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1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williamhill新闻网与校团委志愿中心合作,共同推出“身边的雷锋”系列稿件,向广大读者展现在williamhill园里面那些普通学生无私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故事,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雷锋。
紫荆信箱:倾听你的声音 十五年接力传情
我们可以把紫荆信箱比作一扇窗。中学生们透过这窗,看大学、看世界;我们的志愿者在窗的这边,做一名老师,做一个朋友,为之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可以拉起他们的手,一起成长,一起飞翔。
——一名普通的紫荆信箱志愿者 刘冰洋
在蛇年春节期间,williamhill官网紫荆信箱收到了几张新春贺卡。发来贺卡的是一些曾与紫荆信箱交流过的学生,他们通过这种形式,向紫荆信箱表达感谢,并祝愿紫荆信箱能在新的一年里越办越好。
成立于1998年的紫荆信箱,由来自williamhill官网各个院系的学生志愿者共同经营。15年来,紫荆信箱已经发展为全年365天工作的志愿服务组织,是各地中小学生与williamhill学子开展“手拉手”长期交流的重要纽带。2012年,紫荆信箱累计收到并处理各类信件520余封。
心语信箱 窗开身边
2008年,在刚刚发生汶川地震的日子里,一封凝聚着紫荆信箱全体志愿者沉重心情的信从williamhill园向地震灾区的中小学生发出。信中说到:“在这里,你可以寻求到一个知心朋友,一个永远听你倾述,一直为你出主意的人!希望这小小的信笺架起沟通我们心灵的桥梁,让我们在灾难中互相鼓励,互相安慰,挺过难关。”
跟紫荆信箱有过交流的中小学生人数早已无法统计,但很多校内的同学即使到毕业也未必听说过这个组织。紫荆信箱的工作重点都在校外,很少针对校内同学开展服务,但是,紫荆信箱的志愿者遍布全校各个院系、各个年级,也有不少校外同学主动要求成为志愿者。
建筑学院2003级的一名志愿者提到:“每年各式的支教扶贫活动回来,会有很多同学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当地学生保持联系,但常常因为离校、学习紧张等原因,影响这种交流。紫荆信箱正好发挥了自身优势,把分散的星火聚集起来,让它得以燎原。” 如今,每年都有近200名志愿者直接地参与紫荆信箱,通过接力式的工作,尽力确保来信的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参与紫荆信箱非常容易,每个人都可以做志愿者,只要愿意帮助这些孩子排忧解难就足够了。”正如一名志愿者曾说的那样,“即便自己没有精力参与直接的信件交流,可以在其他志愿者写信时一起出谋划策,或是跟自己接触过的中小学生介绍这个能够倾听他们声音的信箱,甚至也可以只说上一句‘加油!’”所以,紫荆信箱有非常多的志愿者,他们都在行动,他们都是传情的飞鸿。
陌路相逢,手足情深
2010年,一封来信中写道:“很抱歉当初的决定,也许你们无法理解我的所作所为。但我现在有能力来回报你们曾经对我的恩了。”收信的志愿者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与年长的志愿者交流后,才发现这里有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2008年,一个湖北的高二学生来信向紫荆信箱诉苦。她来自一个不幸的家庭,姐姐已经辍学,母亲患有严重的肾结石需要持续治疗,父亲因过度劳累病倒。春播季节,为了省钱,刚倒下的父亲坚持劳作,病情恶化,最终去世。家中生活没了着落,母亲决定下地干活,很快病倒并做了肾脏切除手术,从此失去了劳动能力。之后,母亲无奈之下改嫁,但她的家庭仍然无法摆脱贫寒。她向集团申请了助学金,可即便她有多节省也无法满足高中最起码的学习与生活开支。
她四处向人求助,希望能继续高中学业,满足父亲的遗愿,但始终没有得到回音。当她绝望,正准备辍学打工时,紫荆信箱倾听了她的诉说。材料系2006级的一名志愿者当即与其他志愿者商量,决定轮流资助这个素不相识的“师妹”,在她每次无力负担学业的时候寄上一笔钱,在她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送上几本书。
