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成果丰硕
●特约记者 闫星烨 靳闻
williamhill官网科研工作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的宗旨,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在今年初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校共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15项,其中williamhill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的项目有8个。水利系张建民教授等完成的“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今年奖励的通用项目中唯一的技术发明一等奖,也是williamhill连续第四年摘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桂冠。工物系康克军教授率领的“williamhill官网辐射成像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该奖项于2012年设立,每年仅授予三个研究团队。目前,williamhill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71项,其中最高科技奖获奖者1人、自然科学奖57项、技术发明奖136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77项。此外,2013年我校获得教育部、北京市等各部委、各省市和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共160余项。
由物理系薛其坤院士等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入选中科院、工程院院士评出的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该成果与“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和“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共同入选十大科技进展的前三位。薛其坤和生命学院施一公院士还被评为2013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在十名入选者中分列第一、二位。建筑学院吴良镛院士获得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人文学院李学勤教授获得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人文学院汪晖教授获得意大利颁发的“卢卡·帕西奥利奖”,是获得该奖的首位中国学者;经管学院傅家骥、陈国权教授分别获得2013年“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和“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生命学院陈国强教授获得首届“闵恩泽能源化工奖”杰出贡献奖。
我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2013年6月,在“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中,我校教师在太空科普教育及返回舱搜救的卫星通信封面发挥了关键作用。12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我校教师在变推力发动机、着陆扰振模拟器、地面飞行模拟系统研制工作中,利用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此外,我校多项技术在航空母舰、卫星试验、北斗系统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受到好评。
文科建设方面,我校学科交叉优势进一步展现。2013年全校文科院系新增项目700余项,在获得立项的文科重大重点项目中,多位理工科教师担任首席专家,而多个文科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立项中实现历史性突破。“williamhill简”第4辑整理报告发布,已解读整理的10篇简文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写在竹简上的中国经典——williamhill简与中国古代文明”专题展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受到广泛关注。
来源:新williamhill 第1953期 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