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 授人以渔
——记我的导师楚树龙教授
●公共管理学院 林芯竹
入选理由:学术精深,深入浅出:从国际关系到政治学,对人性的关注、对现实的思考与对真理的追求一脉相连;
平易近人,温文尔雅:从教学到日常生活,以自身经历讲述做人的道理,与学生分享人生经验和思想感悟。
学识渊博、平易谦和、温文尔雅、授人以渔,不是父亲胜似父亲。
2006年初秋的一天早晨醒来,我突然发现自己在华盛顿D.C.最贵的街区上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离白宫仅数个街区之遥。而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踏上过美利坚这片土地。我所在的公共政策研究所: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East West Center)是美国非常著名的思想库之一,每年有数百万至数千万的财政预算,总部在夏威夷,在华盛顿D.C.设有一个代表处,负责扩大在D.C.区域的业界及政界影响力。而为我成就这次美国学术之行的是我的导师楚树龙教授。
我曾经有过在英国伦敦一年多的金融硕士留学经历,但进入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攻读博士课程以后,由于外交战略、国际关系这个领域对于我来说仍然显得陌生,我也时时感觉到此前的海外经历过于单薄。一次课后与楚老师交流的时候,我向老师说出了心中的疑惑。楚老师当时并没有立即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为我列出一个书单,其中有关于国家战略、国家间关系的理论大部头,也有从事外交实践的经验之作,有楚老师关于中美的外交策略研究成果,也有老师留学美国的亲身感受类杂文。
就这样,老师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外交战略学术领域的窗户,让我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自己去发现知识积累的不足、自己去规划学术道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学习国家战略、国家间关系如果没有对美国整体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经济界结构有一个全面地把握是很难真正抓住美国外交的实质内容,反而会被表象所迷惑。而楚老师在美国的留学经历更使我感慨万千,其中有艰辛、有成就、有学术上的收获,也有精神上的成熟。
当我再次在楚老师面前交流我的读书心得的时候,老师很高兴,他看出来我经过自己的发现和领悟已经对下一步的学术道路有一些思考和规划。我对楚老师说:“我希望能有机会到美国看看,亲身体验一下美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特点。”楚老师说:“芯竹,这也是我一直希望你做的一件事情,虽然你有留学欧洲的经历,非常可贵,但现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里,美国,如同我们自己的国家一样,在任何一个研究领域都是没有办法被略过的。”
就是这样,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一步步地完成申请和签证的各项手续,踏上美利坚的访学之路。
在华盛顿D.C. L街林立的建筑群中,我所在研究所办公楼并不十分起眼,然而跟无数隐藏在Dupont Circle 区域附近的大小思想库一样,这里具有最活跃的学术氛围、最亲切的工作环境,一切的一切都让你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创作。在我工作的几个月中,最常参加的活动便是各大思想库所举办的各种讨论会议。其中尤以外交话题的圆桌会议居多。楚老师虽然很忙,但偶尔也会出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对我在会上的表现进行指导。他常常告诉我,一定要重视每一次表现的机会,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样的会议上出席的人,都是政界学界相当高层次的人,也许你的某一些观点就能触动他们,建立影响力。这对于以后的研究积累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以说,在华盛顿D.C.的学习工作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研究能力,也使更加我有勇气在学术会议上大声讲出我的观点,弥补了我出国前不擅言谈的不足。而正是应了楚老师的预见,这样的交流为我积累了各种人脉,使我有机会在回国之后能够在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访问、工作,并参与负责与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主持的2007公共私营部门合作(PPP)论坛。2007年7月我出版了自己的专著《为谁而谋—美国思想库与公共政策制定》,此书得到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的帮助,并由世界银行前副行长章晟曼先生推荐,被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的图书馆所收藏。而所有的这一切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都是因为我的导师楚树龙教授对我的启蒙。
回顾近两年时间与老师的交流,我发现老师总是在关键之处给我启示,引我思考,必要的时候拉我一把,更多的时候是让我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兴趣点。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楚树龙教授正是用这种方法我们踏上学术之路,寻找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天,我怀着一颗感动和感恩的心写下这些文字。我感动于楚老师的厚德载物,也感恩于老师的淳淳教导,并以此作为我在williamhill官网两年学习的心得,与大家共勉。(校研团委 研通社供稿)
楚树龙 1957年生,1985年获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现为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央电视台国际报道顾问、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国亚太地区学会理事、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理事、中美友协理事、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著有《国际关系学概论》(合著、1987年)、《跨世纪的美国》(主编、1997年)、《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专著、2003年)、《政治学概论》(编著、2006年)等著作,并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