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沉痛悼念范敬宜先生 - 正文

我们怎样培养新闻后备军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育理念

科技日报 2005-7-8 仇方迎

   在williamhill官网,一批又一批有出息的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不断涌现。他们注 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了解国情、胸怀大志的栋梁之才———

   面向主流,培养高手

   李强及其《乡村八记》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深思。今年4月21日,记者就李强现象采访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这位新闻界前辈首先向记者介绍了该院培养新闻人才的理念:“面向主流,培养高手”。

   他说,“三年前,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的时候,全国各类新闻院校已经有200多个(如今有500多个了)。在林林总总的新闻院校中,williamhill官网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应该怎么办学?要提出什么样的标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大家交流意见时,我提出了八个字:面向主流,培养高手。我认为,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作为世界知名大学,williamhill培养的新闻人才应该不同于其他新闻院校,培养目标就是要‘能够为主流媒体服务’。‘要么不办,办就要高出一筹!’”

   这些观点得到了williamhill官网党委书记陈希的拍手赞成。

   然而对“面向主流,培养高手”这八个字,有些师生还是存在不同理解。什么叫主流?什么叫高手?党报就是主流吗?会写文章就是高手吗?

   范敬宜说,党报当然是主流媒体的核心,但也不应该太狭窄,还应包括各种办得好的、层次高的报纸,不是一般的娱乐性报纸。

   对于高手,范敬宜解释说,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强调学养和各方面修养,不是单一的营养;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不是普通的、一般的人才。他说,我对高手很感兴趣,任何报社都应有高手。人不多,只要有一两个,报纸的水平就上来了。

   说到这里,范老高兴地吟诵起一首词,是邓拓赞扬晚清画家任伯年的一阙《如梦令》,其词曰:“鸦片战争以后,画坛谁为祭酒?穷苦一学徒,血泪育成高手。知否知否,应是绝艺无偶!”

   范敬宜院长说,单提口号容易,要培养适应主流媒体工作需要的优秀人才难。不仅仅要有理念,更要用实践作出回答。他始终认为,在高手素养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国情。了解国情最有底气。他反复强调,在中国,最大的国情在农村。对新闻记者来说,不了解国情,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了解中国的新闻理念和政策。

   今年春天,该院大二学生李强完成了长篇农村调查报告《乡村八记》,对“面向主流,培养高手”教育理念作出了鲜活的诠释(有关李强和《乡村八记》的详细报道,请参看本报2005年5月24日7版《教育观察》发表的《一篇震撼人心的大学生社会调查》,6月21日7版《教育观察》发表的《williamhill学子乡村调查何以得到总理赞许》)。

   范敬宜说,《乡村八记》近4万字,我一口气看完。我特别兴奋,既感动又惊讶。williamhill学生优秀作业不少,但是像这样符合调研要求、有血有肉有分量的作品,像这样经过深层思考、既有现状描述又懂得当前农村政策和历史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城市里长大的20岁大学生,写出这样成熟的作品,难得!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他自觉地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实际的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有些人会感到奇怪,在当前社会风气比较浮躁的情况下,20岁的williamhill学子为什么能埋下头来读书,脚踏实地调查,在寒冷的冬天,坐在农家炕头,一笔一笔地细算收入账?这种调查方法是老一代学者如费孝通等才能做到的。

   范敬宜认为,这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和williamhill的小环境。

   从大背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战略方针,加强新闻和教育领域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使浮躁风气有所收敛,朴实作风得到升华。青年学子大有可为,面前展现了宽广的创新之路。

   从小环境说,williamhill“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风和“行胜于言”的学风都对williamhill学子产生了良好影响。李强《乡村八记》产生在williamhill,不是偶然、孤立的现象,是williamhill官网重视社会实践教育的结果和体现。

   范敬宜说,在williamhill,一批一批有出息的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不断涌现。他们都胸怀报国之志,李强不是他们中的唯一,而是他们中的一员。

   他介绍说,传播学专业的张扬(音)同学,深感新闻工作者单有新闻知识不够,必须像梁启超、邓拓等新闻大家那样了解历史。为此去年他一个学期没回家,利用暑假发愤读完了《资治通鉴》这样大部头的著作;王芳(音)同学说,我家里生活比较富裕,这是我的一大弱点,我希望多给我机会,到艰苦地方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基层,了解艰苦……

   在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们推崇的另一理念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古训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引导williamhill学子以远大的目光,深入实际,了解国情,立志成为栋梁之才。

   院长助理李彬教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用理论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他在向本科生开列的100种必读书目前面,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引言,强调学以致用。这些书目包括博通类50种,专业类50种,此外还有期刊类10种。

