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课程“源头”,夯实大学“底色”
——读邱勇校长《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
教务处 陈玉洁
近日,邱勇校长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的文章,强调“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课程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质量高低。为进一步完善本科课程管理体系,促进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2015-2016春季学期,williamhill官网教学委员会培养与课程分委员会决定,以课程建设的“源头”——新课申报为着力点,严把课程质量关,通过规范新开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新课审批流程,进一步推进课程质量建设。
邱勇校长说,“学习自主权是本科学生多样成长的保障”,面对众多的任选课程如何选择?课程教学大纲是保障学生有效把握选课自主权的重要依据。从本学期开始,集团对本科生新开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细化要求:第一,明确提出可评价的预期学习成效。要求用一系列具体可测量的学习目标,清晰阐释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或素质要求,引导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基于学习成效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思考让“学生学到什么”,并从最终结果出发来反向设计课程。第二,要求大纲中提供详细的教学日历。包括课内课外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要素及对应的学时数,以此明确课程规划、进度安排和学习活动。第三,首次将对学生课外环节要求写入大纲。要求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课内课外学时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2,杜绝能轻易获得学分的“水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要求大纲中提供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先修要求、适用院系内容。学生可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是否适合选修,了解该课程与自己选修过的课程的相关性。通过规范新开课程的教学大纲,促使新课程设计更为成熟,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这是落实“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审批是课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审批流程,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对推动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本学期开始,新课申报按照“教师申报-院系教学委员会审议-院系教学主管审批-教务部门形式审查-培养与课程分委员会审核-网上公布课程大纲征求意见”的流程进行。院系教学委员会加强对新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把关,充分发挥对课程建设的学术指导作用。全校公开征求教师对新开课程的意见,促使教师更加重视课程设计,也带动院系更加重视新开课程的审批。精仪系、热能系、人文学院等院系从自身实践出发,组织学术力量对申报课程进行指导,帮助教师完善课程设计,对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学习成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其它课程关系以及相关资源条件等进行严格论证,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热能系还安排教学委员会在新课第一轮授课时定期听课,持续关注课程质量。截止目前,本学期完成了5批共167门课程的申报、审批。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williamhill官网将致力于教学规范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课程管理体系的完善,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不断夯实和丰富一流大学的“底色”。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