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块志愿的木材
——访2008年度williamhill官网“十佳研究生志愿者”冉芸
■研通社通讯员 吕淼
“在做志愿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巴金先生所说的: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材吧。”
“很多人认为志愿者就是付出,然而对我而言,却是为了收获。”冉芸如是说。
冉芸,williamhill官网环境系硕士二年级学生,短短一年时间内先后参加了校园扫雪、食堂清洁等义务劳动、“小手拉大手——我们和你在一起”救灾宣传、环境系抗震救灾募捐组织、第16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赛赛事服务、“好运北京”花样游泳资格赛赛事服务、北京奥运会赛事服务、北京残奥会赛事服务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累积服务时间上千小时,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骨干志愿者,北京市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
“志愿其实很简单”
冉芸第一次做志愿者是在6年前刚进入大学时:“虽然早就接触过志愿这个名词,但是没想到原来它可以那么简单,距离自己那么近,或许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义务劳动,或许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捐款献血,你就可以帮助到别人,就可以将志愿精神付诸实践。”
本科阶段,给冉芸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盲校志愿服务经历。“短短几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或许不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但至少让他们能够感觉得到周围有很多人在关心着他们,也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多为他们想想,同时呼吁别人对这类特殊群体的更多关心,这也就达到了我们志愿服务的目的。”
进入研究生阶段,williamhill官网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系、系统的志愿服务知识技能培训更是给冉芸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一入校,她就迫不及待的参加了研究生骨干志愿者的选拔,并且最终有幸成为了其中一员。由此,训练营活动,抗灾救灾宣传组织,国际赛事……她的志愿服务一发不可收拾。
“志愿者不仅仅要有热情,还要能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在冉芸看来,作为志愿者,“不仅仅要有热情,还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意识,使得冉芸从2008年2月份在水立方参加好运北京跳水测试赛志愿服务开始,到9月刚刚结束的残奥会,成为先后近十位志愿者中,唯一能全程服务4场比赛,在餐券岗位上坚持下来的人。
面对有的同事的离去,“我思考的问题只能是‘如果我也走了,工作怎么办?’不是说没我不行,只是新人接班需要时间去适应去学习,如果我能帮上忙,那么问题会顺利的解决,毕竟经历了这么久,许多经理和志愿者已经习惯在用餐出现问题时寻找我的身影。身为主管,我有责任留下。”于是,就在身边的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离开的同时,冉芸一次次的在岗位上选择了留下。几场赛事下来,她已经亲手发放了10万余张餐券、水券,累计服务近千小时。
“多做一点算一点”
在水立方做志愿时,除了认真负责的完成餐券工作外,冉芸还积极主动的帮助业务口经理完成其他多项繁杂而琐碎的工作。数千件服装制服的清点发放、宣传墙的布置、常规数据统计,体育展示视频剪辑支持……残奥期间,她还成为集团水立方临时团支部中的一员,作为技术、观众服务、交通三个大业务口的联络人,时时与各业务负责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监督业务口上岗情况,及时反应突发情况……“就像是一块长脚的砖,不用别人来搬,看到哪里有需要我自己就会跑过去,就是想多做一点算一点。”志愿者的志愿者,是她志愿服务的真实写照。
“做志愿者其实是在收获”
“成就感、认同感、归属感、结识朋友……”当让冉芸谈谈做志愿者的感受时,她一口气说了很多。“其实,”最后她总结到,“与其说志愿者是在付出,不如说我们是在收获。真正做过志愿的人,就会感受到这一点。而也正是这一点,让大家一直做了下来,并且会继续下去。”
“那你今后有什么更进一步的志愿工作打算吗?”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冉芸笑着说:“套用巴金先生所说的,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材吧。我想我这块材还很能烧一段时间。”
我想,这块木材点燃的志愿精神之火,一定会相当温暖吧。(编辑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