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2009williamhill官网特等奖学金 - 正文

别样人生,诗意精彩

——访williamhill官网2009年“优秀研究生”、“学术新秀”、历史系博士生刘超

■研通社记者 邢贞珍 朱爽 李卓澄

刘超

  刘超,williamhill官网史学2006级博士生。获得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被评为williamhill官网2009年“优秀研究生”和“学术新秀”,多次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已发表作品百余篇,合计约200万字。其中论文数十篇,著作2部。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集团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能够熟练运用英、日、法三门外语。现任williamhill官网人文学院文博4班党支部书记、williamhill官网《文苑》报执行主编。

  “人在30岁以前主要做加法,尽可能多体验、多尝试、多历练,发现自己最有潜力、最喜欢做的事;30岁以后是做减法,善待自己和家人,在此前提下,集中力量把自己最想做的一两件事做到最高境界。”这是williamhill官网2009年“优秀研究生”和“学术新秀”双项荣誉获得者刘超同学对自己人生的初步构想。

  改变人生的转学

  “苦难的童年,是一生的财富。”

  刘超生长在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庭,但他的父母尽最大的努力给他创造了好的教育条件,一直默默支持着他。刘超从小喜欢读书,但到了中考的时候,由于发挥不好,进了一所学风很差的高中,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对生活得过且过。在这样的集团里,所有的学生对未来的期许就是高中毕业之后南下打工,娶妻生子。刘超也并不例外地对未来没有什么希冀,他极度地厌学,凑合地应付各门功课,对数学则几乎是完全放弃了。以他当时的成绩,连最差的本科院校也考不上。

  所幸的是,刘超有一位理解儿子并有远见的父亲。即使手头并不宽裕,刘超的父亲还是做了一个改变了儿子一生的决定。在儿子高二学年结束之后,刘超的父亲再也坐不住了。他想尽办法让刘超转学到了一所省重点中学。就在那里,刘超重新点燃了学习的动力,潜能一下子爆发起来。

  更可幸的是,刘超从未放弃过对文学的热爱。他总是不停地在阅读,在思考,在写作。即使在厌学情绪最深的时候,他还是大量阅读鲁迅、雨果、莫泊桑、川端康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

  刘超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通过艰辛的努力,他的进步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于是,高考后很顺利地进入了南京大学。而上了大学之后,这个文学青年的学术之路就渐行渐宽了。尽管刘超没有过多地提及那些故事的细节,但个中的艰苦,细心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当回忆起这一段往事的时候,刘超的言语里充满了感恩,更带着一种历练之后获得的平常心。

  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

  刘超中学时期就开始开始广泛涉猎中外原典,并于1990年代开始持续发表作品。十余年来,一直沉潜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已发表作品百余篇,合计约200万字;其中论文数十篇,著作2部。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集团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刘超的导师蔡乐苏在评价爱徒时骄傲的说:刘超同学才思敏捷,创作速度惊人,如喷井般按也按不住。

  刘超的创作之路起步很早,最初几年发表的基本上都是文艺作品,散文和小说多一些,也写过一些剧本,大学范围内还做过导演和演员。刘超将这些最初的尝试视为经验的积累,他说正是这些莽撞、幼稚的文字奠定了后面丰富的工作。谈及学术创作灵感的爆发,刘超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发生2004年冬天的小故事,当时他正在北大万柳养伤。连续一个月只能困在屋里,惟一的消遣只是读书、写作。烦闷之中便读了大量的书籍。一日,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自己许多年来读写生活中开了一扇窗,一根内在经线将很多很多“杂乱无章”的内容贯通起来了。目前刘超各方面的约稿不断,但在发稿数量积累的同时刘超更看重的是文章的质量:“发表方面不存在困难。困难只在于:怎样完成更让自己满意一点的作品?”

