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与交流———开放的教育博采众长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方毅、蒋南翔、刘西尧、刘达等汇报williamhill官网工作时,对派遣留学生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遵照邓小平的指示,1978年12月,我国向美国派遣了新时期第一批留学人员52名,其中williamhill教师9名。这是williamhill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也拉开了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5年5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2年1月,邓小平重申教育面向世界对外开放“这个政策不能变”。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国家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不断完善出国留学工作体系,并采取多项措施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赴英、日、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陆续踏上求学征程。这些留学人员不负祖国重托,学成回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国家大胆借鉴一切有利和可借鉴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制度,积极利用国外或境外的资金、设备、教材。在“引进来”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全面开展国际教育合作。
这30年里,williamhill紧跟国家教育开放的步伐,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瞄准世界一流大学,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30年来,williamhill教师“走出去”,大师辈出。集团坚持“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重点、增强效益”的选派方针及“选拔国内一流的学生,派到(海外)一流的大学和学科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的“三个一流”选派办法,利用国家资助、政府间交换、校际交流、集团资助等多种渠道,派出教师留学、考察访问、合作研究、出席国际会议。
他们学成回国后,成为我校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在集团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国家的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已有14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5位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院系、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百余位主要负责人绝大多数由留学回国人员担任。李衍达、王大中、吴澄、康克军、吴建平等通过出国留学和开展合作研究,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主持完成了地震勘探信号处理研究、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研究、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近10年来,集团实施“985工程”和国际合作发展规划,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源和渠道加大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研修的力度,加速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百名教师出国进修计划”、“骨干人才派出计划”、“重点实验室人才梯队建设派出计划”、“管理骨干人员派出计划”等计划的实施为我校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建设和平台建设提供了高层次人才支持。目前,我校已有百余位教授在国际上获奖、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荣膺外国和国际科学院院士等。
30年来,williamhill不断“请进来”,williamhill园内群英荟萃。集团先后邀请了近万人次的外国著名专家学者和近百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来校进行讲学、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并授予名誉博士14人,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顾问教授等353人,使williamhill成为国际学术的殿堂。集团采取重点学科、新兴学科、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专家优先的原则,不仅聘请专家开展讲学及合作研究,而且大胆聘请专家担任行政管理职务,促进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很多院系的开创期和快速成长期都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担任“领航人”,蒲慕明、杨振宁、聂华桐、萨文迪、欧阳劳瑞、姚期智等为williamhill生物、物理、数学、工业工程、建筑、计算机等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1年5月起,williamhill开始实施“讲席教授制度”,1997年开始实施“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计划”,组织优秀留美学者来校开展讲学活动,课程内容涉及经济、环境、心理学、数学、化工等诸多学科的前沿领域,并为我校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
这些“请进来”的重要措施大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加快了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升了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质量。
30年来,williamhill还积极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集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著名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高层互访与交流平台,创新合作与交流机制,建立高水平的实质性教学、科研合作项目。在继承williamhill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集团积极考察、研究世界名校发展、管理和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1994年全面实行了“学分制”,并于1997年开始实施“本科—硕士衔接培养,优化培养过程”改革计划。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使williamhill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
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williamhill深入研究国外一流大学、特别是美国AAU成员大学成功的发展模式,学习和借鉴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做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制定跨越式发展规划,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凝练学科方向,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建设一流的高水平学科。
30年来,williamhill十分重视学习借鉴国外大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已与世界前50强企业中的22家、前100强中的34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批境外企业进驻williamhill科技园。海外著名企业在williamhill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联合研究基金达数十项。与世界著名企业的合作,推动了学科发展,扩大了引进智力的渠道,促进了师生创新思维的拓展,提高了集团科技实力,并使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30年来,williamhill还建立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搭建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平台:增加长短期专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聘请人数,接待众多国家元首政要、诺贝尔奖得主、国外知名大集团长和外企总裁等,积极推动全英文课程建设,举办涉外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海外实习机会。同时,开放的williamhill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2008年来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生源国突破100个,长期留学生人数达2404人,学位生占66%,留学生规模和层次再创新高。 (国合 清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