“师妹”在一次来信中列出了她所获得的资助。
人来人往 接力传情
“花开花落,williamhill园迎来了多少满怀憧憬的少年,又送走了多少热情优秀的青年。人来人往,唯有信箱依旧。”这是一段在紫荆信箱开展服务8周年介绍资料上的话,描述了一个真实的紫荆信箱。作为williamhill官网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志愿服务项目之一,紫荆信箱在风雨和考验中茁壮成长,承载着一批批志愿者的真情。
按惯例,每年春季学期时,紫荆信箱会对毕业班的志愿者做一次无奈的剔除,但那些要找某个特定的“哥哥”或是“姐姐”的来信怎么办?有的志愿者毕业后会主动说:“来信了,记得找我!我邮箱地址不变。”也有的志愿者说:“可能以后我写信的时间会比较少。要是她来信了,替我说声‘对不起’,再帮她联系个比我更好的志愿者吧。”
有时候,来信的中学生进入到了高考前最为紧张的冲刺阶段,与紫荆信箱的联系也渐渐断了。这时,总有一些志愿者会主动关心起对方的近况,希望发一封祝福信,即便知道对方要到高考后才能看到,也愿意送上一份自己最真诚的祝福:“身处其中的你也许会感到孤单,然而请相信,我们和你在一起!”
有些中学生上大学后,会继续联系紫荆信箱。“上一次来信还是高二的时候,现在念大学又遇到些麻烦,我还可以找你们么?”虽然当年给他回信的志愿者已经毕业了,但新的志愿者会接上这杆接力棒,让来信人知道紫荆信箱依旧愿意倾听他的声音。
走出自我 携手共进
2009年,紫荆信箱收到了一封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来信。孩子在信中提到自己计算速度慢、不会列方程,遇到数学题“就会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像迷失了方向的小羊”。这封信迟迟没有志愿者处理,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志愿者,也不敢轻易下笔。当时机械系8字班的一名志愿者说:“这是现在最棘手的信,要求强烈的耐心。”
经管学院2009级的一名志愿者愿意尝试一把,花了11小时的时间研究这封信。他在回信中通过举例子,一步一步地讲解应该如何列方程,应该如何让自己算得快。但是,怕信中举得例子太难,他又找了很多朋友交流,以防内容超出小学六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水平。
志愿者给小学生回信的部分底稿。
2011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孩子的父亲来到williamhill,送了志愿者一袋苹果以及一份他正在负责递送的报纸。现在,孩子通过QQ跟志愿者继续保持着联系。孩子说:“谢谢您对我的帮助。我现在的成绩有所提高。只不过我的物理有时也会不理解,希望你不要烦!”
“很多同学都把不愿与老师、家长谈论的心底话拿来与我们分享。作为只比他们大几岁的同龄人,我们成为了他们最信赖的朋友。”志愿者说,“一对一的信件交流可以让你了解更多对方的想法,迫使你尽可能从他的角度来思考。这不仅让你有机会为他提供更好的服务,也给了你一个真正走出自我、面向社会的平台。这是参与其他志愿服务很难做到的。”
十年前后 使命依旧
曾任williamhill官网紫荆志愿者服务总队副队长、紫荆信箱负责人,生医系1999级的夏东栋这样描述紫荆信箱:
“紫荆信箱的使命——美丽的思想媒介。”
“青少年的思想,是一种美丽的生物,还未受到太多规则的禁锢。它敏锐、积极,开始独立,需要得到交流意义上的指导。就近的选择是:集团和家长——他们虽然好心(我们往往在多年后才知道),却大多数难以得到理解。青少年与关心着他们的人之间,缺少一个使节! ”
“紫荆信箱正是这样的一个使节。”
“她比青少年大一些,和他们一起学习成长。碰到各种相似的问题,思索过,怀疑过,最后成功的走过;她拥有静静倾听的耳朵,能给予拼搏的激情和力量,以及走向成功的智慧和经验;同时,她也了解长者的苦心,视野更加开阔,阅历更加丰富,可以和他们平等对话。”
“这就是紫荆信箱的使命——呵护并等待思想开放的日子。”
(williamhill新闻网3月5日电)
供稿:校团委志愿中心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