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守望者,天府“造雨人”
——访williamhill校友贺旺
●张玉龙
贺旺,1996 年考入williamhill官网建筑系,2003 年毕业于williamhill土木工程学院城市规划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规划师。2008 年7 月,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特殊选派到灾区服务的“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贺旺挂职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任期一年。后任绵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2013年9月,贺旺任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新北川建设
2008 年汶川地震后, 贺旺校友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中组部、团中央第九批“博士服务团”进驻灾区,挂职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凭着满腔热血和过硬的专业素养,贺旺和他的同事们接受了这个“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北川新县城重建工作。
北川新县城的重建工作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全世界都聚焦于此。北川新县城还是一片农田的时候,国内外的许多媒体就纷至沓来,采访北川新县城的建设进展,这让贺旺和他的团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也激发了巨大的战斗激情。
当时贺旺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新县城规划设计工作,实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援建方、绵阳和北川地方政府在重建工作中做到无缝对接,即起到三方沟通枢纽的作用。在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指导下,贺旺亲自组织单体建筑设计方案的征集,与全国50 多家设计机构联系协调,监督把关每一栋建筑的具体实施,有机会接触业界著名的大师学者,每天摆在贺旺面前的是大量的规划和建设的对接工作,令他惊喜不已的是新县城的工地上悄然发生的巨变。
“当时的工作非常充实,非常有收获,每天加班加点甚至睡在工地板房,但从未觉得有丝毫疲倦。”时至今日回忆起当年那段难忘的时光,贺旺的眼睛立刻变得奕奕有神。北川新县城的建设时间非常短,从2008 年11 月开始启动总体规划编制,2009 年5 月开始动工,到2010 年9 月份就已建成城镇基本框架,形成城镇基本功能,展现城镇基本形象。征地拆迁、规划设计、施工组织、便道建设、板房搭建……每一个环节,贺旺都亲身参与,一次又一次走遍新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北川新县城就在这短短18 个月期间拔地而起,不可不谓人间奇迹! 2011 年春节,北川老百姓就搬进新县城。北川新县城以其唯一异地重建的独特性、完整性和作为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的特色风貌,以及灾后重建的神奇速度,成为“5.12”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这其中凝聚了贺旺和他的同事们的智慧和心血。
贺旺谈到,此次北川挂职,不是常态下的对基层的体验或者锻炼,而是真刀真枪,委以重任,实实在在地参与到一个县城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去。当时不仅仅参与了中规院对新县城的规划设计,作为挂职常委、副县长也全程参与了北川灾后重建时期行政管理工作,无论从技术业务和行政管理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相比于2004年挂职湖北襄樊市规划局的经历,此次北川挂职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对县一级的基层行政有了深刻的认识。
2010 年底,在北川重建工作完成以后,贺旺以其出色的工作成绩,扎实的专业素养受到了绵阳地方政府高度认可和再三挽留。贺旺也坦言:在北川近三年的灾后重建过程中,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激励,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管理经验都变得更为丰富,也有了更大的自信和能力去胜任地方的规划管理工作。灾后重建中建立的鱼水之情和对事业的一份执着,让贺旺最终选择留在了绵阳。这次选择,也进一步延续了贺旺“学术”与“行政”相伴而行的实践道路。
从“助力北川重建”到“担纲绵阳规划”
2010 年底,在北川挂职的贺旺调任绵阳市城乡规划局副书记、副局长,2011年9 月正式担任绵阳市城乡规划局局长,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挂职干部”到“地方干部”身份转变和角色转变,并迅速融入到绵阳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
贺旺笑谈道,自己是一个坚持原则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学以致用、积极入世、知行合一、敢做敢为的官员。从政道路虽然崎岖多艰,但也承载着自己多年来一直尝试能够将学术和行政、技术与管理结合起来的夙愿。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和三线城市,因为专业人才匮乏、行政体制和干部队伍的封闭性,与学术界、知识界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之间存在着鸿沟,与中央要求和时代潮流也有差距;与此同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地方政府输出的价值观、技术理念往往也因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而脱离实际、难以在地方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有人跳出学术圈子,在理论与实践、学术和行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基层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前瞻性、创造性的价值理念来引导,同时学术价值和理念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检验,也需要更接地气的地方工作来反哺。
