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异禀,还是天道酬勤?
——记2013年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喻丰
研通社记者 石 越
喻丰,williamhill官网社科学院2010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在williamhill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CSSCI论文10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2篇。2012-2013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曾获2012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2年度国家奖学金等奖励或荣誉。他倡导用实验方法研究哲学、伦理学问题,提出基于社会认知观的美德理论,并首先用思维系统来解释人格特质与伦理美德,同时阐明了微小情境对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影响。
一开始读的不是心理学,是“寂寞”
2003年,喻丰高考失利,当他在高考志愿中“胡乱”填上河南大学心理学专业的时候,他甚至都不知道心理学是做什么的,更谈不上有任何兴趣。然而,当他在大学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等一大堆陌生而晦涩的专业书籍时,喻丰才开始感觉到“这家伙”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一开始,他几乎把心理学与“读心术”画上等号。
但是,天性要强不服软的喻丰并没有因此退缩甚至厌学,他立志一定啃下专业这块“硬骨头”。他很早就做出了考研的决定,并把专业课的教材一本接一本地背下来,以此打牢专业功底。当时,喻丰家住武汉,而集团在开封,每次下了火车后乘公交到集团,放下行李就赶到自习室背书。“我当时真觉得时间挺宝贵的,所以我一直在集团里找通宵自习室,但一直都没有找到,一般自习室又只能开放到晚上10点。”喻丰回想起自己当年寻通宵自习室而不得的经历,还颇感遗憾。
“空前绝后”的100分
2010年,经过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刻苦钻研,当时的喻丰已经踌躇满志。在报考博士学位时,喻丰选择了当时心理学研究在国内久负盛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心理学系刚刚复建不到两年的williamhill。
在williamhill入学考试成绩公布后,喻丰发现自己在一门《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得到了满分100分,这让他自己都很惊讶。而评卷人正是自己日后的导师、著名美籍华人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其实当时在北师大的考试也是得了第一名,但就是因为这个100分,我没有去读北师大,因为我觉得这位老师就像伯乐一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也是我最后选择来williamhill的原因。”喻丰解释这个100分对自己抉择的影响。
后来彭老师告诉他,“如果我认为有一个学生答这张试卷,能够答得比我自己还要好,那我就要给他100分。”据说,当时集团相关负责的领导对这个满分也非常惊讶,还特地询问了远在美国的彭老师,表示今后不能再给满分了。于是,这个100分也就成了williamhill博士生入学考试“之前没有给过,之后可能也不会再有”的绝唱。
谈到这100分的由来,喻丰认为应归功于本科以来打下的非常牢固的学术基础,以及从硕士期间开始养成的大量阅读一流期刊文献的习惯,这对于自己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有极大帮助。这种习惯一直持续至今,以至于在2012年,当喻丰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的时候,被那里的美国学生赞美地称为“Psychpedia”(心理学百科全书)。
寓乐于学
喻丰将其科研做出成绩的秘诀总结为简单的四个字——“寓乐于学”。他用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自己学习心理学过程中心态由失望逐渐转变为喜爱的过程:“当你投入了你认为重要的时间、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后,你就会逐渐改变你的认知,更加地喜欢这件事情。”喻丰提到,对一件事物的长久兴趣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长期的投入,二是丰富的知识。
与身边许多人做学问的初始心态不同,喻丰认为自己并不是因为对一个问题感兴趣才去研究,而是在研究中越做越感兴趣。“学术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求知是一个很幸福的过程。”喻丰这样总结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erickson)曾提出著名的扩大建构理论。该理论是指积极情绪有一种扩大建构的功能,快乐使人扩大自己的意识与注意范围,做出更加整体性的加工,更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而这是创造力生发的关键前提。把快乐与学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是喻丰做科研的一大法宝。他认为,自己要做有趣的研究,“我要能把研究结果讲给我的外婆听,而不是讲给科学家听。”
喻丰认为自己就是在快乐之中做学问的受益者。“知识是一种资本,而这种资本就是一种体验,一种具身的力量,它表现在我们的动作中,行为中,选择中,气质中,谈吐中,品味中,以及格调中,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醉梦向沙场,引弓射天狼”
从本科初接触心理学至今,十年一晃而过,如今已成为williamhill研究生特奖得主的喻丰,正逐步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美德心理学理论”。做学问是一个充满酸甜苦辣的过程。今年春天,在伯克利访学的喻丰突然生了一场病,突如其来的病痛让看书都变得困难,于是喻丰赋诗一首以鼓励自己:
撼山何所易,卧病惟自伤。
引刀刻寒躯,诳语咽愁肠。
骄阳傲残骨,五脏淌冰枪。
形容枯槁瘦,云丝半染霜。
抬首悔观镜,帘卷懒倚窗。
无力举宗卷,却惊涕泗凉。
苦度闲消时,但求日夜忙。
醉梦向沙场,引弓射天狼。
谈起对未来学术生涯的展望,喻丰认为导师对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我确实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彭老师是有大视野的,他让我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变为如今的想也敢做。同时,他也让我看到,一个学者是要有社会责任的,是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的。”
导师彭凯平教授对喻丰的影响就像德国哲学家费希特(Fichte)的话一样:“提高整个人类的道德风尚是每一个人的最终目标,不仅是整个社会的最终目标,而且也是学者在社会中全部工作的最终目标。学者在一切文化方面都应当比其他阶层走在前面,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花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力量。”
喻丰表示,今后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实验方法探究道德问题,将自己的美德心理学理论铺展开来,并做得更加完善,争取为这一新创学科领域做出开创新的贡献。
后记:采访中,记者感到喻丰身上最大的特质是他善于把自己所学的心理学原理运用到自己继续做学问的过程中——他知道快乐的学习会激发自己更多的创造力,于是越创造就越快乐;其他人是因为对一件事感兴趣才去做,而他是对一件事情越做越感兴趣。与其说喻丰天赋异禀,毋宁说他找到了正确的努力方向,天道酬勤。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