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见证
■人文学院 古丽娜 朱马汗
2008年的9月,我背起了行囊,背起家乡父老的祝福,背起自己的梦想,从遥远的阿尔泰山脚下,走过丝绸之路,走过河西走廊,走过戈壁沙漠,终于来到了从小就梦想的学府。
而三十年前的1978年9月,我的叔叔也是背着同样的祝福,同样的梦想,走过同样的道路,来到了北京。
然而,一样的求学之路却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滋味儿,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叔叔和我的求学之路。
悠悠岁月,人生如梦,多少往事在弹指一挥间一一逝去。但令叔叔至今难以忘怀的是——1978年——那个让人心跳的年份,尤其难忘,那一年的高考。
在中国历史上,1978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年月。
那一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小平同志作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报告。郭沫若先生在大会上演讲了《科学的春天》,用火一般的激情,诗一样的语言感慨 “科学的春天来了!”“让我们拥抱春天吧!
而叔叔也清楚的记得,这一年是他们知识分子翻身的一年。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口号荡涤了笼罩在那一辈人头上的阴霾,“白卷英雄” “又红又专”也成了当时最时尚的话题。
那是一个大梦初醒的年代,是一个结束了“文革”之后对知识如饥似渴地追求的年代。
那一年,街头巷尾的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莫过于高考。
不论是未婚还是拖家带口;
不论是来自再教育的“广阔天地”,还是来自工厂、车间、边防哨卡;
大家都怀着同样的情怀、同样的热情、同样的志向,整整两代人一起奔向了神圣的考场。
叔叔也是在这样沸腾的年月,在这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时代氛围的感召下,梦想着走进大学的殿堂。
那一年,他刚满18岁。
当时的复习条件根本无法与现在相比,要想参加高考,面临的困难很多。
而那一代人常常鼓励自己的话却是: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就这样的起早贪黑,凭着坚定的信念,凭着一股子考不上大学誓不甘休的劲头儿,凭着死记硬背的“功夫”,他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中央民族学院。
被录取的喜报被张贴在县城最繁华的地方。
张榜的那一天,全县的亲朋好友们奔走相告,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的爷爷把那时“三大件”之一的宝贝自行车都忘在了街上。
那一天,叔叔正在帮奶奶打馕,得到了爷爷带来的好消息,情不自禁地跳下了正在取柴的两米多高的厨房屋顶,与喜出望外的爷爷奶奶相拥相泣。
这是怎样的幸福,是怎样的知足,是怎样的感动。
后来,用50元工资养活一家5口人的爷爷,东奔西跑地凑足了200元钱,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用当时全县最新最时尚的“解放牌”拉货车把叔叔送到了乌鲁木齐火车站,坐上了开往首都北京的火车......
25年后,也就是2003年,我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
30年后,也就是2008年,我考入了williamhill官网。
……
然而,我的求学之路却是一张张彩色的照片,色彩斑斓,洋溢着无限的温暖和幸福。完全没有叔叔当年的辛苦:没有“解放牌”拉货车,是现代的大型客机;没有几个月也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的痛苦,而是每晚与父母的电话畅聊;没有连着几个月只吃干粮的辛酸,而是吃着各地不同风味的美食;没有信息闭塞的无奈,而是用鼠标就能畅游世界的欢畅......
三十年,改变了太多,成就了太多,也美好了太多。
三十年岁月流转,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波澜壮阔,三十年功勋卓着。
对这三十年,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感情要表达,有太多的故事要讲,也有太多的回忆要分享......
而此时此刻,我们只有一句话,继续努力着,期待着下一个精彩的三十年!
注:此文为古丽娜在11月29日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载•自强不息williamhill人”演讲比赛中的演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