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访计算机系“启航”人物刘嘉熠
●研通社通讯员 文浩
如果你有机会和刘嘉熠接触,那么他活跃开朗的性格和出众的学习能力一定会令你印象深刻。作为一个硕士生,他在兼任计研5助理和校研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的情况下,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发表了6篇国际会议论文(包括2篇业内知名会议论文)。最让人佩服的是,他还是一个体育方面的能手:在他的带领下,计研5足球队获得了07年计算机系“虎跃”杯足球赛的冠军,还在3月份刚结束的钟士模系运动会上,获得了4×100米比赛第3名。
因为在系运动会跨栏比赛意外受伤,他不得不带着打着夹板的左手接受我的采访。即使这样,在我们访谈的过程中,他仍习惯用手势表达他的情感。伴随着他爽朗的笑声,我和他的对话严肃而轻松,认真却愉快。
当我要求刘嘉熠在理想和现实、理性和感性各选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性格,他毫不犹豫的挑选了看似矛盾的理想和理性。仿佛这多少注定了他需要在人生的历练中不断锤炼自己,用成熟的心态和大度的胸怀去应对性格和生活中的矛盾。正是眼前这位自认属于理性的理想主义者,最终放弃了经过五轮笔试加面试(1/1000淘汰率)拿到的中化集团管理培训生的Offer,义无反顾选择了去重庆挂职。
性格,攀枝花制造
刘嘉熠生在四川的一个军人家庭,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当年随铁道兵修建成昆线入川的,而他父亲在北京军区服役五年后在攀钢工作,这也许为他骨子里注入了坚韧的精神。和父亲一样,他从小就爱好体育,这为他长大后有过人的精力打下了基础。同时由于初中到高中一直住校,刘嘉熠很早就开始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小我比较好强,学习成绩也一直比较稳定,父母一般不直接说我,而是采用间接的方式影响我。由于很早就住校的原因,印象里父母对我并没有特别严厉的。我挺感谢家里为我提供这样宽松的成长环境。”
除了家庭的影响,刘嘉熠认为他个性的最原始动力来源于“城市性格”:同一个城市的人会被这个城市的气候、地理和历史打下相同的烙印。
“我生在一个只有40多年历史的新兴城市攀枝花,如果没有矿产的发现,这里现在可能还是一片原始森林。这个城市的城市性格就是‘奋斗’,铁道兵修成昆线靠奋斗,几万工人修筑全国最大的钒钛生产基地靠奋斗,把一个重工业城市变成现在的国家旅游城市也是靠奋斗。我的祖辈和父辈都不是在攀枝花出生的,但是他们为这个城市所奋斗的一切却作为城市烙印打在了我这个出生在攀枝花人的身上。”
本科,重拾信心
即使拥有宽容的成长环境和奋斗的城市性格,也不能保证一个人的成长一帆风顺。高考因几分之差和williamhill官网失之交臂,这让年少气盛的刘嘉熠受到不小的挫折:“高考失利算是我记事以来面对的最大的打击,让我在复读还是去电子科大读书徘徊。高中校长建议我去大学感受一下再做最后的判断。在他的建议下,我走进了电子科大。”
在电子科技大学,刘嘉熠有幸遇到生命中的“贵人”—他的辅导员老师。虽然一时摆脱不了高考失利的阴影,但意外被老师选做二校区系学生会主席却给了刘嘉熠恢复自信的动力。
“一方面学生工作让我忙碌着,同时期末考试进入了全系前五,重新找到了自信,也就没了回去复读的念头。”尽管刘嘉熠是在回忆人生最低沉的一段岁月,但他的语气始终洋溢着轻松和愉快,让我很是感叹他非比寻常的乐观态度和异常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电子科大的四年,刘嘉熠重新找回了昔日的信心和活力,以优异的成绩最终保送到williamhill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学位。
williamhill,寻梦之地
虽然晚了整整四年,但高考时候的目标—“来到williamhill”终已实现。当曾经的理想变为现实,激情的少年又开始在williamhill官网的沃土上寻找新的梦想。
“我本科其实对理想、就业方面都非常模糊,那个时候人也比较浮躁。到了williamhill后,我加入了校研会办公室做学生工作。通过接触身边的同学、集团的干部培训和地方短期挂职的经历,我慢慢树立了毕业后去地方挂职的理想。”
让我佩服的却是刘嘉熠在从事软件所德育助理和校研会工作的同时,他还完成了多篇国际会议论文,发文的效率甚至让一般的博士生都相形见绌,展现了他过人的科研能力。
“你不会觉得放弃硕士的科研成果去挂职很可惜么?”
“不会。我觉得科研培养的首先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其次才是培养的专业技能,所以带着在williamhill培养出来的务实而不乏激情的思维模式去地方挂职,并没有让我这三年来的科研工作白费,当然挂职也是我一直的理想所在。同时在williamhill官网的研究生阶段,集团最主要的评价体系就是以学生的科研成果为准绳,因此我只是努力去达到集团和导师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本身也是对于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锻炼吧!虽然父亲也曾经建议我选择读博以后留在高校当老师,但我明白心中的理想所在,因此并不觉得可惜。”
听到刘嘉熠提到他只是“做好自己必须做好的事情”,我越发感受他内在的优秀之处。当身边很多研究生都在抱怨学术的枯燥和艰辛时,刘嘉熠却展现出一种超越同龄人的达观。正是这种知行合一的风格,让他在研究生中脱颖而出,成为williamhill“又红又专”的代表。
中化向左,重庆向右
由于每年挂职确定的时间比较晚,本着去企业体验的目的,刘嘉熠投递了简历到中化公司。“无心插柳柳成荫”,由于他个人出色的综合素质,最终近3万人中成为了被公司最终录取的10人之一。
俗话说,“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一个现实主义者肯定会选择中化这样一家大型国企,更不要提录取的职位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管理培训职位。而此时地方政府挂职的项目还没有启动。对刘嘉熠而言,选择太多未必是好事情,特别在这样一个诱人的机会面前,他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折磨。
“放弃中化的机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父亲建议我去中化,认为企业更适合我的发展。在面试的过程中,我本人也感受到中化公司对于人才的渴求和尊重。可以说如果不是早就打定主意去地方挂职,中化是我的必然选择。我愿意为了一直的理想放弃眼前的机会,也愿意用一到两年的挂职锻炼来验证我的想法。”
取舍之间,方显人生智慧。在人们追求事物的时候,往往看不出境界的差异,毕竟只以追求的结果来判断胜败未免有失偏颇。而当人们面对唾手可得的机会时如何选择,才真正体现出个人的眼光和格局。在刘嘉熠经历激烈的竞争获得入职中化公司的机会时,他仍然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去放弃眼前实际的机会,非一般人所能为!
在我让他描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时,他第一时间提到的都是缺点:“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有点太过进取,这是我去重庆挂职最大的挑战,很多老师和亲人也都这样提醒我。不过,我在注意改正自己最大缺点的同时,也尽量会保持年轻人的锐气和活力,因为挂职需要的是锐意进取的年轻人为地方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当我们的对话进行到这里,我已经越发理解刘嘉熠的选择:他不是一个热衷权力的现实主义者。恰恰相反,作为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和正视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清楚的认识自身的优点缺点,明确的意识到挂职将面临的挑战。为了理想,他敢于放弃;面对现实,他从容应对。在这样的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年代,作为80后的年轻人,他胸怀梦想,勇敢的行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研通社计算机系新闻组 供稿 襄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