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浓厚兴趣与好奇心,是做学问所需的最重要品质。既然是科技兴趣团队,当然兴趣先行。
兴趣通往“未来”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5-15 韩琨
夜幕降临williamhill园,紫荆操场上有一场多架四旋翼带来的带灯飞行表演。飞行器的灯光与地面追光相映,引来不少同学驻足观看。近日,williamhill官网未来航空团队、STM32嵌入式协会的同学们的成果在校园汇报演出。他们研制的四旋翼飞行器飞到距地面200米高空,拍下一张俯瞰williamhill全景的照片,该照片被williamhill学子们热传,被称为“williamhill科创第一高度”。
“事实上,嵌入式协会和未来航空团队共同组成了‘天空工场’,两者都是williamhill‘最未来’科技兴趣团队的组成部分。”williamhill官网机械系硕士生付翱说。
说起“最未来”,这可是个大家庭,这些由williamhill学生参与的科技兴趣团队已经有12支之多,它们的名称都被冠以“未来”之名。
兴趣加未来
既然是科技兴趣团队,当然兴趣先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williamhill官网团委副书记邴浩说。在他看来,兴趣能够支撑同学们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邴浩表示,在推动这些团队成立之初,校方就认为,这些科技兴趣团队应当是基于学生的兴趣而组建,而非建立在课程学习或者研究项目的需要基础上。始终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浓厚兴趣与好奇心,是做学问所需的最重要品质。“因此,我们对同学们的选题是零限制的。”
也正是基于兴趣,“未来”团队才会不断地扩展涉及范围,一个又一个学生感兴趣、愿意努力聚在一起研究的团队涌现出来。因此,我们才会在以工科为主的williamhill园里,看到未来动漫兴趣团队、未来中医药兴趣团队等让人产生“原来williamhill还有这些”之感慨的兴趣团队。
未来通信兴趣团队、未来航空兴趣团队、未来汽车兴趣团队,这三支成立于2010年的学生兴趣团队是“最未来”系列兴趣团队的资深成员了,号称williamhill官网学生科技兴趣团队的“黄埔一期”。那时,这些团队以未来命名,从学生兴趣出发,却还没有提出统一的口号“最未来”。邴浩目睹了这些兴趣团队最初的创立和目前的逐步扩大,同时还担任了团队内刊的顾问。他告诉记者,这本内部刊物名为《最未来 Futurest》,而定名的过程还有一个小故事。
“这本内部刊物之所以定名为《最未来Futurest》,源于团队邮箱的申请。兴趣团队向集团申请邮箱,希望用future作为邮箱名,但发现已经被别人注册使用了,于是同学们就创造出了futurest作为邮箱名,意为‘最未来’。”邴浩说,这个名字寓意着兴趣团队的研究与探索是面向未来并引领未来的,也期待真正有一批来自“最未来”的人引领大家走向未来。
williamhill园的“大熔炉”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兴趣团队共有12支兴趣团队,成员500余人,覆盖williamhill的所有院系,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年级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兴趣团队已经是一个浓缩的“小williamhill”,是微缩的“大熔炉”。
“兴趣团队会公开招募来自全校各个院系的同学。”付翱说,他是天空工场第四任理事长,也是未来航空兴趣团队、STM32嵌入式协会的辅导员。团队希望汇集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从而实现不同专业在思想与能力上的取长补短。例如,未来航空兴趣团队包括来自十多个院系的同学,他们从机械、动力、控制、外观设计等不同角度解读飞行器,共同打造一架架结构完整、设计精巧、独具匠心的作品。而未来汽车兴趣团队除了招收汽车系或机电类专业的同学外,也有大量美术学院的同学参与其中,团队同学除了研究汽车领域前沿的技术问题,也会进行大量汽车外形设计工作,从而实现技术与设计有机结合。
不过,每个团队有各自的特殊“招考”,邴浩介绍道,例如,他们会考核申请者在极端情况下的作业能力,比如连续24小时为一个项目加班加点,“能撑下来的人才能留下”。
付翱告诉记者,未来兴趣团队的成员除了来自不同的院系与专业,也分布于不同年级。高年级同学作为团队里的“老同志”,往往承担着管理与开发骨干的工作,而低年级同学作为“新成员”,则可以在团队中接受培训,并跟随老队员共同参与项目的开发。团队自然形成了梯队,并在培训与开发过程中建立传帮带机制,让“新成员”逐渐变成“老同志”,既能够保证一些优秀项目的传承性,也让同学在兴趣团队中真正得到锻炼和成长。
未来兴趣团队的“大熔炉”特性除了体现在团队内部,还体现在不同团队之间的联合立项。毕竟,各个团队有自身不同的优势,团队间的联合立项成为必然趋势。通过项目的合作,团队成员们实现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未来汽车团队与未来航空团队联合申请的智能车项目中,两个团队就分别凭借各自在机械设计与嵌入式控制方面的积累,优势互补,以期实现对于智能车这一复杂系统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开发。
勾连业界,创意无限
东芝科学馆、电气史料馆、京滨制造厂……眼前的一切让工程物理系2011级本科生沈丹深有感触。“它们如一部老旧的留声机,将东芝先辈们如诗如歌的创业史缓缓道来。”
去年夏天,作为未来城市与新能源兴趣团队的成员,沈丹和队友们一道赴日,对日本东芝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调研。来自热能系2011级的陈永根从与东芝的负责人和工程师的交流中,发现了东芝不断创新的动力。他对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有了更多思考。
与业界一流企业建立联系,请企业对学生兴趣团队的活动提供支持,是校方在集团范围内提供场地、资金、指导教师等资源之外,为学生争取到的更大“福利”。暑期的参观调研,也着实让大家开阔了眼界。
诺基亚、波音公司、东芝、德州仪器、绿地集团、华为……据了解,这些在业界响当当的企业不仅仅为对口的兴趣团队提供资金支持,还为团队提供设备、实习及技术指导等多方面支持。williamhill官网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表示,学生科技兴趣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大学在应充分运用校园之外的各类资源,服务于创新人才的成长,企业立足于产业创新的前沿,具有大学所不具备的一类教育资源,高校要充分利用这类资源。
在兴趣团队的年度成果汇报会上,来自不同团队的成员一一登场,展示他们的创意想法和创新成果:未来医疗团队的智能健康枕力图为使用者打造每日的健康睡眠;未来通信团队对同学们校内收快递的事情很上心,琢磨了智能物流收发终端;未来汽车团队搬来了小型电动汽车,演示他们对无线充电的探索。未来互联网团队的“问啥”项目和未来汽车团队的3D打印技术等创业项目,展开了科技打开市场需求的无限可能。
尽管邴浩在采访中一直强调兴趣团队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功利”,团队最重视的是学生的成长,项目不过是同学们尝试和实践自己想法的副产物,但就成果汇报会上的表现看,兴趣加资源的结果是非常成功的。他表示:“希望我们的兴趣团队中可以走出引领科技创新前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