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投身国企 实现人生价值
●学通社记者 张楠 张杨
近几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伴祖国共辉煌”的口号点燃了无数williamhill学子的爱国激情,激励了大批毕业生投身国防单位、西部建设一线和国家重点行业。化工系刘翀同学和法学院袁红斌同学是2005年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不久前他们刚刚签约了兰州石化公司,记者近日采访了他们。
我们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到西部的国家重点行业-兰州石化工作?
刘:首先是专业对口,我能够有所作为。而且签约之前我们系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受邀前往实地参观,单位在国内行业领先,工作环境也很好,所以很吸引我,这一点和我以前的想象很不一样,相信也和很多人对西部对国有企业的印象很不一样。
那里相比我曾经去实习和社会实践的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上要正规,而且国企确实也在各方面有很强的政策优势,现在兰州石化正在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总的来说就是企业的前景很好。
袁:从传统的观点看,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去,是高尚的行为,往往伴随着对个人利益的牺牲。但是现在这种情况逐渐在改变,至少我去兰州石化就不是牺牲,而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在那里,人才相对匮乏,我们去了以后会得到企业乃至政府的热切关注,它们会尽力为我们创造条件和空间,相比留在大城市去外企可能更能够有所成就。当我们凭借真才实学和埋头苦干为企业创造出效益的时候,我们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形成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统一。我当初是从化工系转系到法学院的,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得以到兰州石化亲眼去看一看,没想到就抓住了我的心。
刘:这样一次“旅行”对我们的影响确实很大,让我们能够有一个最直接的感性认识,消除了很多的疑问和顾虑。
这里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记者:很多外企从校园招聘应届毕业生后,都会有比较充分的培训,有助于他们很快的提升能力,而且不仅限于本职专业技能,还包括管理能力等等,在我们的印象中国企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这会不会限制你们今后的发展呢?
刘:员工培训这一点在兰州石化是有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的第一年都会安排到基层锻炼,虽然可能艰苦一点儿,但是从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像石油化工这样的大工业,在生产第一线熟悉实际、积累经验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公司的总经理也是我们的学长喻宝才当年在大庆也是从钻井台上的工人干起的,这对我们的长远发展只会有好处。
而且,从成为员工的第一天起,公司就会帮助我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而且公司还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对考取进修机会的还会提供相当的资助。喻总就讲:国有企业的资源都是国家的,花在中国人身上就都值得。这些都有成文的规定,已经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袁:我们本科毕业就去那里工作,也是看到可以在实践中学习,这种学习会比在集团里更有针对性,以后也有很多深造的机会。我是学法律专业的,希望以后在公司的法务部工作,对内可使各种规章制度合法化,对外可以捍卫公司的利益,兰州石化在这方面看得比较远,其实很多国有企业应该也都会有类似的需求。
为了一种无可比拟的成就感
记者:相比外企,国企毕竟待遇较低,这个问题你们应该不会没有考虑过。
刘:这就涉及到“职业”和“事业”这个问题了。在外企,可以多挣一些钱,但是由于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你可能永远只是个打工者。但是在国企,你完全有机会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开创自己的事业,喻总就是很好的榜样,到他这样的职位,他自己讲已经不在乎挣多少钱了。而且就算不能升到“高位”,你每一天的劳动都是在位国家直接作贡献,会有一种 “职业”无可比拟的“事业”自豪感和成就感,或许物质上相对外企欠缺一点儿,但是钱不是衡量人价值的全部标准。
记者:那你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有受到什么阻力么?比如来自家人、朋友的?
袁:家里对我很支持,只是有的同学有些不理解。我觉得,人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只想着别人能给我什么,而应该多想我能够为别人做多大的贡献,别人的需要才是我的价值所在。当然究竟选择到哪里就业,每个人有不同的考虑,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应该理性思考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千万不要“随大流”。
刘:我家里也很开明,自己的事都有我自己做主。即使他们反对,我也可以说服他们,因为我的选择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潜在的困难,我们毕竟没有经验,挫折肯定会有,应该平心静气地对待,辩证地看成一个成长的过程。
袁:如果暂时不能做自己期望的工作,也要尽力把当前的本职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有能力,才有资格做你想要的工作。
整个采访和之前闲谈的过程中,他们说的最多的两个词就是“人生价值”和“国家集体利益”,他们自己也承认,提供到实地参观体验机会的“就业实践”活动对他们的作用很大,记在心中的言传身教和看在眼中的实际境况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他们的择业观,希望类似的活动能够帮助更多的毕业生确定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