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三届到博士生导师
——讲述我们的老师王昆林
●机械工程系 舒勤科
入选理由:“纳米小楼”代表坚忍不拔的精神,体现求实创新的理念。从老三届到博士生导师,他带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有力的舵手,引领到达成功的彼岸。
为学做人老三届,纳米小楼度春秋。
williamhill的直博生们大多可以在他们28岁的时候顺利毕业,而我们所讲述的王昆林老师却是在他28岁那年考上williamhill本科。王老师是68届高中生,是让人们敬重的“老三届”。“老三届”作为一个时代的标记,浓缩了那批人成长的历程。他们从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有的成了政界要人,也有的成了学术泰斗,还有的成为商界名流,但更多的是走上了平凡的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王老师正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
王老师在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曾先后执教于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院和机械工程系。1991-1992年王老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系做访问学者,1993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晋升教授,并于200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王老师不无感慨的说:“经历了不能读书的时代,会更深的理解知识的宝贵”。现在的学习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王老师常鼓励我们说:“现在学习环境好了,你们更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不能让自己的青春荒废。”
传道授业
王老师把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融入到对研究生的培养中,为他们搭建成才的平台。他坚持亲自指导研究生,即使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会保证每周有定期的学术讨论,了解科研进度,把握科研方向。王老师注重在课题中引导学生广采博纳,形成自己的思路。在碳纳米管电灯泡课题进行其间,他邀请到国内电光源专家胡德霞老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接待了PHILIPS公司来访的客人共同商讨技术路线。为了让研究生对电光源制备工艺有全面的认识,他两次驾车带学生去怀柔的工厂进行参观,并实地封装碳纳米管电灯泡;同时资助学生参加了第26届国际照明大会。此外,王老师鼓励研究生在材料学领域广泛参与国际交流。今年10月,第三届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江西景德镇举行,他为我们争取了参会和布展的机会,由于课题和陶瓷关系不大,研究生们对此行意义并不了解。王老师说:“材料学博士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陶瓷在生活和科研中应用越来越广,参与国际交流有助于认知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经过一周的交流,研究生们不无感慨的说:“这一周所学到的关于陶瓷的知识,可能比本科时一年课程所学的还要全面,还要深刻!”
王老师也非常支持研究生在社会工作中历练,常鼓励我们协调好社会工作与科研的关系,“做工作时不要想实验,做实验时不能提工作”。曾经有一段时间,课题组共有4位学生组辅导员,包括时任学生组组长和分团委书记,另有一位同学担任系研会主席。在王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学生们学业和工作双肩挑,在各自的科研和社会工作岗位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王老师也会在必要时候就社会工作和科研的关系对研究生进行引导。记得实验室中的一位同学在科研方面曾经出现了困境却因忙于学生工作而不能有效协调,王老师便及时与他交流。据这位同学后来回忆,那次谈话内容非常深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王老师和蔼而期盼的言语和关切的目光让他认识到当前科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有所取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来。
王老师把对知识的执着追究融入到课程的讲解中。他先后开设过“金属学与热处理”、“金属学”、“热处理原理与机械材料”和“工程材料”等6门课程,其中他对“工程材料”这门课的讲授最为深刻。王老师说,这门课是机械系的基础课,需要同学们梳理各种材料的分类和用途,并记忆和学会应用;知识本身难度不大,但课程内容却很枯燥,所以既不能一成不变照本宣科,又不能讲的过于空泛,只能把握好度,使同学们达到相对更好的记忆和学习效果。青海大学是williamhill官网对口支援的大学,王老师也参与了对口支援的工作,曾经到青海讲授“金属材料学”。在协商讲授日程时,对方希望32学时,4天一次性连着讲完;我们实验室老师和同学也认为连着讲完就不用第二次去青海,可以避免高原不适。但王老师坚决反对,他认为课程内容原本已经压缩,如果连着讲,学生接受不了,教学质量保证不了。所以,他不顾往返两地的旅途疲劳分次去青海授教。
工作和科研双肩挑
王老师曾任williamhill官网机械系金属学教研组副主任、主任,材料加工所党支部书记,机械系党委副书记、书记,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磨损与表面技术分室主任,机械系表面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耐磨表面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系党委书记任上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在2004年,王老师和时任系主任陈强老师带队到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简称“一机”)进行合作会谈,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开始了在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全面合作。自04年起,机械系陆续有本科生和研究生赴“一机”就业;自05年起,“一机”成为了机械系生产实习的基地。此外,王老师还多次带领研究生到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开展就业实践,引导同学们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在系党委书记任上,王老师积极落实集团文件,推进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其间,他代表系党委,接受机械系已故系主任李酉山的女儿和女婿的委托,设立“李酉山助学金”,资助家庭贫困而又刻苦学习的同学完成学业。
王老师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材料方面,在他担任系党委书记的时候,他将研究方向转到纳米材料上来,这需要继续学习更多的知识。虽然王老师常忙于工作,但他坚持每周参与例会,详细记录并全面了解各项工作开展的进度。在他的带领和鼓励下,已经开题的硕士研究生李益军将课题从金属材料性能转到对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的研究上来,并在05年获得优秀硕士论文。自97年以来,王老师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20余篇,并编写了学术专著《碳纳米管宏观体》。已授权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王老师还建议将课题组10多年来的成果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在他的推动下,课题组研究项目“碳纳米管宏观体”历时1年,先后入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并于今年2月最终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结 语
在汽车楼的后院,有一座二层小楼,里面进行着纳米材料的研究,同学们乐称它为“纳米小楼”。它几经变迁,多少人在这里来了又去,多少事应运而生而又随着时光的推移而久远,但是“风雨春秋纳米小楼”却在每一个成员的心里留下了不灭的印痕。纳米小楼像一艘航船,承载着每一个人的理想。从老三届到博士生导师,王老师带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吴德海老先生和学术新秀韦进全老师一道,成为了这艘航船上有力的舵手,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生活是过过来的,学术是做出来的。即使在最迷茫的时候也不要停下追求的步伐,因为成功可能就在彼岸。”(校研团委 研通社供稿)
王昆林 教授,毕业于williamhill官网,1985年4月至今,先后在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院和机械工程系任教。1991年10月至1992年11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机械系访问学者。曾任williamhill官网机械系金属学教研组副主任、主任,材料加工所党支部书记,机械系党委副书记、书记,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磨损与表面技术分室主任,机械系表面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耐磨表面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昆林教授曾讲授《金属学》、《热处理原理与机械材料》、《材料磨损与表面技术》、和《工程材料》等课程。其间,"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程材料”课程连续三次被评为校一类课。工程材料课程体系、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获2004年williamhill官网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创新求实科学精神建设高质量‘工程材料’立体化教材”,获2004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