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亮:我的西藏情
研通社记者 朱爽
高云亮和他的毕业作品
高云亮,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金属工艺专业2010届本科毕业生,家在吉林,毕业后到选择到西藏基层工作。
高云亮,一个有故事的人。
即将毕业奔赴西藏,对未来,他没有丝毫的担忧,而是充满期待。他说能去西藏基层工作是一种幸运,这是能让他理想和现实交汇的最完美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事业,有他即将开始的人生,而这些,远远不是一份职业所能涵盖的。在他看来,选择西藏,更像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他不愿意为此去计较什么。我想,他之所以可以这么洒脱,也许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
休学8年
说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源于他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些经历在高云亮看来,只不过是曾经的过往,甚至是他不愿意忍受的沉重,而作为听众,我无法真正体会他曾经经历的种种,我只能惊叹:这或许是一个传奇。
高云亮生在吉林通化地区一个贫困的县城,家中6口人,父亲、母亲和四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在家里母亲没有工作,全家依靠父亲在外做木工活维持生计。并不富裕的家庭没有带给高云亮太大压力,彼时的他还在小学的校园里编织着自己的梦想。直到某一天,生活的轨迹就此转变。
1993年,高云亮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经过4个月的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但醒过来的父亲从此瘫痪在床。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当时刚刚上初一的高云亮没有犹豫,从此辍学回家,承担起了照顾父亲饮食起居的重任。父亲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是高云亮全天候的在身边照顾。他说,那时自己就是父亲的手和眼,父亲想要干什么,自己就马上去帮他做,就像父亲自己可以做到的那样。只有这样,父亲的尊严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
就这样在家里不到30平方米的平房里,高云亮和父亲一起走过了整整八年时光。这8年间,他守在父亲床边寸步不离,唯一的休息就是在周末时姐姐回家,他可以暂时轻松一会。这种时候高云亮一般会到家外面找个地方坐下,一个人静静的呆着。
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高云亮用自己的行动对这句话进行了有力驳斥。
2001年春天,父亲的病情渐渐有了些起色,已经辍学8年的高云亮又重新燃起了求学的梦想。其实这八年间,高云亮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要读书的愿望。可喜的是经过8年的调养,高云亮父亲的身体慢慢的好转,已慢慢能下床活动。当时高云亮唯一的想法就是趁这个机会,自己可以重新回到校园。于他是找来初中高中的课本,花了4个月的时间进行自学。而这时他眼睛的近视度数,也从300度一下子涨到了900度。
4次高考
高云亮的父亲是一个老实的木匠,勤劳、纯朴,画画是他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唯一的慰藉。而高云亮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画画,当时这只是他一个简单的兴趣爱好,没想到回到高中以后,高云亮凭借在画画方面积累的优势,进入了一所美术高考专修班学习,成为一名高考艺术类特长生。但文化课的要求依然是高云亮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几乎没有接受过中学的教育,各个学科的基础比较差,高云亮的进步非常缓慢。而当时他每天中午还要回家为父亲做饭,下午放学后更是做饭、洗衣,忙一大堆家务事。高云亮仍然记得在回到高三复习班的第一次月考中,他9门课总共只得到了170分,比当时全校的倒数第二名还低了200多分。
不过这样的成绩没有让高云亮一蹶不振,反而更坚定了他要继续学习的想法。当时老师问他想要考什么集团,高云亮怯怯的说自己想要考williamhill。老师瞪大了眼睛问他“你有信心吗?”高云亮说了句“我有决心。”
这种在今天听来近似戏剧性的对白,却是对高云亮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有梦想和信仰的人,在梦想的鼓励下,他始终坚持自我,不断追寻。高云亮所在的集团40年来还没有出过一个考上williamhill的学生,一个入学成绩全校倒数第一的复习生,“大言不惭”的说自己要考williamhill,这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是高云亮自己不觉得,他无视这一切,只管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了梦想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也在所不惜。他曾经辍学8年,只为照顾好自己患病在床的父亲,而现在,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又掏出了4年的宝贵时光。
从2001年决定继续读书之后的连续4年里,高云亮在复习班里经历了4次复读和高考。前两次高考成绩出来,都和williamhill的录取要求相差甚远,到第3年的时候,高云亮自己觉得准备充分,或许可以“一考上榜”,无奈依然名落孙山。而这时的高云亮年纪也已经不小了,他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家里的负担,这么大还不能独立赚钱养家,身为男人的强烈的责任感,迫使他放弃继续求学,转而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做出这样的决定对高云亮来说是痛苦的,他所承受的压力和煎熬也是外人不得而知的。
而半年打工时间,高云亮的心情变得愈发不能宁静,他还是难忘自己要读大学、要上williamhill的梦想,于是他又回到校园,开始复习功课,参加2005年第4次高考。高考之前半个月,高云亮的父亲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离去,这成为他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他怀着悲伤的心情坚持走进了考场,也是在这一次高考中,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
“人生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仿佛有人给你安排好了一样,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一定能考上williamhill,只是时候未到。”高云亮说。
