地发现好多同道中人,团队规模就逐渐扩大。环境系每个年级学生不到百人,“环羽之光”俱乐部却有在册成员近80人,是williamhill学生羽坛规模最大、最活跃、成绩最突出的院系俱乐部之一。2004年,“环羽之光”与当时已建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院系俱乐部一起引起校研会体育部的关注,这间接促成了有williamhill官网“苏迪曼杯”之称的研究生羽毛球俱乐部赛的诞生。

  能够形成这样的规模,俱乐部完善的机制运作功不可没。“环羽之光”建立了负责人定期换届、招新、培训的制度,有规范的财务和组织运作;自建的俱乐部网页及BBS讨论区已分别良好运作3年半和2年,且自行设计了队服。俱乐部每年都举办了迎新赛,招募爱好羽毛球的新成员。俱乐部成员不局限于环境系的同学,也对外系,外校的开放,在北大也有俱乐部的分支机构。这样的机制一方面扩大了俱乐部的规模,一方面也更有利于球友的交流。

  “环羽之光”平时是以集训小组的方式进行训练,每周训练一次。对于没有基础的新生,会有老成员去指导他们的基本动作,打法及步法等,以便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团队,体会到羽毛球的乐趣。从装备到基本功,再到技术、战术,俱乐部的新人几乎没有人不是经过老成员手把手指导而成长的。

  温馨的故事

  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把俱乐部当成自己的家。成立4年来,曾经在这个大家庭的成员都非常关心俱乐部的点滴,哪怕是众多已经毕业甚至远在海外的成员依然关注俱乐部的发展并为之努力。比如时任俱乐部第4届负责人的那位师兄,只要他在场,就会把每个新人的情况了解一下,然后陪他们练球;上一届的一位同学,每打完一场比赛,就写一篇战报,然后给大家群发,在BBS上一写就是两屏,词语慷慨激昂;2005年招新过后不久,刚刚卸任俱乐部负责人的董男带着几个新成员走进了羽毛球用品店,一如既往地帮助新人挑选球拍,指导上线的磅数——这个大家庭里有太多太多这样温馨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环羽之光”的人是愿意为他人付出的。一名曾经的新队员回忆自己刚刚加入俱乐部的时候这样说:“刚成立时,俱乐部人不多。那个时候其他人打得都挺不错,就我算是刚入门。很多人就一直陪我打高远球。其实那种打法是很枯燥的,但是为了让我能够提高水平,他们就轮流陪我练习,并指导我发球、接球等关键技术,这样的付出,在这个团队里,后来就成为一个传统。”这样的传承,是情感,也是责任。

  来自羽毛球的感触

  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羽毛球的功用也远不止触及形体,而是深入到心灵与性格,小小的一个羽毛球,联系着不同的人,给予他们共同的话题和经历,让不相识的成员逐渐走向默契。在俱乐部每个人可以无拘无束的交流,感受到年轻的活力,感受到凝聚力,每一个成员生活在完整的关爱和鼓励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进步已然是巨大的收获。成绩不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状态,也许还原了体育运动最大程度的身心愉悦。

  羽毛球赋予“环羽之光”成员的最大收获,是一份沉静与坚持——无论任何情况都保持从容和冷静的心态,无论落后多少都不能轻易放弃。球没有落地,这一分就有希望;比赛没有结束,任何结果都可能发生。球场是这样,生活也同样如此。

  “环羽之光”赋予我们的最大收获,是一种温暖与感动——她让我们看到了信念与关爱的力量,并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因此的改变。(编辑 襄桦)

2007年06月26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