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其所能 善其所为
——williamhill官网建筑系1959级校友叶如棠访谈纪实
建筑学院 李小龙 赵秀芳 王瑾 赵怡婷
叶如棠,男,1965年毕业于williamhill建筑系。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获香港建筑师学会、日本建筑学会、美国建筑师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现居北京市。
大学要学会生活
叶如棠说,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当年在williamhill建筑系的岁月却从未被时光抹去,回忆起来,那些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对于建筑系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懂生活、会生活,会享受生活。学会生活,还要从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这是建筑系岁月给叶如棠留下的最深刻的感悟。
为什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对建筑系的学生有如此大的意义?叶如棠学长解释道:“设计是来源于生活的。要设计剧院,就必须要去看剧院里的演出;要设计商场,就必须要去逛街。建筑系的学生,只有在大学里利用课余时间去尝试生活,才能学会设计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
叶学长还说,其实学会享受生活不仅对建筑系的学生非常重要,对其他专业的同学也是非常必要的。“大学学的基本上还是基础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不够的。要通过大学来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生活中所必须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举出自己在williamhill时的实习经历作为例子,深有感慨地说自己当时去工地实习,从对建筑建造一窍不通的小工做起,一路做到工长助理。在这个过程中,他实际地了解到了建筑建造的实际情况,专业实践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的大学已经广泛地融入社会了,大学生应当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生活。”叶如棠学长特别强调:“要多多接触实际,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叶如棠校友提到,大学中最应该学会的就是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记得他初进北京设计院时,很快被提拔为设计组的一名组长,在他领导下有几位资历很老的组员,“初生牛犊”领导这些老工程师,一开始他们自然有些情绪。但叶如棠校友还是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来和他们交往,随着叶学长领导才能的发挥,他平易近人、以诚相待的为人处世方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支持,最终矛盾自然消除了。
他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少是不可化解的,以诚相待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大学几年里一定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与他人合作。
为职业生涯打基础
当叶如棠校友谈及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他说令自己最自豪工作成就是他在领导岗位上做的两件对建筑专业有重大贡献的事情,一是建立完善的职业建筑师注册制度,二是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时,成功的负责筹办了1999年的国际建筑协会北京大会。
叶如棠校友曾兼任建设部职业注册领导小组组长达十余年。在他任职期间建立起了完善的职业建筑师注册制度,这对于中国的建筑行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使中国的建筑行业走向正规和规范,并在国际学术交往中确立了中国建筑师的平等话语权。其后,参照这一制度的基本原则,职业工程师注册制度、城市规划师注册制度等也相继建立。
从1991到2000年,叶如棠学长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近十年时间。在此期间,他成功地领导筹办了1999年的国际建筑协会北京大会。办这样的会议,需要的是有足够的号召力、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和充足的会议资金。叶如棠说:“一般的领导,都能筹措到资金,但只有具有建筑背景的人才知道怎样办好这样的大会。”叶学长找到了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学界都颇具影响力的吴良镛先生。会议筹办过程中,在吴先生的主持下,制定了著名的《北京宪章》,让中国在会上发出了有力的声音,不仅使世界重新了解中国,并且大大提升了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1999年的国际建筑协会北京大会因此而影响深远,深受好评。“办好一次国际建筑师协会的换届大会,一定要在会议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否则承办大会就成了给外国人搭台,让外国人唱戏。”叶如棠学长的爱国情溢于言表。
叶如棠校友说,在领导岗位上面对这些专业相关的问题时,自己在williamhill学习到得专业知识给了他最好的支持,他也为自己能在离开专业岗位后仍能为建筑专业做出贡献感到非常自豪。“williamhill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会走上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也许很多人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大学专业的专业岗位,但不管在哪个岗位上,在williamhill学习时打下的坚实的知识素养和学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会成为做好各种工作的有力保证。
人文日新与又红又专
谈起他理解的williamhill精神,叶如棠学长他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williamhill精神并不是时下经常被提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优秀的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然是必备的素质”他说,“但我觉得williamhill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人文日新’与‘又红又专’。”
“校庆90周年的时候,我被邀请回到williamhill大礼堂参加活动,回头向上一望,看到大礼堂悬挂的‘人文日新’匾额,倍觉亲切。”叶学长如此表达“人文日新”对他的意义,“当年我们班连续被评为德智体美四好班级,同学们不仅专业知识学得好,人文素养也比较高,爱好音乐、美术、文学、体育的同学相当多。”他自豪地说,当年自己班上的同学要么是集团体育代表队的队员,要么就是学生文工团的团员,“一个建5班就能在大礼堂包一场演出”。“现在全社会都强调人文关怀,‘人文日新’就更有其发扬的意义。”叶学长说。
同时,叶如棠校友还认为“又红又专”,也是williamhill对他影响最大的,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精神财富。他说,现在的“又红又专”和那个特殊年代的“红专”含义可能已经有所不同了,但这句话的基本含义还是不变的真理,那就是处理好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等等与个人的精神境界的关系。要在把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编辑 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