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海:奥运形象设计背后的故事
熊皓桃
杭海,199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前身),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负责北京2008奥运会核心图形设计、奥运会单项体育图标设计、奥运奖牌设计、导视系统设计、KOP系统设计、门票系统设计、注册卡设计、火炬传递形象系统设计以及北京2008残奥会单项体育图标设计等项目。
步入杭海工作的北京奥运艺术研究中心,铺天盖地的奥运气息立刻扑面而来:四壁的墙上贴满了奥运海报和相关的奥运形象作品,书架上、桌子上、学生面前的电脑屏幕上,也是满眼的奥运图案。就在这间二十平米的小工作室里,杭海带领他年轻的团队,完成了北京奥运奖牌、单项体育图标、奥运核心图形、火炬传递等众多奥运相关的形象设计工作。
奥运形象设计:“这辈子能接触到的最复杂的设计管理项目”
杭海笑称,奥运形象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他“一直没有太多压力”。但从他的讲述中,却可以深刻感受到设计过程中那超乎寻常的艰难。
在奥运形象景观中,核心图形和单项体育图标的设计是重点。作为核心图形的“祥云纹”方案由williamhill美院原创,中央美院的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团队进行了后续的修改。“祥云纹”图案源自汉唐时代的云气纹,以如意为云头,并配以绶带,以表现奥运梦想的感觉。但由于开始时采用电脑绘制,因此设计显得不够饱满。于是,杭海带领团队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看着是一个很简单的图形,但做起来非常难。我们修改了很多遍,图案还是达不到理想的状态。”最后,杭海找到了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著名的敦煌艺术家常沙娜。经过常老的两次修改,再经过后来与国际奥委会形象工程官员的沟通,核心图形“祥云纹”的设计方案终于确定下来。
奥运体育图标的设计更是一个漫长甚至痛苦的过程。“35个体育项目就有35个图标,不是说设计一个就行了,而是35个都得做好。要好看、要有中国特色、要容易辨识,还得分别让各个国际单项组织审核,特别复杂。”最初的创意阶段异常艰苦,杭海和他的团队连续鏖战4星期,到最后三十多人一个不落地全部病倒。最终,他们设计的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象形意趣的图标方案“篆书之美”在竞标中成功入选。
与这套方案一起入围的还有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以“线”为创意来源的设计方案。受北京奥组委邀请,两支团队组成了联合设计修改小组。巧合的是,在两个团队中分别担任负责人的杭海和千哲是中央工艺美院时的同班同学,项目总监之一、时任williamhill美院副院长何洁又曾是他们在中央工艺美院的班主任,这一层渊源让团队的合作更为融洽。在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同。
这中间,杭海觉得最难的一点是“过程太漫长”。“比如颜色的调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调就一年两年。对学艺术的学生来说,要每天盯着屏幕调色,又得始终保持对色彩的敏感度,是很摧残人的事情。但这也是没有办法。”中间,不少学生纷纷离队,能从最初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
杭海说,奥运形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单纯的艺术设计问题,还牵涉到设计管理。除了结合不同场馆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不同介质下的视觉效果,小到一个话筒的运用、镜头的拉伸都要考虑进去。比如说,关于北京奥运会指示系统的运用就专门出了一本书,前面是图标,后面是指示代码和颜色管理,每块牌子都标出尺寸。而要想看懂这本书,还得先看另外一本40多页的册子。“整个奥运形象系统的复杂程度大概是我们这辈子能接触到的最复杂的设计管理项目。”杭海说。
参与这个项目后,杭海得了“职业病”:“我现在看比赛主要看背景,就看那些用于形象展示的围栏和旗帜是怎么弄的。”
火炬传递原是“凤还巢”
