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奉献奥运williamhill人 - 正文

张武:“我围着奥运转了二十年”

■ 马蕾蕾 张志娇

  张武,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前身),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92年,他与郭春宁等一批大集团友创建了北京始创国际企划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曾任北京2008奥组委形象与景观专家。2000年,张武获北京2008年奥运申办标志设计金奖。2001年获得北京申奥成功特别贡献奖,2008年,他所率领的始创公司奥运设计团队一举成为北京奥运会徽和志愿者标志设计的中标者。

  1989年到2008年,二十年间,张武与奥运结下不解之缘:1989年,他参与筹办亚运会,开始对奥运会大感兴趣;1999年北京开始第二次申奥,他错失会徽设计之机,却倾心整体设计管理的研究;2002年,他与校友郭春宁等共创的北京始创国际企划有限公司在北京奥运会徽设计方案竞标中一举夺魁……2008年,北京奥运赛场将布满他们的设计,张武说,他不能不到现场欣赏。

  亚运会激发奥运兴趣

  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1989年,张武被抽调到北京亚运会组委会集资部广告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他颇有感触:“中国能搞这么大的活动,居然没有设计管理的概念——没有整体形象、更没有总体设计规划的现代观念。”他每日所做的只是早期的拉赞助工作,广告处的工作基本是“审查和执行设计小样”。而以他的从业经验看,相关设计,根本没有设计管理。

  就在这一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在那个年代,很多资料并不对外开放,于是,他成了国内最早接触到奥运会设计资料的人。资料越看越多,对比当日中国,他发现:在公共设计、视觉系统管理等理念上,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空白让他感到兴奋,他隐隐感到,在这里面,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第一次申奥败北,看到机会

  亚运会的发现产生内驱力,但张武明白,想为奥运会设计,非一日之功。于是,他开始埋头一点一点积累。

  1991年底,张武下海,与同样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的师兄郭春宁、师弟王新鹏一起创建了北京始创国际企划有限公司——中国首家品牌设计管理顾问公司。年轻的张武给公司确定了两大使命:一是要在设计领域提升中国设计风潮,二是要引入CI(Corporate Identity的简称,意为企业形象识别或品牌形象识别)学科概念,为企业进行品牌设计。

  1993年, 北京第一次申奥之旅失败,全国黯然。与国人同样关注,但张武从失败中看到了机会:奥运会是平面设计的顶尖机遇,是最高层次的设计管理工作。如果设计师能抓住这个机会,他的设计成果必将成为经典,传播面广、推行迅速,社会影响力也大。他相信,北京还会再次申奥;他相信,北京会成功。成功后, 必然离不开设计。他有团队,他要举全员之力而为之。于是, 就在1993年, 为北京奥运而设计的准备工作已悄悄开始。

  与申奥会徽擦肩而过

  1999年,北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组成,新一轮的申办筹备工作又火热展开。这时的始创公司,已是国内一流的品牌创意、设计与管理顾问公司。这次,北京广为征集申奥会徽设计,始创公司全力投入,在最后入选的前五名设计方案中独占两席。遗憾的是,入选的两个最后都未能中标,张武就这样与申奥会徽擦肩而过。

  遗憾没有阻止始创与申办委员会的合作。在申奥的两年中,始创与申办委员会一直是合作伙伴。两年间,张武随申奥代表团赴世界各地拉选票、做推广宣传。成功申奥那一刻,张武就在莫斯科现场。他记得很清楚,当时会场里所有的布置、新闻发布会、展览现场都是始创公司承办的。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清晰地说出“北京”两个字,他刹那间跃起,与国人一起欢呼雀跃。他的付出有了回报。这一次,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难得的机遇,拿下奥运设计,绝不能再当面错过!

  奥运会徽设计,脱颖而出

  2002年2月,他领导的始创公司早已做好了迎接奥运会徽设计竞赛的准备工作。在既定的设计战略计划书指导下,6月即展开设计开发,10月8日上报竞标方案。11月,在2008北京奥运会徽的设计方案评标中,以始创公司艺术总监郭春宁的原始构思为基础、以公司名义参选的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作为唯一采用了印章图案的设计,在竞标的1985件作品中脱颖而出,雀屏中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中国印”会徽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完美结合。2003年8月,北京奥运会徽一经正式公布,迅速传遍全世界。

  对张武来说,这成功来之不易。2002年7月到9月间,始创公司全体动员,几十位设计师几乎全部参与到设计工作中。为了设计,张武与郭春宁曾专程前往澳大利亚悉尼、西班牙巴塞罗那、日本东京、韩国首尔、德国慕尼黑等多座奥运会举办城市,以及奥组委所在地——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走访多家设计公司,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张武颇有些自豪地说:“在创作前,我们手头的资料多于任何一家设计公司!”

  设计中标后,他又带领设计小组,对“中国印”的设计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艰苦修改。其中大的修改有八九次,小的修改几乎每天都有。

  “中国印”1元钱卖给奥组委

  “中国印”独一无二,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很多人认为能够中标奥运会徽设计,定会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张武坦言,会徽设计中标后,奥组委共支付给始创公司20万。“要真拿有形的财富来衡量,这笔钱连我们消耗的纸张费用都不够。”张武笑着说。最初的中标文件中,并没有明确修改后稿件知识产权的问题。最终修改成功后,张武将成果以象征性的1元钱卖给了奥组委。

  在张武眼里,“中国印”不仅仅是北京奥运会徽那么简单。“奥运会是全球最强势的宣传活动。在这里推广,必然有助于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科技兴国战略推动下,进一步加快优势文化的形成。‘中国印’的设计将传递这种优势文化,也会让我们重新建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而且目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整个中国及世界文明的影响还在继续。”

  不想平庸地活着

  对张武来说,“中国印”的主持设计只是人生经历中重要的一个点。他崇尚的生活哲学是“去体验、去享受大千世界带给人生的快乐”。目前,张武又开始关注新的领域,现正兼任一家重庆高科技企业的CEO,再一次体味高科技企业带给他的“不同艺术创作”。“人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不想平庸地活着。艺术家可以很自我,创作的作品别人理不理解都无所谓;但作为设计师不行。我们的前提是解决问题,有定位和目标。我们不仅要解决目前设计作品所担任的设计任务,还要考虑它给予社会文明的影响力。”

  2008年5月,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百日倒计时。至此,张武与奥运相关的工作已经结束。回顾1990年亚运会时的设计,张武非常感慨。他说,再回头看,北京奥运会的设计和那时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提升非常大。他相信,北京奥运会的很多设计会成为日后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然后,还不忘笑着补充一句:“但还达不到设计人的完美诉求。”或许,这就是设计人追求完美的本性吧!

  8月的北京,奥运点燃激情。张武说,那时他一定会去现场,看看那些凝结了他和他的团队所有心血的作品。

  来源:《williamhill人》2008年第3期

2008年07月17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