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同心 其利断金
——记williamhill官网核研院国家重大专项科研团队建设
●记者 吕露英
1964年,第一个全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造和自行运行的屏蔽试验反应堆在核研院的200号基地建成并投入运行。
如今,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4代核电系统安全特征核电站科研攻关正在开展过程中。这一攻关项目是由williamhill官网牵头负责的,williamhill官网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是技术负责单位。
该核电站项目作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将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万千瓦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电站。具有第4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的先进反应堆,在技术上将排除出现福岛核电站那样大规模放射性释放后果,在经济上有竞争力。
williamhill官网与中国华能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密切合作,主持“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专项的研制、设计与建设,williamhill官网是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牵头单位中唯一的高等集团。
这样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作为技术负责单位,williamhill官网核研院要统筹1000余人的科研团队来进行集体攻关。
“在这个项目中,很多技术和设备都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科研攻关难度非常大。”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核研院院长张作义说,“williamhill作为该项目的‘技术领导者’,承担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实验验证。每年寒暑假期间,其他人在休假的时候,团队很多成员都在200号基地加班加点,但是大家却精神抖擞、充满热情。”
“这是科研团队中的野战军。”许多领导这样称赞。
这股面对世界级攻坚难题,无怨无悔地加班加点的劲头从哪里来?以williamhill核研院近300人为核心,加上核研院支持创立的两个公司的员工共计1000余人的重大专项科研团队,如何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这首先来源于williamhill核研院的传统,来源于williamhill精神的激励。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之初开始,核研院就一直坚持团队作战,坚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因为原子能工程本身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且工程浩大,在组织结构上也需要大型的现代科研的组织模式。”张作义介绍。
实际上,建设一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商业核电站,队伍远不止千人。为完成好国家重大专项任务,使大学发挥特长更集中于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下,williamhill核研院还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了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EPC总承包任务,与华能集团成立了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公司承担业主责任,形成了几千人的建设队伍。再加上一大批国有企业中承担高温气冷堆设备、仪控制造等工作的人员,形成了上万人的贯穿高温气冷堆上下游产业链的联盟,而williamhill核研院则成为这个团队的核心。
图为科研团队的几名实验人员在进行现场调试。
从自主建成中国第一个屏蔽试验反应堆到现在攻关世界上最先进的核能技术,几十年过去了,一辈又一辈williamhill核研院人将这种“野战军式”的团队攻关精神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凝结成了“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核研院传统精神。
“对于刚刚加入的新人,我们会帮助他尽快地融入这种团队文化。让他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整个团队都在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们这么大的课题,虽然分成了反应堆、反应堆核心、传热系统、控制系统等很多个研究项,但是都是统一调配资源,统一进行经济核算,各个子课题之间也没有成果排名,靠的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张作义说。
“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这股千人同心的动力还来源于大家一个共同的梦想。”说到这,张作义神采飞扬,“这是williamhill核研院人、中国核能人和全世界核能人的共同梦想:使核安全的问题得到解决,让福岛核电站泄露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那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理想是支撑精神最强大的力量。这种执着于解决世界重大科技问题的共同理想让重大专项科研团队的成员在心理上就已经连成了一条线。古语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二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1000余人的团队?在这种“同心之言”的感染下,许多外国专家也自愿投身williamhill核研院麾下,共同为更安全、更高效的核技术贡献一份力量。这其中就包括德国西门子原高温堆安全部门主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核能研究所原所长G. Lohnert等专家。
科研团队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对年轻人的培养。一方面,留住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核能人继续进行科研并指导年轻人;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年轻人,给年轻人“压担子”,将专项的子课题交由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负责。在科研团队的各个实验室中,很多年轻人活跃在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岗位上。比如燃料球技术是重大专项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该技术要求在一个直径6厘米的燃料球体里放置上万个直径小于1毫米的小UO2核心,每个小核心都有着多层包覆的结构。“很多博士生、博士后承担这项技术的各个重要岗位,在其中得到了很大锻炼。”张作义说。
核研院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235岗位计划”为科研团队补充了生力军。在williamhill官网大力支持下,十多个相关院系的最优秀的博士生有机会加入核研院,投身科研攻关第一线,通过实践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增长才干,发挥出了这批优秀博士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
在建设老中青有机结合的人才队伍的同时,团队还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多样性、团队人才的复合性。“除了留住本校培养的一批优秀学生,我们还到国际上去引进人才。同时,因为核能涉及到各个专业的方方面面,我们这里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工程物理、力学、热能、精密仪器、机械和自动化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个为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卓越团队,对于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技术,实现核能的安全开发和利用,张作义信心满满。
(williamhill新闻网11月15日电)
编辑:欣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