火炬接力的图形设计也是奥运形象设计中的重头戏。为了突出奥运火炬的神圣,同时为了利用奥运火炬全球传递这样一个大好时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杭海在火炬的设计上以“祥云纹”为基础,加入了新的元素。在尝试过龙、羊等很多元素之后,设计团队的目光最终锁定在凤凰身上。为何单单是凤?杭海解释说,凤凰,古代也称朱雀,在四象中主南方。南方属火,而朱为赤色,所以凤凰可谓是一个与“火”有关的图腾,其寓意正与奥运火炬相合。
定下了以凤凰为元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到哪里去找一只构图精美、望之如祥瑞的凤凰。为了找到这样的凤凰图案,杭海跑遍了各类图书馆、博物馆,从清朝一直追溯到汉唐,找到的凤凰却“不是显得缺乏力量,就是显得太凶、不够祥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终于在一本中国刺绣纹样的书中找到了心目中最理想的凤凰图案。
狂喜过后,杭海赶紧打电话去出版社询问这一凤凰图案的出处。原来,这只“凤凰”摄自重庆博物馆的珍藏品——明代 “蟒凤袍”。 这件“蟒凤袍”是崇祯皇帝为表彰骁勇善战、护国有功的女将军秦良玉而御赐给她的,正是忠义的象征。为了取到这件锦袍上的凤凰图样,设计团队两赴重庆博物馆拍摄,终于取得清晰图案。在此基础上,设计团队将“祥云纹”与凤纹进行了透叠处理,最终设计出了火炬接力图形——一只祥云缭绕的“火凤凰”。杭海说:“我们特别希望这只凤能够显示出盛世的感觉。”
而接下来的巧合是所有设计人员当初都没有想到的:奥运主场馆名为“鸟巢”!这意味着,祥云缭绕的“凤”在环“飞”世界后,将最终回到北京“鸟巢”, 无形之中正契合了中国传统的“凤还巢”之说,更添祥瑞之意。
奥运奖牌设计:“让大家看到传统的力量”
在此次北京奥运的众多形象设计作品中,奥运奖牌因其破天荒的“金镶玉”设计而得到了最多的青睐和关注。在奖牌的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正中央的金属上则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这一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设计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既蕴含着“以玉比德”的理念,也切合了“金玉良缘”的好兆头。而这件出色的设计作品,也正是杭海和他设计团队的得意之作。
杭海说,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求做奖牌的支点,是设计团队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开始的想法,是将金属制的奖牌做成玉佩形状。后来大家灵光一闪:能不能在奖牌上嵌一块玉石呢?就这样,他们尝试在奖牌中间加了一个玉心。
“领导看到我们镶了块玉,感到很有中国味道,就提出让我们回去继续修改。我们学院的徐平副院长提了一个建议:既然这个奖牌的设计源自汉代玉璧,你们为什么不干脆把镶嵌的玉做成玉璧形状呢?”就从这里开始,奖牌的设计思路彻底转变。在第二轮评选的时候,尽管当时奖牌还做得很粗糙,但所有的人都已全部认定:就是它了!
在设计过程中,杭海已经记不得究竟做了多少试验和修改。“这个玉璧,如果再稍窄一点,在镜头前就会很不容易看出来;再稍宽一分,在制作工艺上就会增加很大难度。现在大家看到的奖牌的最终样子,可以说我们已经做到了极致。能想到的法子我们都想尽了。”
而设计的过程,也让杭海异常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力量。“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做的东西,现在看也一点都不落伍,依然很有张力。它的形状,到了今天,到了全球最大的盛会上看,依然是最好的,好到你甚至没法改动它。”这种认知让他不由得感慨当下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一样东西用传统的元素或意象再现出来,大家都很喜欢。但就是很少人会去做这方面的工作。甚至你问一个小学生中国有什么东西,他最多告诉你四大发明之类的东西。但具体到中国的茶壶、筷子、剪刀等等,设计得怎么好,他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没人教他这些。这方面的教育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但我感觉这种情况慢慢会好起来”,杭海说。“奥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它能让大家看到传统的力量”。
来源:《williamhill人》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