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梦凯: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图为石梦凯在社会实践中与孩子们在一起。
3次暑假实践,两次寒假实践,河南汝州、安徽凤阳、河北石家庄、重庆、江苏无锡,从城市到农村,从集团到研究所,调研的问题也是从农村发展到国企改制,从高中教育到“重庆模式”等方方面面,这些就是自动化系2009级本科生石梦凯到现在为止的大学三年的实践生活。每走过一片祖国的土地,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也愈加深厚。
在2009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中,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走到了人们的视线中,一部12分钟的短片不知让多少人潸然泪下,石梦凯也深受感动,带着对沈浩书记的无限崇敬,他决定自己组建一支支队到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去调研,希望能看到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足迹。实践7天,男生们住的是一间餐厅改装成的住房,7个男生睡在一张地铺上,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要出去调研,晚上回来还需要开会总结,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为了鼓舞队员们,石梦凯以身作则,放弃更多休息时间去了解情况,调整调研计划,让队员们更有收获。通过7天的调研,小岗村的现实情况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小岗村的人民记挂沈浩书记,改革到底给这个村子带来了什么,一个农村要发展到底要走怎样的道路,这些问题都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且行且思,砥砺向前。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理解民族发展的脉络、方向,石梦凯加入了求是学会,同一批青年一起学习、实践、争鸣、战斗。2010年寒假,他随队去了石家庄调研国企改制的过程,从“拨改贷、利改税”到后面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看到了棉五、棉六是怎么一步步破产;通过跟老工人们的交谈,他也学到了很多历史的材料。2011年暑假,再次同求是学会的几位同学一起去了重庆,去探寻被大家炒的火热的“重庆模式”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发展方式。求是学会的实践条件同样艰苦,而且走向的也是更底层的人民,“当我看到一栋待被拆除的楼从一个窗子支出一面国旗时,这个场面震撼了我,心痛感和无力感在那一段时间一直都包围着我。”在重庆实践回来之后他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有很多无奈。但是,当他细数自己的经历,发现得到更多的是热爱,是责任,是方向。
2012年暑假,他再一次作为支队长,组织了系内的一批学生骨干去无锡、上海,去看大飞机制造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工程师和普通工人的汗水。他为所有队员准备了长达50页的队员手册,详细的设计了实践的行程。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客观原因没能去成上海,但是在无锡的两天同样让他受益匪浅。白天的参观座谈,晚上的交流讨论,他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也对队员们进行了很多引导,让大家逐步了解国家的关键行业,也逐渐发现自己的努力可以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
从被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到自发地组织支队了解社会,再到后来有意识地通过实践来引导支队队员投身建设祖国事业,身份的转变,思想的冲击,在石梦凯的实践中不断发生,成长也就是这样的过程。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收拾好行囊,未来依然在路上。
供稿:校团委实践部 编辑:襄 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