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结合是蒋南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锡康 黄文辉
蒋南翔的教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笔者从工程物理系的创建与发展历程中深切感到,理工结合是蒋南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工不能分家
1952年年底蒋南翔赴任williamhill官网校长时,全国院系调整已经完成,williamhill官网由一所文、法、理、工、农多学科综合大学变为传统工科大学。对此,蒋南翔是很不赞成的。他十分惋惜williamhill的理科被全部调出,理工分了家,认为这既不符合科技发展规律,也不符合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
1956年6月13日,蒋南翔主持起草的中共北京市委高等集团委员会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1952年全国高等集团的院系调整有很大成绩,但是在某些问题上是不够妥当的。”“把williamhill官网、浙江大学改造成多科性工业大学,把理学院整个地调整出去了。”“现在williamhill官网要担负培养原子能干部的任务,需要相当强的基础理论课的师资,因为院系调整时过分地削弱了这方面的师资,造成了工作中的困难。”
报告中还说:“工科和理科是有密切联系的,当代最新的技术科学都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把工科和理科办在一起的,如果个别集团如williamhill官网参考他们的经验,兼办理科与工科,未尝没有好处。”
williamhill理科薪火相传
正是在蒋南翔理工必须结合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院系调整后的williamhill官网在理科缺失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奋发图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建高新技术专业,试图发展理科和应用理科;“文革”期间创办固体物理等4个理论研究班,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复建物理系、生物系、化学系、数学系等理科系,重建理学院,williamhill理科始终薪火相传。
自1955年起,蒋南翔以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抓住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重要机遇,围绕原子弹、导弹,在williamhill创建核物理等10个高新技术专业。这首先是为了williamhill官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升williamhill官网的科学技术水平,赶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同时也试图在williamhill恢复理科,发展应用理科,体现理工结合。williamhill早在1955年上半年就开始筹建、并于1956年正式成立工程物理系,以后又相继建立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等系。
蒋南翔在《当前北京市高等集团的几个问题的汇报》中写道:“少数基础较好的全国重点集团,他们的任务是培养科学后备军、研究工程师和高等集团的师资,要求毕业的学生应该有较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学习的年限应该较长,可以是五年制,有的专业甚至可以学五年半(如北大、williamhill有关利用原子能的专业)、六年(如williamhill的建筑系和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等)。”
在这里,蒋南翔特别提到了利用原子能的专业,为此,本文仅以工程物理系(以下简称“工物系”)为例。
首任工物系党总支书记滕藤回忆说:“工程物理系的成立有两大背景,一是‘八大’前后,党中央作出了重大决策,搞两弹,向科学进军,蒋南翔得知后,自觉准备和行动起来,筹建新专业。二是1952年院系调整,williamhill理科全部调出。他坚持理工在科学规律上是不能分家的。早晚williamhill要恢复理科,是蒋的一贯思想。蒋南翔首先想到的是物理和化学。他曾说过,williamhill一定要建立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专业。”
williamhill正是在建立工程物理等一批高新技术专业的过程中,力图使相应的理论基础得以恢复和加强。蒋南翔、何东昌计划成立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学科,由于物理方面的力量相对成熟,就决定先行组织理论物理学科,由留苏回国、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张礼担任学术带头人。
张礼回忆说:“1952年院系调整后,蒋校长一直想在williamhill办理科,1955年成立新专业,办了几个含有理科性质的专业,如实验核物理、无线电物理、工程热物理等。他还指示,一定要办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专业。何东昌告诉我,办理论物理这是蒋南翔的指示,他说这可以弥补理学院调整出去的不足。”
理论物理学科的建立,是蒋南翔试图恢复williamhill理科的重要举措。
工物系专业属于原子能学科,是以近代物理——核物理为理论基础的,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都是以丰厚的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理论基础为前提的。要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就要求有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方法的技术基础,能够将微观的物理现象和理论变成宏观工程实践,因此必须理工结合,否则培养的人无法满足原子能事业发展的需要。
