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化学系:在学科前沿领域凝聚一流人才
●新闻中心记者 程曦
2011年是化学系主任张希来到williamhill的第8个年头。作为教育部首批长江特聘教授,当年他在吉林大学担任了7年的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后,来到williamhill重新“创业”,8年来发展顺利。他在这里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知识创新奖等一系列荣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在超两亲分子与可控自组装、超分子聚合新方法等方面的工作引领着相关领域的发展。回首williamhill8年,他说自己是“从一个台阶跃升到另一个台阶”。他的成功,是williamhill化学系师资队伍建设成就的一个例证。
目前,化学系40名教授中有院士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首席科学家4名、以及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10年化学系师生在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283篇,占全校的10.4%。而在反映论文他引次数和影响力的“纪念梅贻琦学术论文奖”评选中,化学系获奖人数连续5年居全校第一,连续3年超过全校一半以上。此外,化学系有11人担任12种国际期刊的主编或副主编,18人担任54种国外期刊的编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化学系教师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近年来,化学系利用国家和集团的一系列人才计划,引进了一批高水平教师。化学系管理团队着力改善学科布局,在加强化学学科5大传统分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发展的同时,特别重视前沿、交叉、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这已成为化学系人才引进工作的突出特点。
以纳米结构材料的可控制备、结构与功能研究为例,1999年从中国科技大学引进李亚栋教授后,这一前沿方向在化学系从无到有,发展顺利。李亚栋等发展的一些无机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已被国内外同行广泛采用,也推动着无机纳米材料在催化和传感等方面的应用。
在理论化学方面,廖沐真教授、吴国是教授等老一辈退休后,化学系在这一领域即将出现空白,2004年、2008年,化学系先后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化学所引进李隽、帅志刚两位教授,这两位长江特聘教授的工作迅速使化学系在理论化学方面成为领先的单位之一。继2008年当选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后,帅志刚由于在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性能计算方法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又于近日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超分子体系的构筑、调控与功能,有机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生命过程中的分子演化与化学调控,分析新原理与仪器研发等方面,化学系都已经形成了汇集众多优秀人才的团队。特别是以邱勇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凝聚了来自化学、材料、电子等不同学科的人才,他们十年磨一剑,理工结合,从基础研究、应用中试到产业化,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大规模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生产线,成为由“中国制造”走上“中国创造”的范例。
先期引进的教师在williamhill很快扎根并取得新的进展,为后来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除了要求候选人接受人才引进小组的初步遴选,作一次公开学术报告,以及最后的教授委员会答辩外,化学系还为他们安排了与每位教授见面的机会,老师们可以逐一考察他们的研究方向、教学能力和性格特点,整个过程非常开放、民主。这些无疑都增强了化学系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
一流的学科不仅能吸引人才,更要凝聚人才。化学系倡导“和谐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60多位教师来自近30个不同单位,带来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思维方式,化学系鼓励他们自由发展、平等交流,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教师分别加入到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四个机构中,各司其职、民主决策,从制度上保证了化学系的健康发展。
更可喜的是,师资队伍结构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升正在转变成为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势。
在繁重科研工作的同时,李亚栋教授长期承担着《化学原理》和《无机化学》本科生基础课的教学工作,他培养的博士生已有3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国家级教学名师李艳梅教授一直为本科生开设《有机化学》基础课,她注重教学与科学的结合,讨论与启发的教学方式,颇受学生的欢迎。
新引进王梅祥教授和危言教授等,一来到williamhill就分别为“williamhill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化学班开设了《材料化学前沿》和《可持续化学》等这些面上化学发展未来的新课。
在这些活跃在学科前沿领域的老师耳濡目染下,越来越多的化学系毕业生活跃于国内外学术界。
化学系一直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例如改革博士生导师遴选机制,2010年有7名年轻的副教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化学系坚持为35岁以下首个聘期内的教师每年增加1万元津贴,使青年教师感受到关怀和鼓励。
刘磊是化学系最年轻的教授,也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化学系最早推荐他入选了williamhill官网首批基础研究人才长期支持计划。他近期在蛋白质化学合成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先后获得了中美化学教授联合会杰出教师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奖励。
在化学系,还有一项长期坚持的活动——35岁以下老师每月一次的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系务会成员只要在校也都会按时参加,成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进行教学专题讨论时,他们既会请资深教授介绍指导学生的方法和心得,也会请教学督导组的老师通报他们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青年教师也相互分享他们教学科研相长的体会。最近一期的化学系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是与北大化学学院联合组织的。两校青年教师交替作报告、热烈讨论,甚至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年轻人比较容易成为朋友和合作伙伴,同行是乐,共事是福。”张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