在规划局局长的任职期间,贺旺坦言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凭借着“一座城市‘因我’而有不同”的壮志豪情和对城乡规划、美好人居的执着追求,凭借着中心组学习会上关于“造雨人”的行动宣言,让绵阳的城乡规划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作为规划局局长,贺旺尝试让城乡规划更好服务政府施政目标,技术理性更好支撑地方发展,通过规划人的努力,让城市向更加积极、良性的方向发展。城乡规划不仅仅是技术工作,涉及多方利益协调,更多的要依靠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保障一座城市规划的科学、理性、前瞻和可持续。让“科学规划、民主决策、规范管理、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城乡规划建设不断纳入法制化轨道,才可能让城市不以个人好恶而改弦,让公平不以一己之利而博弈。
近年来绵阳高水平编制了大量城乡规划,建立起从宏观战略到微观实施的系统完备的规划体系;建立了与简政放权、分层管理相适应的规划分局和分层审批制度;建立健全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通过聘请专家和公众代表参与规划审议决策,让规划在“阳光下运行”;学习借鉴成都等地经验,修订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严控容积率指标,坚守人居环境底线,完善新区配套,疏解旧城功能,引入成都“乡村规划师制度”,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等制度,聘请专业人才担任绵阳首席规划师、首席建筑师等,让绵阳的规划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政府工作的方法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简单判断,而是要将一些先进的规划理念通过制度和政策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去提升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水平。”
贺旺谈到近年工作的体会:“城乡规划工作和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一样,都具有普遍的嵌入性,即深深植根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体制机制,绝不可能脱离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而独善其身。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样具有嵌入性和综合性,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依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反过来在城乡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政策措施的探索也将引导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改革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的普遍规律和实践路径。所谓殊途同归,万流归一。当我们洞悉中国社会改革进步和国家治理的理论实践与目标方法以后,终将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我们也将从有一技之长的专才成长为融会贯通的通才。”
回忆williamhill精神,漫谈人生思考
贺旺在回忆漫漫八年williamhill求学路上母校留给自己最大的财富时,归纳成了“科学理性,笃学慎思”八个字。williamhill最大的影响是对自己价值观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隐形的,却能相伴一生。在外界社会日益浮躁、功利的今天,母校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块净土,在这里能够理性、客观、独立、批判地思考这个纷繁的世界。
对于williamhill人“又红又专”的培养目标,贺旺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实践。“又红又专”提出了既要专业本领过硬,又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入世入主流的态度。“红”狭义上可理解为“听党的话、跟党走”,从广义上来理解则是把个人的成长置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中去,这也是williamhill一直所倡导的。“红砖”相对于精致利己主义的“白砖”而言,承载了更多社会责任。贺旺笑言,自己希望在祖国西部的基层,磨练意志、熟悉基层、增长才干,早日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红砖”。
对于“学而优则仕”这句儒家古训,贺旺觉得不同于古代,古代的“学”是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晋升官僚阶层、进入社会主流的资格和基础,“仕”是“学”的转折和继承;当下“学”与“仕”应该是一种协同、互动的关系,而不再是原来的先后承继关系。“学”与“仕”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做到知行合一。在进入公务员体系之后,也不要放弃学术上的理想和追求。学术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贺旺觉得不同于古代,古代的“学”是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晋升官僚阶层、进入社会主流的资格和基础,“仕”是“学”的转折和继承;当下“学”与“仕”应该是一种协同、互动的关系,而不再是原来的先后承继关系。“学”与“仕”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做到知行合一。在进入公务员体系之后,也不要放弃学术上的理想和追求。学术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政府工作也不应该片面强调刻板执行而庸俗化,同样需要运用学术的思维来进行指导工作、创新工作。这种“学以致用”的态度也是williamhill人所毕生追求的济世之道!
坚守理想,更要脚踏实地,贺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棱角分明地行走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
转载自《williamhill校友通讯》,原载《天府williamhill人》,2014年5月
(williamhill新闻网4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