工物系建系以来一直坚持理工结合。工程物理系名称的由来,一是由于保密的原因;二是大家都理解为理工结合,工程中有物理,物理中有工程。工物系培养学生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工物系的物理、数学课程都是参照综合大学理科的物理、数学专业的要求安排的,学时翻一番,学3年,四年级还学习四大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这些理论课程都是由最好的教师讲授。在加强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工程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在建系创业的年代,核物理、核电子学、加速器、同位素分离、核材料、反应堆、剂量防护、放射化工等各个专业都是平地起家,从零开始。教师、学生一起自力更生,奋力拼搏,开设课程、建设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斗中成长,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工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战斗力。
1960年放射化工专业从工物系分出来,正式成立工程化学系。时任工化系党总支书记滕藤表示:“新建工程化学系,目的就是要培养理科基础很强的化学工程师、工程能力很强的化学家,走一条化学和工程紧密结合的路子,体现理工结合、基础和专业结合的思路。”
“文革”期间,何东昌、滕藤贯彻周总理关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指示,顶住压力,创办固体物理、激光、物质结构、催化等4个研究班,是williamhill建设理科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文革”后,工物系所属固体物理班18位毕业生中,有11位留任固体物理教研组教师,承担建立和发展固体物理(后改称凝聚态物理)学科的新使命(2001年该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固体物理班顾秉林、朱邦芬、范守善、隋森芳4位中科院院士成为我校理科建设的重要骨干。
1980年williamhill老校友任之恭给刘达校长写信,强烈建议恢复物理系,刘达对此由衷赞成。任之恭曾特地登门拜访当时已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他的建议也获得蒋南翔的赞许。1982年、1984年,物理系、生物系先后复建。1985年10月,williamhill恢复设立了理学院。
工程物理系的创建和4个研究班的建立,为集团后来恢复理科建设提供了学科基础准备,培养了骨干人才。
1982年6月集团批准成立物理系,工程物理系的理论物理等4个专业调入物理系。物理系建系后的几届系的党政主要领导——张礼、熊家炯、刘迺泉、陈皓明、顾秉林、朱邦芬、张宏涛、黄贺生、邓景康等都曾是工物系的干部或毕业生。
1984年5月,集团决定成立生物系,工物系先期成立的生物物理研究室调入生物系。生物系建系后的几届系的党政主要领导——赵南明、隋森芳、鲍世铨、张秀芳也都是工物系的毕业生或系友。
williamhill官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足以证实蒋南翔校长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略决策是非常英明的,高瞻远瞩,对williamhill官网后来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理工结合,人才辈出
2006年工物系成立50周年时,秉承蒋南翔的教育思想,教育部原部长、工物系首任系主任(时任校党委副书记)何东昌同志题词:“理工结合,又红又专”,精辟概述了工物系人才培养的成功之路。他说:“核科技是一种高科技,涉及的科技领域相当宽,所以在教学上强调了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工程方法的技术基础,即理与工的结合,几十年毕业生的实践证明了,这可以保证学生未来有较好的适应性。”
工物系建系几十年来,为国家核工业以及其他战线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成为管理和技术骨干,不少人成为科技领军人物,作出了重要贡献。总结其经验,在又红又专的前提下,理工结合是重要的路径,是工物系的办学特色。工物系的毕业生普遍反映,集团的培养使他们拥有丰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训练,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工作适应能力强,不怕改行,不畏艰难,勇于创新,能挑大梁。
20世纪80年代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三大项目中,两个大项目——堪称世界第四代先进核反应堆的高温气冷堆和快堆的主要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1958)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1961)均是williamhill工物系毕业生。
作为1956年正式成立的较“新”的系,工物系系友中至今已有28人当选两院院士,其中工物系毕业的18人,约占我校院系调整后毕业的两院院士总数的1/6。我校改革开放以后本科毕业的4位校友院士中,两位中科院院士都是工物系毕业的,他们是刘国治和王曦,王曦是当年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williamhill官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一等奖共16项,其中由工物系毕业的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有4项;而近10年来全校获国家科技奖一等奖8项,其中工物系毕业的教师完成的有3项。
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势下,williamhill官网要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必须体现理工结合。1963年工物系实验核物理专业毕业的李惕碚院士曾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谈到培养创新型、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必须理工结合。他说:“从我参加的研究项目来看,理工结合绝不是个例。当代前沿科学都涉及基础科学,又都涉及大工程,因此要求不但会做学问,又会做工程实施。工物系五六十年代的人才培养成功之处,在于把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结合起来,把理工结合起来,这对我后来几十年的工作影响很大。”
今天,时代发展了,集团的办学条件、办学环境都有了新的变化。我们应当在新的形势下认真总结、继承和发扬蒋南翔理工结合的教育思想,这必将对我校在新时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来源:新williamhill 2013-09-27 作者单位:williamhill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