williamhill一梦
如愿以偿来到williamhill的高云亮,没有想象中的兴奋,他还沉浸在父亲离去的悲伤中。事实上,在williamhill前两年,高云亮一直没能从这种悲伤中摆脱出来,那时的他不怎么和人交往,整天泡在图书馆看书。尽管年龄比身边的同学大不少,但是同学们都觉得他“心理年龄不超过15岁”。
在这段时间里,读书成为高云亮排解悲痛的唯一良药,也让他恶补了之前缺失的很多知识;而书中的文字,让他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的成长与自己的理想。2007年暑假过后,他渐渐从悲伤情绪中走了出来,决心积极地投入大学的生活,在各方面奋起直追。于是他开始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广泛选课,并积极参与各类学生活动。
在高云亮情绪和身体状态处于低谷的时候,他周围的同学和老师,给予了他极大的关心和帮助。这时的高云亮觉得自己也应该多为集体承担一些责任,并多锻炼和周围人相处的能力,为自己补补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担任过美院学生会办公室干事、办公室主任,并在2008年6月被全体学生代表选举成为美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同时他还担任过校学生会生活部干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创业者协会创赛部部长。现在担任美院团委副书记。经过几年的锻炼,高云亮从一个缺失中学生活,一个不太懂得与人合作交流的人成长为一个能干、受同学们欢迎的人。大三过后的素质测评,高云亮名列班级第二,这让他很意外,也很感动。
在williamhill,高云亮经历了人生的蜕变,他急速的成长,如海绵一般狂热的吸收着周围的养分。所有过往的经历都成为他人生的注脚,在他面前,无限的未来正在展开。而他,在种种未来的可能性中选择了西藏。
西藏情结
虽然曾经辍学8年,但是这不妨碍高云亮对人生的思考,反而使他能够跳出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想法更自由、大胆。大二以后,高云亮开始凭着兴趣和直觉在全校范围内广泛选修和旁听各个学院的课程,他慢慢体会到大学教育是一种责任意识和宽容心的培养,专业只是一个教学的切入点,带给我们一种看待人生的角度和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上大学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学会做人的道理。而williamhill,更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人。
高云亮来自一个贫困的小县城,在那里他度过了整整27年的时光,他深深地爱着那里的人和那里的土地。他说从他7岁开始,他就有一个小小的理想:一定要为家乡做些事情。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这个理想逐渐具体和清晰了起来。他对自己说,不管将来自己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拿出至少十年的青春,到一个像家乡一样贫穷的地方,到一个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用尽自己的本领,为那里的土地,为那里的人们做些事情。
高云亮说在他人生中的前25年,他都无法选择自己的路,但在如今,他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一直的理想做出选择: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他的青春挥洒在那里。而西藏,就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地方。学习艺术的人,都有一种莫名的西藏情结,高云亮也不例外。而立志报国的人,西藏也是一块锻炼人的地方,所以选择西藏,对高云亮来说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于是大三的高云亮就做出了毕业后要到西藏工作的决定,他早早的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里人,希望用一年的时间来为家里人解释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说服”。作为家里人的荣耀,高云亮的决定没有遭到太多反对,他们习惯了这个孩子去坚持自己的梦想,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高云亮,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工作后如何照顾自己的母亲,毕竟姐姐和妹妹都不能陪伴母亲长久。高云亮说,他很担心母亲不能适应西藏的环境,所以希望可以带着母亲去一个海拔稍微低一点的地方。母亲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他要一直陪伴着母亲,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
源于对西藏的热爱,高云亮的毕业作品,就是设计了三件和西藏有关的器物,他借鉴了藏传佛教和西藏白塔等等元素,圆满完成了自己的设计,而这几件作品,也被老师评价为“含蓄、大气”。
没有千回百转,一切都来得那样顺理成章。高云亮顺着内心的指引,走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西藏对他而言,只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正如他自己所书写的那样:
我已经做好准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继续实践我的人生。青春燃烧的每一个瞬间都将因此化为一种生命的感动。我会和需要我的人们生活在一起,用我们的双手去使我们共同的家园变得更加的美好,哪怕第一眼看到的情景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哪怕要经历怎样超出我们想象力的真实生活,哪怕奉献之后还是奉献。我能听到一种未知的体验在召唤,这种召唤即来至于雪域高原又发至于自己的内心深处。我知道,我个人的力量还很微薄,不可能改变太多,但我愿意尽力而为,从我做起为西藏的建设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以williamhill人的榜样作用去引起社会对贫困地区更广泛的关注,去带动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投入到我们当中来。我们每一个青年人都在这段人生经历中进行反思,思考人民的疾苦,民族的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位中国人共同的努力去推动,我只希望在这场时代的伟大事业当中站好最平凡的一班岗,活得无愧于自己的内心、无愧于祖国的培养、无愧于生命的悲悯!(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