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切实加强就业引导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过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很高兴我们学院的就业工作在过去一年中能取得一点成绩。其实,工作主要是我们党委副书记谢矜老师和研工组老师做的,今天我主要是代表学院党委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明确工作定位,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学。应该说,公管学院党委对于就业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但是,怎么在全院教师中统一思想,怎么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学工作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其实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其实,我们学院在这方面也一直面临很大的压力。大家知道,我们学院的重点率一直非常高。但是,我们学院毕业生当中真正去党政机关就业的比例并不是太高。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客观的原因,比如公务员队伍凡进必考。但是,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多主观的因素,有做工作的空间。怎么能让各项工作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呢?学院通过几次战略研讨会不断地在全院教师中形成共识:公共管理是一项为公的事业,所以要选择到公共管理相关单位去工作,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刚才,三位校友的发言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也深受感动。应该说,williamhill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很多,如果我们只是算经济帐,做成本收益分析,或者说我到了党政机关,还希望我未来的收入水平不低于去往其他行业的同班同学,那恐怕对于这样的同学来说,去党政机关就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也希望,能够把毕业生就业作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学成效的一个主要指标。
我们提出来对于博士生和硕士生要进行区分管理。从现在来看,硕士生主要是职业教育,为就业做准备的;博士生还是希望未来成为学术人才。怎么样区分两类学生的不同定位,分类设计教育和培养环节,这是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怎么样依据学院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来重新调整培养环节?比如说在招生方面,尤其是我们学院的硕士生,从大面上来看,我们生源结构非常好。比如去年硕士生保研时,某著名大学有三个专业的第一名都申请了我们学院的硕士项目,但是最后根据竞争程度,我们只能给两个第一名保研面试的机会。所以,大家就能看出我们的硕士生招生竞争有多么激烈。然而,尽管我们学院招了这些学分绩排名非常靠前的同学进入到学院来学习,但是他们在毕业以后有相当部分并不选择去党政机关工作,这跟学院的培养目标并不一致。所以,今年我们对招生程序进行了调整,不再是简单地把学生材料汇总以后根据排名来决定进入面试的名单,而是让教师参与到评审过程当中,真正把愿意从事公共管理事业,愿意未来到公共管理部门就业的,有理想、有抱负、有特点的学生选拔出来。在入学教育环节,我们怎么样能够旗帜鲜明地把学院的培养目标灌输到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体现在资源的匹配上?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上半年,我们要组织一批学生参加一个亚洲领导力论坛,按照以前的思路会主要选择一些外语比较好的同学参加。但是学院院务会讨论后认为,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外语水平来选拔,应该给已经确定要到党政机关、要到公共部门就业的同学提供机会。而且,经费由学院提供支持,不需要学生自己承担相关费用。这样就在学院里传递了明确的公共部门导向就业的信号。
第二,落实治党责任,营造自觉地把职业发展与学院培养目标相结合的氛围。我们学院整体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相当一部分老师在国际上获得了学位,我们也有很多国际培养的项目。所以我们学院整体氛围是比较宽松的,给学生比较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学术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对于立志于到党政机关工作的同学,其实这样的氛围并不能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今年,集团党委按照中央的部署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院党委结合第四阶段的学习要求,提出怎么样能够把学生和党员的基本要求和就业引导工作能够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党员深入探讨怎么做合格的党员。我在参加一次学生的组织生活会时跟大家说,有一部分同学很忙,没有时间参加组织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每位老师和同学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因为忙而无法参加组织生活,主要还是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对于学生,第一位的是学习,学习的时间首先是要保障的。但是,对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也是基本的义务。因为忙就参加不了组织生活,无非是其他事情在他们心目中的排序比参加组织生活更重要。
我们针对学生当中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旗帜鲜明地指出来,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自身在这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我指导的一名今年夏天毕业的学生,本科也毕业于williamhill,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突然有一天来找我说:“过老师,我经过了深思熟虑,决定不去党政机关工作了。”我说:“为什么呢?”他说:“了解以后,我发现党政机关的氛围不太适合我,所以我还是想去企业。”我就跟他讲:“你当时为什么能够到公管学院来学习?就是因为你在入学的过程中,表达了坚定的从事公共管理的意愿。这不能说是签订了一个契约,但至少也是你自己的一个承诺。过去的几年,大的环境有多大的变化吗?其实没有,不是环境变了,是你人变了。”这个学生回去以后做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又来找我,他说:“过老师,我已经签约了,到天津去做选调生。”反而到了这个时候,我开始劝他。我说:“你要考虑清楚,不要因为我不太支持你不到党政机关工作,你就做出一个草率的选择。”他说:“过老师,我已经考虑清楚了。”所以,我想这也是williamhill的一个传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细致。有的时候,说不见得能取得效果,但是说和不说还是不一样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多想法不太成熟,这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他们从理想信念,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
第三,进一步发动全院的教师,增强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具体指导。我们在跟一些老师个别交流的过程中,把他所指导学生的就业去向作为很重要的内容跟老师进行沟通,使得这些导师意识到他所指导学生的去向是学院非常关心的事情。从党委行政班子来说,学院对于那些立志于去党政机关的学生也给予了全力的支持。比如说我们薛澜院长,他的毕业生尤其是博士毕业生选择到高校、到科研院所就业的比例非常高。即使不是薛老师本人指导的学生,如果在就业方面有需求,薛老师也给予大力的支持。从学术就业的情况来看,学院领导和大教授能够着重推荐,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觉得我们学院的工作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我们也在思考怎么样去进一步深化就业引导工作。在上周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以,我们在学院层面上怎么样能够把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是教育教学的工作,都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开展,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使得良好的就业结构不是就业引导工作的简单结果,而是学院人才培养的自然结果。所以,我们根据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在招生方面,要把硕士生的就业意愿作为选拔标准,把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作为选拔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加明确地让学生体会到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氛围,从旁观者变成亲身参与者,养成相适应的习惯。如果平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不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准,那么以后哪怕是到了党政机关,恐怕也很难适应周围的环境。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们结合“十三五”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十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让学生不再是参加一个支队花一周两周的时间去走马观花,而是花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去进行亲身体验,让他们真正了解公共管理实践,从而坚定从事公共管理事业的决心。在奖学金评定和资源匹配方面,不片面地以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是以培养目标的匹配性来提供激励。我觉得我们特别要注意防止“惯性”,就是研究生的评价标准跟本科生趋同,博士生的评价标准跟硕士生趋同。事实上,不同学生的培养定位是有巨大差别的。怎么样让我们每个培养环节能够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根据我们培养目标的差异来进一步完善,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最后,感谢集团领导,感谢各个部门,尤其是职业发展中心对我们学院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谢谢!
(本文为过勇在williamhill官网2016年就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