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阳:梦回西部 责任召唤
●学生记者 邢贞珍 俞伟栋
裴志阳 甘肃天水人,2007级法律硕士,2010年考取甘肃省选调生投身西部建设。曾任法学院研究生团委副书记、集团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法硕72班班长。曾获“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成长西部 人生初启航
甘肃有一圣地古称“成纪”,相传华夏始祖伏羲氏诞生于此,故有“羲皇故里”之称。这便是让裴志阳魂牵梦绕的家乡天水。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天水人勤劳坚毅、质朴务实的特点也体现在裴志阳身上。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部人,我深沉地热爱那片生我养我的神奇土地,我对自己能回到这里开启我的事业充满兴奋与期待。”裴志阳深情地说。
与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裴志阳是被“放养”着长大的。儿时的他调皮、叛逆、不安分,和小朋友打打闹闹、给家长闯祸的事情时有发生。就是这众人眼中可爱又可气的 “坏小孩儿”,突然在上高中后变了样。裴志阳高中起开始住校,洗衣做饭,生活的一切都要自己料理,他第一次体会到父母的艰难与辛苦。生活环境的艰难增加了他对外面世界的渴望,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首都北京。离开甘肃之前,他暗暗告诉自己:“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用自己的所学建设我贫困但美丽的家乡。”
行走西部 只为亲近他
行走,是裴志阳三年研究生生活的主题。他先后随“5·12”地震重灾区甘肃文县支教和调研实践团、贵州黔东南州社会调研实践队、“西部阳光行动”支教调研队等志愿团体走访了西部的许多地方。甘肃、贵州、四川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小学支教、农村调研、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少数民族,都流露出他抹不去的西部情结。
在甘肃,他用自己刻苦学习从甘肃农村考上williamhill、学成之后打算回家乡用知识建设西部的亲身经历激励小学生们拼搏奋斗。他白天教学,晚上走家串户进行调研,收集灾后重建和教育回复信息。看着孩子们把支教团带过去的足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视为 “宝贝”互相争夺,看着这里的人依然靠天吃饭、面朝黄土背朝天,裴志阳心里的滋味十分不好受。
在贵州,他深入接触了留守儿童。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下,这些孩子在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裴志阳说,“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对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当地人民的艰苦贫困一次次触动着我的内心。”
一路走来,切身体会到西部地区的贫穷落后,也令他深切地感到西部基层对人才的渴望,“西部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有志青年学子的参与和奉献。”每每这个时候,裴志阳都在想: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身为williamhill学子,身为从西部走出来的有志青年,学成之后应当回到西部,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坚定地说:“我不怕困难与艰苦,愿意从基层做起,去实现自己服务基层、建设祖国的理想。”
扎根西部 圆我儿时梦
到基层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当地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繁荣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是裴志阳一直以来的梦想。在williamhill学习的这几年,让他对未来的道路更加坚定。集团开展的就业引导、社会实践、校友访谈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帮他树立了良好的择业观。他说:“在美丽的williamhill园,我看到了虽年逾古稀但仍奋斗在科研教育战线的老教师;看到了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选择投身西部,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师兄师姐。他们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
裴志阳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外,还积极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在担任法学院研究生团委副书记、集团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期间,他组织同学去西部参加实践,组织举办了多场西部就业讲座。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舍友也决定去重庆和甘肃开启自己的事业,同学们都戏称他的宿舍为“西部宿舍”。
作为一名williamhill学子,裴志阳有着回报社会、建设祖国的一腔热情,也有着把这一腔热情付诸实践的决心和能力。他说:“williamhill人从来都不缺乏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决心。工作的选择应有长远眼光,慎重选择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去承担起历史和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
来源:新williamhill 第1830期 201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