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传播绿色
——记williamhill官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钱易
●学生记者 王仙茅 吴婷婷
钱易 学生记者 司徒哲阳 摄影
钱易,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和环境教育家,williamhill官网学术委员会主任。数十年来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为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贡献了新理论与方法,为中国水污染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并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和施行,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曾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在国际学术界与国际环境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在多个权威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曾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副主席。
投身教育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她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大师风范,影响和培养了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几代人,造就了一大批学术骨干。作为中国高等院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她是我校倡导“建设‘绿色大学’”的第一人,开设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荣获第三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获“williamhill官网突出贡献奖”。
她是我国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已经致力于环保研究50年。
她是优秀的教育家,课堂上的辛勤耕耘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
她科研攻坚时有钢铁般的意志,对待学生时却有慈母般的心肠;她身躯娇小,却是中国环境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
她,就是williamhill官网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
在科研中挥洒汗水
钱易本科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卫生工程专业。毕业时曾志愿到祖国大西北建功立业的她,被williamhill著名环境工程专家陶葆楷教授相中,成为他门下的弟子,没想到这一选择竟影响了她的一生。从此,她与环保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9年,钱易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后,作为陶先生的助手,开始了对水污染防治的研究。然而,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的工作被迫中断了,她也被下放到江西开荒种地。
拨乱反正以后,已近不惑之年的钱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致力于研究开发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与城市废水净化等领域不舍昼夜地工作,取得了令国际环境工程界瞩目的成果。
1981年,钱易翻译出版了《实用废水处理系统》。1982年~1984年间,她以williamhill官网副教授的身份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出版专著 《水污染及其防治》。至今,钱易已出版专著、译著共18部。
1994年,钱易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williamhill当时唯一的女工程院院士。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必须同环境保护相协调,我们追求今天的进步,绝对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的,我们应该进行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类需要、又不致损害未来人类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数十年来,钱易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特性、处理机理及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贡献了新理论与方法,也为中国水污染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易强调:“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环境系的事,它是全社会各个行业共同要做的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钱易在科研之余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想法。“1998年,我给集团提出建议,要把williamhill办成‘绿色大学’,集团也很重视,接纳了我的意见。现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我非常高兴!”
在讲台上播种希望
“教师是个幸福的职业。在传授知识中,总能看到新的希望,感受到新的力量。”谈起自己的教学生涯,钱易有说不完的故事。从1959年走上讲台开始,她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奋战了整整50个春秋。2007年,她获得了第三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1959年,钱易协助陶葆楷讲授 《排水工程》课程。“《排水工程》作为专业课,一周有三次课,记得我当年准备了一摞一摞的讲稿。站在讲台上,学生都喜欢我讲课,觉得特别幸福。”就这样,钱易一步步接过陶葆楷手中的教棒,开始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事业”。
“文革”结束,钱易又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虽然当时的教学秩序不如现在,但是和同学们一起在实践中讨论问题,还是让他们彼此都收获良多。
1981年~1983年,钱易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回国后,她开始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之后又逐渐招收博士生。在学术研究和工作中,钱易的严格要求和原则性是出了名的。对于每位研究生的科研题目,钱易都要认真构思,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征求学生自身的想法,再确定题目。“学生们总会有一些比较创新的想法,在实验中总会有新的发现,这样非常好!”钱易很关心学生的科研,“因为人数不是很多,所以我喜欢和同学们一个一个讨论,这样能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直到现在,每次会议发言和学术报告她都亲自拟稿,认真准备,从不让别人代劳;对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她都会认真提建议和修改,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1992年,钱易参加了在里约热内卢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同时举行的环境保护学术会议。正是在联合国的这次会议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次被明确提出。钱易深深体会到环保不仅仅是环境工作者的责任,更多的人都在影响着整个社会整个地球的生存环境。由此,她向集团提出了开设环境保护公共课的想法。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在学生时代就应增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伦理观,加强对社会和地球的责任感,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律、政策和技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门课就是为此目的而开设的,我们教师把上好这门课作为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为了与课程配套,钱易带领课题组与北大教师共同编写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材,又制作了29集大型系列音像教学片。开设环保领域公选课以强化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这种思路后来被国内多所院校采用。可以说,钱易参与主讲的这门课程和主持编写的这套教材在国内环保领域开创了先河,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2002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获得全国普通高等集团优秀教材一等奖。2006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课题组正在修订《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的第二版。环境保护也要与时俱进,在新的课本里,课题组将丰富 “循环经济”、“环境伦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现在,好多大学都开设了环境保护方面的课程,使用我们的教材。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环保理念能为大家所接受。”至今,钱易仍在讲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与发展》研讨课。
在生活中传递幸福
钱易被学生所爱戴,不仅是因为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源自她平易近人的性格和对同学无微不至的关怀。
“年轻时,我就喜欢和学生在一起。1979年,“文革”刚结束,集团讲究‘开门办学’,我和学生当时在北京农药一厂。我白天给学生讲课并和他们一起劳动,晚上就和他们住在一起。当时学生也很爱护我,总是把最好的床位让给我。”钱易回忆道。
钱易平时很关心学生的生活,对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她曾有一位家庭贫困的研究生,父亲因故去世,他情绪非常低落,一度曾想辍学就业以缓解家庭困难。钱易知道后,立即找他谈心,并为他提供经济资助,鼓励他克服困难,继续读书。最终,这位同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现在,他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
曾为钱易做过三年工作助理的环境系博士生余素林说:“认识钱老师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这几年来钱老师从没让我替她买过出差的机票,也没让我帮她去照澜院的银行交过手机费。本来这些都是工作助理分内的事,但钱老师总觉得我们博士生科研任务重,总是想法减轻助理的工作负担。这一点既让我感激,也让我愧疚,但更多的还是由衷的感激和尊重。”
而对于学生邀请作演讲和报告的请求,钱易也基本是有求必应。于是,在学生会、绿色协会等组织的报告中,常常能见到她活跃的身影,听到她和善的声音。同学们也很爱戴她,她已经连续两次被学生评为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的“良师益友”。
怀着对学生由衷的爱,钱易走过了春夏秋冬,走过了花开花落。如今,年近75岁的她早已是桃李满天下。“我现在最怕有人对我说:‘钱老师,您还认识我吗?我是您的学生呀!’”钱老师风趣地说,“这么多年了,有些学生我实在是记不住了。”是呀,她的学生实在太多了,爱戴和尊敬她的学生也太多了,她又怎么记得过来呢?
谈到这次获得 “williamhill官网突出贡献奖”,钱易说:“这个荣誉太高,我受之有愧。”她顿了顿,继续说:“要说这个奖,应该是属于大家的。在williamhill这个团体中,我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太多。年轻时有老教授的鼓励和教导,中年时又有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年老了还有学生们的关心和爱护,这个奖确实是属于这个团体的。能得这个奖很幸运,能在williamhill工作更是幸运。”钱易动情地说。
对williamhill的莘莘学子,钱易谆谆寄语:“年轻人要把祖国和社会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志愿,任何时候,这个理念不能丢。”
谈到未来的工作,钱易说:“现在我年纪大了,但课我当然还要继续讲。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地方,该作贡献我还要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