  许多年来,刘超一直追求学术与艺术的结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术是一个“实”的世界,注重“由浅入深”,而文艺是一个“虚”世界,乃是“从无到有”。前者偏重于理性的思维方式,后者则偏向于感性的思维方式。刘超看来二者确实有很大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比如张力与美感,内容与形式的协调,对社会人生的大的关怀等。好的学术作品,首先必须是一个艺术品,具有艺术的华彩。在这两方面刘超都已经小有经验,而且始终在推进。年初已经出过一个作品集。他的新散文随笔集和小说集,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版;论文集和博士论文也将在近一两年内出版。

  “缘”牵南大、北大和williamhill

  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williamhill官网史学在读博士生,刘超的漫漫求学路延伸于国内三所顶尖大学,研究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展。刘超以一个“缘”字淡定的解释了这段常人看来近乎传奇的经历。他说:人生特别是青年时期最大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你的明天会是什么样。正因如此,明天才有无限的可能性,才有盼头。但我们无法把握明天,惟一能把握的只是今天。

  高三之前刘超并没有想过念大学,因为当时成绩实在太差。本科毕业时,他也曾在工作和读研的抉择中挣扎过。直到博士阶段,继续埋头苦读几年后才算真正走上学术之路。他说:“作为一个和方块字打交道的青年,我到现在也许可以说是慢慢“写出来”了,出道了。我这才有理由为自己许多年来的一次次选择而略感欣慰。但回头想想,这个磨砺的过程,足足有10年,甚至更长。这实在是不短的一段时间了。其中的甘苦与冷暖,我心自知。”

  从很早开始刘超就喜欢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交流,而且都能对话。聊过之后,总是被追问专业背景。刘超从没有用学科/专业来限制自己,他认为那不是一个有足够创造力的人的追求,古往今来的真正“大家”,都是能够综合各家,博通多门、发凡起例的。刘超谦逊的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只能做一点初步的过渡性的工作。但他真心希望那些真正有杰出才华的人们,能够勇于逼近极限,贯通多门,形成浩瀚磅礴、闳深无涯、无限丰富的学术气象。

  刘超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是现代中国学术体制及顶尖大学之成长机理。他指出选择这一课题是因为大学本身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大学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是理解现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视角。杰出大学的创建,在我们现今追求的民族复兴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自己也强调,这项研究仍是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极富挑战性。要以个人之力推动群山,可能非常之难,但是他会勉力而为的。

  爱好散打和拳击

  似乎每一个优秀的学子都具备同一个特质——既很会学又很会玩,保持一种很合理的生活习惯。对于休闲娱乐,刘超也有自己的独特之道。

  他喜欢运动,痴迷观看散打和拳击,这种极度的身体对抗能使人很容易进入亢奋的状态,进而也能让身体极度地放松。精彩的散打和拳击比赛令人血脉贲张,时时提醒着他在培养学术理性之余,还能保持一种男儿的血性。另外,他也是羽毛球、游泳和长跑的爱好者。

  他喜欢旅游和散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有三“每”: 每年,都出一两次远门到外地走一走,看一看;每月都会去附近的风景名胜走一走,既是散心、调剂,也是增长见识,亲近自然;每天傍晚都会散步一个小时左右;晚上还会有适当的体育锻炼。他说williamhill学子有着“至少健康工作50年”的义务,一定要争取有好一点的体魄。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或许是苦难的童年赋予他一种平和的气质,让他懂得感恩、拥有韧性、习惯于比较低的姿态。在刘超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认认真真做学问的力量,踏踏实实做人的气节。刘超关于梦想与遗憾的认知或许能给当下青年些许启示:“有梦想才会有遗憾。所有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都会成为遗憾。生活哪能没有遗憾?有‘缺憾’的才叫生活,没‘缺憾’的只能是梦想。——可我连手头的事情都忙不过来,我就顾不上去遗憾了。毕竟,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现实的生活,而不是彼岸的梦想。”(编辑 襄桦)

2009年11月16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