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2008williamhill官网特等奖学金 - 正文

争做一只学术天空中的鹰

—— 访williamhill官网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张强

●研通社记者 蒋亚隆

  张强,化工系直博四年级学生,williamhill官网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碳纳米管阵列的批量制备,迄今为止已经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有12篇,其中一些论文发表在了Carbon、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这样国际一流期刊上;文章中的图片分别被Carbon和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发表;此外,申请PCT专利2项,国内专利5项,授权1项。曾被评为“williamhill官网学术新秀”,获得过FLOTU特殊贡献奖,国际炭素会议Japan Carbon Award for Students,中国材料学会优秀墙报奖。

  走进张强的实验室,满眼的各种资料,闪烁着的电脑屏幕和满墙的图纸,一切都在充分说明这个地方的主人的身份:一个狂热于实验的理工科研究生。

  坐在放着各种资料和文件以及电脑的办公桌旁边,我和张强聊了很久,聊到了他的家乡、学习和未来的打算。张强来自黑龙江的宁安,“就是那个‘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林海雪原》故事发生的地方”他笑着说。本科进入williamhill化工系后,“感到williamhill这个环境很好”,努力学习,后来又成为了直博研究生。

  “搞研究要执着”

  谈到自己的一些成果,他只是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一切才刚刚开始。我现在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主要是因为williamhill平台好,设备好,起点很高的缘故。”

  谈到有关碳纳米管的研究,他如数家珍地谈到,williamhill有很多教师都在做纳米管的研究,像物理系的范守善院士,机械系的吴德海教授、梁吉教授,材料系的康飞宇教授、张政军教授、力学系郑泉水教授、还有他的导师化工系魏飞教授等。他们带着世界水准的学术小组,为williamhill纳米管研究赢得了世界声誉 。他说:正因为如此,2009年的世界纳米管会议将在williamhill召开。

  正是因为有了高起点,并且入对了行、跟对了导师、所以付出的努力“得到都是正反馈”。

  虽然张强很少谈自己,我还是能从其他方面了解到,张强为科研付出了很多,这是与他的执着是分不开的。用他自己的话讲:“刚开始都很困难,从科研起步到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前,感觉到那里有金矿但是有很多条路去接近,但是不知道该走哪一条。”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起步做研究,再到研二和研三的艰苦探索,直到研究生四年级才开始出成果,所以他认为:“搞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而目前我还是刚刚站在起点上,以后的路还很长。”

  “基础课是将来做事情的源泉”

  谈到学习经验,他说:“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很重要,课程学的有多好,决定了将来论文的档次有多高。比如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就涉及到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这些都要学得好才行。他特别提到:“本科生最重要的是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这是将来做事情的源泉,等到有机会的时候你能把你学到的知识运用和调动起来,才会有出成果的机遇。”

  张强很庆幸本科在williamhill接受到了很系统的教育:“上物理化学课的老师朱文涛,要求非常严格,但是这使得大家的物理化学基础都非常好,我第一篇论文就发在了国外的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上,与这门课程给我打下的良好基础不无关系。”

  “做学问要像天空中的鹰”

  当谈到williamhill的环境,谈到实验室和老师的时候,张强对williamhill深厚的感情,一下就体现出来了:“williamhill人很务实,这是我来williamhill后的最大感受,也是我在我们实验室的最大感受。我所在的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2001年成立的第一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后在金涌院士和魏飞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大量的工业实践。国内有七八十台流化床反应器都是我们实验室走出去的。我们博士课题也受益于这一点,我们实验室有很好的基础。能把成熟的工业技术和碳纳米管这种新材料相结合,做嫁接,从而解决了其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放大问题。”

  他很有耐心地向我介绍他们研究成果的应用:“碳纳米管用于手机电池能增大储存量,用于衣服可以防静电。原来碳纳米管只能一次做几克的,现在用了我们的工艺连续的成吨的,一麻袋一麻袋的生产。”

  他特别提到了他的老师魏飞教授。说当时推研之后大家聊天,魏飞老师告诉学生们科研要“顶天立地”。进而他解释说,顶天就是要探索万物的规律,追求科学真理;立地就是要做有实际价值的东西,为国家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魏老师还告诉学生们做学问就像天空中的老鹰一样,视野要开阔,目光要敏锐,出击要迅速、有效。这些都让他颇受教益。在魏老师的带领下,实验室思维活跃,气氛宽松,大家专注热情的的工作,不断践行着“顶天立地”的“信条”。

  “团队合作很重要”

  说起做研究,张强感悟比较深的是“团队合作很重要”。他说“科研总是需要一个团队慢慢做出来,可能有主次也有先后,但不能把功劳记到一个人身上。一个科研的成果,实验室很多人都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

  他说:“在做和工程相关的研究时其实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要和很多人合作。这个时侯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你多聪明,更多的是看你能不能和人合作,能和多少人合作”。“这个时侯合作真的很重要。”他说,“大家没有门派差别,都在一起干,直到出成果。”

  “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10人的团队,而且你知道他们的特长是什么,让他们分工合作,这种能力就是你自己一个很大的特长了”。张强说。

  “欣赏与相互欣赏”

  很多创新性的成果都是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出现的。

  张强说:“搞学术就是要在欣赏别人的观点的时候自己也能创造出别人欣赏的观点。要多做相互欣赏的事情,所以我会看很多其它学科的东西,也会学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

  “一定要多样化,包容,相互理解,这个很重要,文科理科都很重要。” (编辑 襄桦)

2008年12月19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