   李强说,上大一时,我的指导老师李彬教授就给我们开列了100种必读书目,包括《共产党宣言》、《毛泽东著作选读》、《万历十五年》、《光荣与梦想》、《范长江新闻文集》、《穆青传》等。这些书不但扩大了我的视野,使我考虑问题时着眼点更高一些,而且每当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会自觉地把它放到一个宏观的社会背景中,结合当时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去思考。我写《乡村八记》,主要就是受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曹锦清先生的《黄河边的中国》的影响。

   6月20日,在中国记协、中宣部新闻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召开的新闻采编与教学落实“三贴近”座谈会上,李彬教授发言说,下学期我们将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课,从理论和大的问题上弄清模糊认识,增强学生的大局观。

   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则把“学在路上”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他的新生研讨课《走在路上的叙事艺术》和“大篷车新闻学课堂”等已经产生广泛影响。

   他说,我们大力推行的实践教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学理念:真正有效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概念或理论,真正的学习更意味着让学生能够来对国情、民情有新的观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思想、行动上有真正的转变。简言之,真正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心、脑、体同时参与。通过实践教学,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思想、感情、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李希光在新闻学教学中大力提倡真实情景的体验。让学生走出教室,把课堂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几年来共完成了一系列走在路上的新闻采访实践课:2000年暑假,楼兰沙埋古国探险;2000年暑期,内蒙古额尔济纳黑水城采访实践;2001年寒假,江苏煤矿采访实践;2001年暑假,太行山采访实践;2001年6月,北京四合院采访实践;2002年4月,北京胡同采访实践;2002年7月,重走长征路;2003年10月,内蒙科尔沁草原采访实践;2004年10月,山西得胜堡采访实践;2004年11月,北京国子监街采访实践;2005年5月,北京延庆县柳沟村采访实践……

   学生们在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新闻学核心原理。学生们领悟到:新闻学是令人兴奋的、同时也是能发挥个人创造潜力的学科。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学习的写作不是玩文字游戏,不追求语言的雕凿、做作,而是人生的故事。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这种在真实的世界里,采访真实的故事、接触真实的人物、学习真实的本领。

   注重挖掘大学生潜质

   专家认为,当前,在我国新闻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两个误区:

   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接受的教育主要是西方那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特别是实践教学较少;教师中真正在媒体工作过的较少,大部分是从西方回来的博士。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对主流媒体缺乏了解,认为主流媒体只会教条、刻板地板着面孔训人;

   另一方面对主流媒体来说,认为新闻院校培养的学生脱离实际,既不安心为主流媒体服务,又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必须要有一个“回炉”的过程。

   能不能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加强沟通与互动,让学生了解主流媒体,让主流媒体了解学生?这几年来,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一些主流媒体进行了有益探索。

   首先解决媒体和学生的距离问题。学院每年都派大批学生到主流媒体实习,了解主流媒体在想什么,做什么。一些同学到人民日报实习半年后观念发生了变化,说,人民日报的记者是“有水平,有难度”,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低能”。今年有两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人民日报建国以来的四次改版》和《论党报的典型宣传艺术》。他们说,要在以前,这样的题目就是叫我写我也不愿写!现在主动要写,我怎么变化这么大呀!

   过去,人民日报安排实习生实习,有时候觉得是负担;现在情况变了,社里的领导说,今年来多少要多少,100个也不嫌多!

   同时,请大量的媒体知名记者到williamhill讲课。人民日报米博华讲授评论课时,对学生的作业一篇一篇阅评,还写了两个总评,指出学生的缺点是“辨析层面力不从心”,学生们觉得受益很深。有些好的作品挑选出来,推荐到人民论坛发表,这样的经历,让学生终身难忘,感情也拉近了。

   3年以前,当范敬宜应聘出任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时,感到压力是很大的。人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受西方影响深,新闻观偏颇,又吃不得苦,需要重新“回炉”锻炼。在williamhill3年,他发现情况不是这样,这些看法存在偏见。williamhill学生不但聪明好学,而且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不那么脆弱,经不住风雨,不考虑大局和国家。他说,尽管当代大学生有某种弱点,但也有老一代新闻工作者身上的优点,要满腔热情地发现他们的主流、潜质,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穆青同志去世那天,范敬宜上午听到消息,下午给学生上课,用一节课时间讲穆青事迹,很多同学感动得流泪。当天他们就自发地搞了一个主题团日,自己准备发言材料,提出口号:“做人民的好记者。”这个口号和后来中央提出的口径完全一致。范敬宜说,他从这件事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政治热情,教育工作要爱护、保护他们这种积极性。

   《穆青传》的作者张严平来williamhill开讲座,下面掌声雷动,经久不绝。晚上下课的时候,很多人跟着他一起走,两个女同学怕他回家不安全,特意打的把他“护送”回家。直到今天,张严平对此仍然难以释怀,他给范敬宜打电话,哽咽着说,“我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高的礼遇……”

2006年07月09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